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故事会》(求收藏)

从《燕京文艺》编辑部出来,李学海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离开西长安大街7号,就近来到一家邮电局门口停了下来。

从帆布绿色斜挎包里面,取出来一个鼓鼓囊囊的牛皮纸信封,将其塞进邮筒里面,总算是没有白跑一趟。

牛皮纸信封与邮票都是章德凝帮忙找的,《故事会》编辑部的地址,则是周艳茹找人问的,还让他不要着急。

不管能否过稿,《故事会》编辑部肯定会通知他的,弄得李学海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虽说想早点知道结果,最好是早点发表,早点拿到稿费。

这样一来,他就有了一个长期收入来源,年前就能换一个住处。

但他也清楚这种事急不来的,不说《故事会》编辑部的编辑需要审稿、编委会讨论、排版等等流程,单是信件从燕京到魔都就得六七天时间,一来一回少说也得半个月左右。

如果需要改稿的话,还得用上一段时间,根本就快不起来。

这还算是快的,换做龙江省一些比较偏远地区,半个月能到就不错了,要是遇到大雪封山,你就慢慢等着吧,什么时候路通了,什么时候再说。

从《燕京文艺》出来就已经到中午了,期间又花时间找了一趟邮电局。

回家吃饭是不赶趟了,他干脆推着自行车沿西长安大街往回走,打算路上找一家国营饭店,改善改善伙食。

路过燕京饭店的时候,李学海远远往里面望了一眼,没敢多看。

这时候燕京饭店不对外营业,主要用来招待外宾的,普通人只能看着干瞪眼。

他推着自行车找了一家不大的国营饺子馆,点了些馅水饺,一毛钱给七个,他要了三毛钱的。

地道的猪肉大葱馅饺子,个个都是皮薄馅足,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滋滋冒油。

那是又好吃又解馋,再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吃的李学海满头大汗,简直太过瘾了。

只是三毛钱的饭费,加上相应的粮票,多少有些心疼。

本来从废品回收站回来,他就没剩下多少钱了,这几天又或多或少花了一些,如今还剩下17.8元外加六个1分钱的铝镚。

而他手里仅有的几张粮票,还是刘慧偷偷塞给他的。

不过结账时,李学海硬是咬牙又要了八毛钱的饺子,只是他没有带饭盒,只能将水饺换成了蒸饺,用牛皮纸袋子装好,小心翼翼放入斜挎包里面。

等到他回到大杂院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李学霞坐在屋子门口,手上拿着一本《红楼梦》,打发时间,不时翻动一页,看的十分认真。

“姐!”

“中午吃饭了没?”

李学海小声问道,将带回来的牛皮纸袋取了出来,顿时散溢出扑鼻的肉香。

“猪肉馅包子?”看着递过来的牛皮纸袋,她一边问着,一边站起身拉着李学海往屋子里走。

“不是包子,是饺子,猪肉大葱馅的蒸饺。”

“你又乱花钱,家里都做饭了。”

“没花多少钱。”

这个年代的人过日子就没一个不节俭的,李学霞平常值夜班都是家里给送饭,几乎从不在外面吃,顶多偶尔去食堂吃一顿,点的也是素菜。

今天见到李学海突然买了一大包猪肉大葱馅蒸饺回来,难免说了几句。

说着话,李学海把牛皮纸袋里的饺子放到盆里,伸手摸了摸锅盖,还有点烫手。

他便伸手掀开锅盖,将锅里给他留的饭菜取出来,捡了一盘饺子放好,重新盖上锅盖,热了十来分钟,给李学霞端了过去。

“姐,尝尝!”

李学霞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饺子,油汪汪的,犹豫了一下,“还是等妈与学雅晚上回来一起吃吧。”

“妈跟学雅的都留出来了,再说咱妈又不爱吃饺子。”李学海放下饺子,到厨房取来碗筷,又倒了一些酱油醋,放到桌子上。

别看李家平日里吃的一般,可实际上刘慧与李顺民都不怎么缺油水,刘慧整日在食堂工作,经常是领导吃啥,她吃啥。

李顺民则是开着火车到处吃小灶,只有他们姐弟三人与远在龙江省下乡的李学志两口吃的最差。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年代的人,个个都希望能找一个好的工作单位,不仅能赚钱福利好,就算平日里吃的也要比别人好。

李学霞拿起筷子夹了一个饺子,沾了点醋,小口小口吃了起来,不过她没有多吃,总共就吃了十来个饺子,便放下筷子起身收拾起来。

倒是晚上放学后玩够了才回来的李学雅,她捧着一大碗饺子,胡吃海喝起来,嘴里被饺子塞的鼓鼓的,嘴上下巴上到处是油。

“三哥,猪肉大葱馅的饺子真好吃。”她跟小猪似的,端着碗筷呼哧呼哧往嘴里夹着饺子,口中的食物还没咽下去,唔唔说着话,叫人听不太清楚。

刘慧对着她后脑勺拍了一下,没好气的说道:“把饭咽下去再说。”

“妈,你也尝尝。”李学海将饺子往她面前推了推。

“不用,你们吃吧。”

看了一眼狼吞虎咽的李学雅,刘慧又将饺子推了回去,“晚上食堂吃的鸭架子汤,我喝了两碗,不饿。”

“妈,你们食堂大师傅又做烤鸭了?”李学雅将口中的饺子吞咽下去,满脸羡慕看着刘慧,就差想说要吃烤鸭。

“吃吃吃,整天就知道吃。”一看她的模样,刘慧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刘慧工作的国营食堂,只要招待客人,大师傅一般都会做上几只烤鸭,做为一道拿手菜,剩下的鸭架子,用来熬成一锅鸭架子汤,后厨的工作人员,几乎每人都能喝上两碗,啃上几块鸭架子肉。

李家几个孩子小时候都跟刘慧去食堂玩过,自然尝过鸭架子汤的滋味,有时嘴甜点,还能借光吃上两块烤鸭肉,所以李学雅对烤鸭一直念念不忘。

只是这年头哪家舍得买烤鸭,要买也是买猪肉,越肥越好。

此时大名鼎鼎的全聚德,烤鸭8元钱一只。

刘慧每个月的工资,大概能买到6只不到,这还是一个月不吃不喝的前提下。

……………………

9月初,龙江省已经进入冬季,逐渐开始降雪,气温越发寒冷起来。

李学志抱着一个包裹,一脚深一脚浅的走在雪地上,硬生生从镇上走回了林场,他一进林场就有一些大婶围了过来。

“李老师,你怎么走着回来的?咱们林场又不是没有马车。”

“李老师,你这是买什么回来了?”

“不是买的,这是家里给我寄来的包裹。”

下雪天里,林场上工的人少,很多妇女都空闲下来,看到李学志抱着一个包裹回来,不由好奇打着招呼。

不等他走到学校,后面就有人议论起来。

“瞧瞧,李老师不仅学问好,家里条件也绝对错不了,隔三差五就给寄来那么大一个包裹。”

“我记得每年入冬前,他家里都会给李老师寄东西过来。”

“可惜,李老师的媳妇成分不好,要不然早晚都能返城。”

“俺上次听跟她一同过来的知青念叨过,好像是什么白什么的。”

“别瞎说,让李老师听到了不好。”

………………

林场的小学,原本是部队留下来的几间房子,后来才改成的学校,没有围墙也没有校门,只有简简单单的五间房屋。

三间是班级教室,一间是库房,最后剩下一间,则是李学志与老婆刘敏怡住的地方,门口还搭了一个简陋的厨房。

房子整体有些破旧,但还算结实,就是有些窗户玻璃碎了,只能用纸壳糊弄着。

所以屋子里有些黑,晴天还好,一旦遇到阴天下雨,屋子里保准黑漆漆的。

“怎么才回来?”

只见一位长相清秀,身材高挑,举止文雅的女子,她伸手接过李学志抱着的包裹,一边用手拍打着他身上的雪花。

“场上的马车坏到半路上了,只能走着回来。”

李学志使劲搓了搓手,放在炉子上面烤着火,“这都入冬了,也不知道家里又寄了什么过来?”

李家一般都是收秋以后就寄包裹,就怕遇到大雪封山寄不过来,很少会在入冬的时候寄东西。

“好像都是书,还有一些腊肉、罐头。”

刘敏怡打开包裹首先看到两捆书,另外还有几条腊肉与几个罐头。

“我看看。”李学志走到炕沿解开捆绑书籍的麻绳,从里面掉出来一封信,一看字迹就知道是自己父亲写的。

他拿着信看了几眼,忽然猛的一拍大腿,强压着激动说道:“敏怡咱们要回燕京了。”

“信里写什么了?”刘敏怡愣了一下,有点不敢相信要回燕京的事

“爸说,国家要恢复高考了,要我好好复习,争取考回燕京,到时带你一起回家。”李学志激动的满脸通红,恨不得大喊一声,宣泄内心的欢喜。

“这些书就是爸与学海寄过的复习资料。”

恢复高考!

“真的要恢复高考!”刘敏怡眼中隐隐泛出一丝泪光,声音都变得颤抖起来。

“是真的。”李学志使劲点了点头,回答的极为肯定,信里面李顺民写的十分详细,此时估摸着燕京已经传开了。

“我要给爸妈写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对对对,赶紧给咱爸咱妈写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恢复高考不仅意味着,李学志有机会考回燕京,更意味着特殊时期的彻底结束,那些外迁的大学也将回到燕京复校与恢复。

刘敏怡的父亲,正是一位下放了的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