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炮制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钟凌云主编
- 1388字
- 2023-08-24 15:44:30
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中医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十分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从诊断到治疗整个过程中,需要考虑人体阴阳的盛衰,气血及脏腑的寒热虚实,气候、环境及生活起居对人体的影响。因此,治疗原则、遣方用药都必须根据这些情况,针对病人的具体病证作出正确决定。但中药的药性和作用无有不偏,偏则利害相随,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炮制来调整药性,解毒纠偏,增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引导药力直达病所,使其阳升阴降,升降相因,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宜。发挥药物的综合作用,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所以中医临床处方运用的中药都是以炮制后的饮片配方。
中药由于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但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需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只有通过炮制对药物原有的性能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才能有针对性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力求符合疾病的实际治疗要求。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变的,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理、病理也各有不同,用药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如伤寒病,因开始是感受的寒邪,寒邪容易损阳,也易伤中,所以立方用药都要注意保存阳气和顾护脾胃。
张仲景治伤寒传经热邪的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尽管为清泄剂,方中的甘草却要求炙用。因为方中用甘草之目的不是清热泻火而是为了顾护脾胃,防止石膏、知母或大黄、芒硝大寒伤中。而治温病,由于温病开始就是感受热邪,热邪最易伤阴,所以吴鞠通用白虎汤治太阴温病,方中的甘草就要求生用。因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胃经脉相通,可顺传于胃,致使肺胃同病,其热势颇盛,用生甘草既可增强泻热作用,又能甘凉生津,兼和脾胃。
人体脾与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脾气主升,胃气宜降;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胃喜润恶燥,喜凉恶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病多虚寒,胃病多亢燥;健脾之药多温燥,养胃之药多凉润。所以治脾病的同时,也应考虑胃腑的特点,才能使脾健胃和,共同完成腐熟水谷和运化水谷精微的任务。当脾虚内湿较盛时,苍术为常用药,但宜制用。因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难以速除;又因脾虚运化无权,水湿容易停滞中焦。反过来,湿盛又易困脾,降低脾土的运化功能。所以脾虚湿困的病证,疗程较长,用药时间较久。苍术温燥之性甚强,虽能燥湿运脾,但久服过于温燥,容易伤胃阴,助胃热,顾此失彼。苍术制后燥性缓和,且有焦香气,健运脾土的作用增强,就能达到慢病缓治的用药要求。
气候、环境不同,对用药要求也不同。如春季气候转暖,夏季气候炎热,腠理疏松,用药不宜过于燥热和辛散。秋季气候转凉,空气干燥,用药不宜过燥。冬季气候寒冷,腠理致密,用药不宜过于寒凉。北方气候干燥,用药偏润;南方气候炎热潮湿,用药不宜过于滋腻。北方人一般禀赋较强,要求药力较猛,若药力太弱,则药不胜病;南方人一般禀赋较弱,用药较清淡,若药力太猛,则易伤正气。为了适应气候、环境的差异,就需要通过炮制来调整中药的性能。如外感风寒,麻黄秋冬季宜生用,春夏季宜用麻黄绒;紫苏秋冬季宜用苏叶,取其发汗解表力强,夏季用苏梗,取其发散力弱,以免过汗,同时又能理气化湿。
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而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