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护理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护理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有着更多样化、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护理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一、护理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护理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1.老龄化社会和疾病谱改变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慢性病、老年病逐渐成为管理防控的重点,而老年护理、居家护理存在巨大服务缺口;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对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护理服务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示我们,新发、突发传染病仍会不断出现,护士在重症护理、传染病护理方面的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制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护理战略目标,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服务迫在眉睫。

2.护理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 随着国家对护理工作的重视,政府部门逐步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了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卫生管理体制、护理法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建立健全护理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护士执业保障制度,维护我国护士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稳定护士队伍,让护士在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中为人民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护理工作模式和卫生保健服务形式,导致护理服务水平差异;日益扩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护理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容易引发人才、资源的流动。如何解决护理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保障护理服务的公平,给管理者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4.社会科技日新月异 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生产设备工具的创新、信息技术的普及、新型材料的应用、新市场的开辟等,为护理管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由于护理研究起步较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局限,如何顺应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提升护理的核心竞争力,对护理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二)护理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

1.护理服务体制改革 老龄化社会和疾病谱的改变,使护理工作重点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家庭,逐步拓展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护理等领域,护理服务领域的拓展必然带来护理管理体制的改革,即从以往单一的临床护理管理体制扩展为针对医院、社区、家庭的全方位管理。因此,改革护理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的护理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满足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高品质化和多元化的需求,成为护理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护理人才队伍总数增长迅速,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但相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服务需求以及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我国的护理人力仍处于相对缺乏的状况。不仅表现为护士整体数量的不足,而且高层次护理人才尤其匮乏,护理人才梯队尚未建立。如何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从数量、结构两个方面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对护理管理者提出挑战。

3.护理资源均衡配置 护理资源同其他卫生资源一样存在着“相对稀缺性”,如何合理、高效配置护理资源,以完成医院护理、社区服务、康复保健等工作有待探索。同时,护理服务的工作价值带来的效益一直未得到应有的体现。护理管理者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客观地评判护士工作差异及能力水平,进行合理的酬劳分配,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使护理组织获得最大绩效,更有助于提高护士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4.护理教育模式变革 护理学自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后,相应二级学科的建设有待加强。在院校教育中,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尚未完善,必须加快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形成稳定、明晰的二级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向;在继续教育中,毕业后教育刚刚起步,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评价机制及继续教育体制仍有待完善。护理管理者应思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继续教育模式,完善终身护理教育,培养更多优质专业人才。

二、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顺应环境变化的发展趋势

1.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发挥护理力量

护士将是大健康背景下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力量。护理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精准对接群众护理需求,积极发展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安宁疗护、母婴照护等,创新护理技术、服务模式,努力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护理需求,与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同频共振,在大健康视域下,通过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挥护理的力量、价值与优势。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现责任担当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世界公害,护士已成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力量。以此次新冠肺炎为例,全国派出精锐医疗力量4.2万人驰援武汉,其中护士2.86万人,占医疗队总人数的68%,他们为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渐呈现出常态化的迹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常态卫生服务需求激增的态势下,应该加快推进创新型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提升常态下的健康护理能力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3.完善护理法律法规,保障护士与患者权益

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扶持、发展规划等对护理发展至关重要。进一步争取政府部门对护理的政策支持,推动护理立法,对已经推行的政策和颁布的法律法规,根据其实施情况和效果适时地进行修改和完善。用政策、法律的形式明确护理的地位、职能、作用和组织形式,维护护士和患者的合法利益,稳定护士队伍。同时,提升护理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积极推动护理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落实,制定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护理内部管理体制,促进护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4.促进中医护理发展,彰显中医护理特色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预防保健、营养食疗、情志调理、中医护理技术、养生康复、传统体育功法等全生命周期的特色护理,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作用,将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5.强化护理学科建设,促进护理事业长足发展

护理学科建设的重点在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护理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护理科学技术对于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努力营造护理科研氛围,发现创新人才并积极加以培养,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健全科研管理组织制度,加强对护理人才、护理技术、护理资源的统筹管理,进而提升整体护理科研水平。

(二)提升护理管理内涵的发展趋势

1.管理队伍专业化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完善的管理体制:培养和建设一支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护理管理专业化队伍,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②管理的科学性:护理管理者需要从经验型管理转向科学型管理,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国内外先进理论或模式的学习和应用;③依法依律进行管理:护理管理者应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掌握并运用各项法规,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也能够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2.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 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护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促进人才成长发展和合理的人才流动;强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全面发挥各层级护士的能力,全面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依据护理工作量和护理工作强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3.管理手段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未来护理管理的重点必然是基于信息系统,对大数据的管理和智慧化应用。把综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与全面实现人财物信息的数字化管理相结合,能够优化护士的工作流程,保证护理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未来的护理信息化管理将着重于构建系统化、多功能、广覆盖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方面,建立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研究、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在临床工作方面,建立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如护理电子病历管理、医嘱管理系统、病房信息系统、病情观察、危机预警、费用管理等的PDA移动护士工作站、临床护理记录系统、健康宣教系统等;在患者安全管理方面,运用信息化手段,从身份识别、用药安全、供应室无菌物品信息全流程追踪管理系统、自动包药机等方面保证患者安全。此外,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还能进一步促进“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延伸服务,使我们能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疾病进展、治疗依从性等进行远程动态监测,从而能够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智慧健康管理。

4.人才培养系统化 实施“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贯穿学校到医院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护理教育将来的发展方向。在院校教育方面,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护理实践能力,在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中,尝试与临床并轨培养;在临床继续教育方面,临床建立护士分层培养体系,从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到护士分层培训、专科护士培养,开展不同层次的护理人才规范化教育,满足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有利于培养一支梯队合理的护理人才队伍,适应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趋势。

5.管理研究科学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和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下,护理管理者应善于发现新的护理现象和护理问题,采用适宜的护理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开展护理管理模式研究、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经济管理、护理信息管理、护理文化建设、护理管理环境研究,用科学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护理管理者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不同层次护士科研培训,逐步带动、提高护理群体的科研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激励机制,提升整体护理科研水平,加快护理学科的发展进程。

【案例导入分析】

对本章的导入案例进行分析,黎秀芳护理专家把毕生奉献给护理事业,在护士人数少、工作负荷重、护理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的状况下,做出卓有成效的改变,需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黎秀芳护理专家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带领护理人员创新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作为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多次向政府建议改善和提高护士待遇,大力开展学术活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了护理团队领导者、护理业务带头者、护理团队代言者、护理活动协调者、护理人员教育者、护理服务质量监督者的角色职能。

【本章小结】

1.管理是运用管理职能,有效配置有限的组织资源,使组织成员在群体状态下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过程。管理的特征有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普遍性和目的性。其中,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与控制。

3.常用管理方法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法律方法、数理分析方法。

4.管理者的类型按纵向管理层次分为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按横向管理领域分为综合管理者、职能管理者。

5.亨利·明茨伯格提出了著名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他将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履行的特定职责总结为三大类型10种角色,即“三元”角色模式。

6.罗伯特·卡茨提出管理者必备的3种基本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7.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8.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管理的基本原则有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弹性原则、随机制宜原则及价值原则等。

9.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系统地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合理安排和应用其他人员、设备、环境、社会活动的过程。

10.护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业务管理、护理教育管理、护理科研管理四个方面。护理管理的任务包括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探寻最佳护理管理模式、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护理文化建设及加强护理经济管理等。

11.护理管理者的角色包括护理团队领导者、护理业务带头者、护理团队代言者、护理活动协调者、护理人员教育者、护理服务质量监督者。护理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12.护理管理面临护理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护理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顺应环境变化的发展趋势、提升护理管理内涵的发展趋势。

【走进护理管理】

实践项目:护理管理者访谈。

实践目的:通过访谈,了解护理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及工作内容,加深对管理的感性认识与理解。

实践内容:拟订访谈计划,访问一位护理管理者。

实践考核:提交访谈提纲和访谈报告。

【思考题】

1.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怎样用管理原理和原则指导护理管理实践活动?

2.结合护理管理的特点,作为护士长如何展现你的角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