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捏筋拍打疗法历史沿革

捏筋拍打疗法包括捏筋疗法和拍打疗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为用,而发挥出更好的医疗作用。此疗法相传源于《易筋经》,系由我国练武术者所掌握。近百年来,流传在我国山东、河北、河南、东北一带,世代相传,缺乏文字记载,均凭口传心授。据传说《易筋经》历史悠久,究竟本疗法由谁发明,创始于何年代,现已无法考证。关于本疗法的起源有两种传说,一说由华佗创始,另一说是起源于达摩。我们查证了一些有关华佗的历史传记,并未发现华佗用捏筋疗法或拍打疗法治疗疾病的记载。过去本疗法中有所谓的华佗十二象(又名金钟十二术,即象形、虎形、蛇形、猿形、燕形、熊形、鸡形、龙形、鹿形、蜈蚣形、龟形、胎形)的说法,只是指拍打时的姿势和顺序,与华佗的五禽戏并无直接关系。华佗的《中藏经》(有人考证并非华佗所著)也没有用捏筋、拍打疗法治病的记载。由此可见,本疗法起自华佗的说法有待再考。

另一传说是创自达摩。过去我国武术家常推崇达摩。相传达摩著有《易筋经》,并创立了“少林派”的拳术法。达摩指的是印度僧侣菩提达摩,在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来我国传讲佛教,为佛教禅宗的创始人。但根据历史考证,达摩本人并不会武术,而《易筋经》也是后人假托达摩所著。所以此两种传说均找不出令人可信的根据来。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从开始起便是由生产活动所决定的。中国医药学的起源与形成,是与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连的,也是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践三大革命运动而逐渐形成的。

“捏筋疗法”可能与推拿按摩同出于我国古代“导引按跷”之术,并结合武术家的“点穴法”相演进而成为一种独特的疗法。该疗法主要是以手捏揉、弹拨经脉筋腱,使人体产生比较强烈的感应,而达到强健筋骨、调和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

“拍打疗法”,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载有“振梃,即木棒也,长尺半,圆如钱大,或面杖亦可。盖受伤之处,气血凝结,疼痛肿硬,用此梃微微振击其上下四旁,使气血流通以四散,则疼痛渐减,肿硬渐消也”。在《易筋经》(又名《伏气图说易筋经义》《少林拳术精义》)一书中,打功项下,也有木槌、木杵和石袋的记载(图1-1)。

图1-1 木槌、木杵及石袋图

打功的目的在于强健筋骨,如说:“久久则骨缝之膜皆坚壮矣。”在武术家的练功中还有“金钟罩”“铁布衫”等练功方法。即用铁砂口袋拍打身体各部,希望练成“钢筋铁骨善避刀枪”。当然,经过拍打锻炼,使筋骨强健是完全可能的,而练成所谓刀枪不入的“金钟罩”“铁布衫”则未免有些夸大事实,并且不是一般人都能练成的。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钢丝拍子,就是在这些拍打用具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用这种拍子拍打一定的部位,能够促使肌肉筋腱放松,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气血畅通,祛风散寒而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我们认为拍打疗法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是在科学不太发达的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和与创伤及疾病做斗争中,所逐步积累起来的治疗经验。开始通过简单的捏揉,或用木棒敲打某些部位,而使病情减轻或治好了某些创伤和疾病,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逐渐地增添了新的内容。出于劳动斗争和防卫的需要,有不少人要去练习武功,而在生产劳动和练习武功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各种损伤,因此又把此疗法作为练武人的必修课。

通过练习武功的人们多年反复实践,并且和某些武功锻炼的姿势结合起来,使本疗法的内容更加丰富,使之成为防病健身、治疗损伤和疾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见这也是本疗法多年来由武术家所掌握和得以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

至于本疗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带进了一些封建迷信的糟粕和唯心论、形而上学的东西,这也是不足为奇的。例如把捏筋的部位编成“十二天罡”“十八罗汉经”“二十四宿脉”“上八卦”“中八卦”“下八卦”“三绝六清”等带有封建迷信和唯心主义的色彩。在封建社会,把某种行之有效的疗法,假托为神传鬼授的神圣之作,更是屡见不鲜。今天人们不再迷信神鬼了,而变为相信祖传,于是某些人在名利的驱使之下,便去变着法地鼓吹祖传,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它,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更要擦亮眼睛,慧眼识珠,不可轻易相信祖传,以免受骗上当。

我们在整理本疗法时,就将其封建迷信的唯心部分尽量剔除出去,以恢复其本来的真实面目,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加以解释。当然在整理后的材料中,仍可能存在某些旧的痕迹。至于运用现代医学解释时,也会出现某些生搬硬套或牵强附会的地方,望能谅解。

由于拍打疗法简单易行,便于掌握,易于操作,又无须特殊设备,而且见效快,疗效明显,符合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需要。因此,我们愿将本疗法贡献出来,进行推广,虽然它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希望通过今后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修改和补充,更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给予批评指正。

词解:

①华佗的五禽戏:华佗在古代“导引按跷”的基础上创立“五禽戏”,即“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仿此五种动物之动作姿势,用以锻炼身体、祛病延年。其弟子吴普学会之后,坚持锻炼,结果活到九十多岁,还是耳目聪明,牙齿坚固。

②导引按跷:导引按跷,最早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意同“挢引案扤”,见我国第一部历史专著《史记》,是我国古代的气功按摩之类的治疗方法。所以说捏筋拍打与推拿按摩同根同源,并有诸多相同之处。

点评:

第一章全文取自《捏筋拍打正骨学》,19789月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部铅印版本(图1-2)。1978年公布了第二批简化字,如img=易、沅=源、疒=病、img=展、阝=部等,但其中有的字是半个字,或仅是一个部首,所以实行了不久很快就又取消了,此书保留了部分第二批简化字。该书是我在1976年编写的,有1976年的原始手稿和1977年在石化部办学习班时的铅印稿可以证明。所以这第一章也非常重要,它也是保留原始证据的主要文献。

图1-2 摘自1978年9月由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部铅印版本第一章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