第三节 看得见的手——不甘寂寞的政府干预

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爵士提出的“看得见的手”,其观点和亚当·斯密的完全相反。在凯恩斯之前的西方经济学界,人们普遍接受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经济学派的观点,即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政府只扮演一个极其简单的被动的角色——“守夜人”。凡是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依靠市场能够达到更高效率的事,都不应该让政府来做。国家机构仅仅执行一些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如保护私人财产不被侵犯,但从不直接插手经济运行。

凯恩斯主张资本主义市场中不存在一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也就是政府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守夜人”,而是伸出“看得见的手”,积极干预。

日益庞大的经济体系难免会出现一些运转不正常的现象。当这种不正常现象扩大化,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这时,政府将会站在大众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度出面协调,这在一定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历史事实也证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导致了严重的财富分配不均,从而造成经济周期性巨大震荡,社会矛盾尖锐。1929~1933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就是自由经济主义弊端爆发的结果。就是在这个契机,凯恩斯提出了自己的政府干预理论,所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还有一个不友好的别称“萧条经济学”,是有其原因的。

有一则著名的经济学寓言“挖坑”,来源于凯恩斯的一本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乌托邦国处于一片混乱中,整个社会的经济处于完全瘫痪的境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们束手无策。这个时候,政府决定兴建公共工程,发行债券雇佣200人要挖个很大的坑。雇200人挖坑时,需要发200把铁锹;发铁锹时,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了,生产钢铁的企业也开始工作了;发铁锹时还得给工人发工资,工人们也要吃饭,这时食品消费行业也发展起来了。通过挖坑,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大坑终于挖好了,政府再雇200人把这个大坑填好,这样又需要200把铁锹……这样,萧条的市场终于一点点复苏了。经济恢复后,政府通过税收,偿还了挖坑时发行的债券,一切又恢复如常了。

政府干预政策的核心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调控的主要手段有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

从经济学角度讲,宏观调控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在一定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因为虽然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有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保障,市场才能有效运行。从另一方面讲,市场虽然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方式,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经济学家将其称为“市场失灵”。当然,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是说它总是能够调控市场。那什么时候能够调控,什么时候不能呢?这就需要人们利用宏观调控的经济学原理来判断什么样的政府政策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形成有效公正的经济体系,而什么时候宏观调控又无法实现既定目标。

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的。市场经济会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经济高潮后所跟随的经济衰退会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维持稳定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通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从而使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

现实中的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单纯的市场调节也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一来,就存在了很多缺陷和弱点。比如垄断的出现,就使得市场竞争严重不公平,资源配置也不合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必须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但在现实中,由于规模效益的因素使有些部门容易产生垄断,从而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导致某些实力雄厚的垄断企业限制竞争和生产要素流动,扭曲价格,并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我们依旧来说比尔·盖茨,他创业的故事非常经典,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比尔·盖茨的成功可以说一方面来自他的努力和才华,另一方面就是来自政府对于他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他而言如果没有专利的保护,那新产品的开发就不会有相应的动力。而且,即使新产品开发出来了,没有版权的保护措施,也会使得盗版猖獗,微软仍是拿不到足够的回报投入再生产之中。不过,随着微软的成功,它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垄断,阻碍了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同时它所制定的高价位,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时,政府适时地介入,对垄断进行限制,保护市场上的竞争有序地进行。就像微软公司对其产品进行捆绑销售,它的视窗操作系统已经垄断了桌面操作系统市场。市场上出售的个人计算机几乎都预装了微软公司的视窗操作系统。微软公司希望能借此扩大其在其他市场上的占有率。例如,早期微软将视窗操作系统与网页浏览器捆绑销售,以此排挤当时著名的网景公司所推出的网景浏览器,使得微软在浏览器上大获全胜。后来,美国联邦法院介入,并裁定微软公司滥用其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导致行业垄断。由此可见,只有国家的宏观调控适时地介入,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