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格列佛游记》

18世纪,科幻小说从立足于乌托邦社会推想的小规模亚文学扩展到更为宽广的领域。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们推崇理性至上,极为难得地一致认可了实验科学和证据科学的重要性,并以此挑战古老的宗教神话和迷信。同时,作家们则采用大胆的幻想和推想性叙事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这类作品的主要代表有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以及伏尔泰(Voltaire)的《乐观主义的天真汉》(Candide ou l’Optimisme,1759)和《外星巨人》(Micromégas,1750)。这三部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至关重要,他们是促使幻想故事摆脱传统宗教思想束缚的重要助推器。(6)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由于具有强烈的社会讽刺性,其科幻特征往往会被忽略。亚当·罗伯茨非常推崇这部小说,认为其四个部分都包含了科学元素,以致在阅读此书时很难不去思考关于科学,更具体地说是关于科学及其表征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科幻小说的本质特征。罗伯茨在《科幻小说史》中详细分析了该书的科幻小说特征,指出斯威夫特这部小说的前两部分不仅代表数学,而且体现数学,并通过这种特殊的科学表述方法让读者参与四则运算过程。例如,当六英寸的弓箭手出现在格列佛的胸口时,用数字描述的小人国与现实物质世界之间的反差就产生了惊奇的修辞效果。小人国的国民被认为是一系列科学领域的专家,而且所有这些学科都与当时发达的导航业务有关。同样,格列佛用来形容布罗布丁纳人(Brobdingnagians)的类比大多来自航运世界。他们除了掌握数学和“所有机械艺术”之外,还拥有出色的制作地图的能力。(Swift,2005:93,306)罗伯茨指出这是因为18世纪最发达的科学是航海学,出色的地图能使斯威夫特的同时代人到达更远的地方。

《格列佛游记》中的“前往勒皮他飞岛(Laputa)的旅程”明显涉及科学讽刺。格列佛被带到一个浮岛上,发现那里的科学家完全沉迷于天文学推想,这种痴迷甚至让他们脱离现实,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类针对某个知识分子群体的讽刺,真实地反映了某些知识分子在面对时代科学迅速发展以及在帝国主义扩张浪潮中无所适从的逃避态度。(Roberts,2016:5)此外,斯威夫特的小说更多地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追求以及对盲目崇拜根源的剖析。可以说,启蒙运动对理性的尊崇和新知的渴求为科幻小说进入现代阶段做好了知识和精神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