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主将听闻李牧的事迹,还没来得及咽下的水就喷了出去。斥候风尘仆仆的脸被洗得一干二净……
另一边的邯郸则是传出了大动静。
赵丹见国难已过,准备动手开始改制。
赵丹将监官改成御史并将其权力无限度的扩大,效仿汉制,另立御史台。但其不享有任何的行政权力,只负责监察天下。
对于中央主要行政官吏,御史如有证据,可以向赵丹禀告并请下逮捕令。地方官吏,可自行逮捕,并交由太尉亲自执法。若不从命,可就地格杀。
御史虽有军权,但军队只有八千之数,且分散各地。若是兵马不够,地方军队需得到赵丹首肯才能调动。
行政权力没有,军权也不大。但监察天下的权力却也极其重要。
另外赵丹启用东厂,由宫人组建,厂督定为缪贤,专司监察地方经济、工厂经济、以及商品经济。若有作假,罢官的罢官,停厂的停厂……
同时,其也负责监察民生和御史台。
地方另设绣衣卫,由地方军队长官节制,地方军队长官可组三十人,专察地方民生。
三大监察机关,互不统属,文书只经赵丹手上,节节较对,极大程度避免了堵塞视听。
布衣派对此表示赞同,缪贤也为赵王献过不少寒门子弟,极大程度上促使今天的布衣派如此强大,而布衣派也承他的情,让他内侍总管的位置一直保留到现在,双方共存。日后也必然如此,公族派视宫人为阄人,双方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东厂想站往脚跟,必然要得到朝堂的支持,仅凭一个赵王,可是不够。
东厂,实则是布衣一派的耳目。
至于公族派,当听到赵丹透露出需要赵氏宗亲来坐镇御史台的时候,哪还顾得上反对?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东厂不过是一个不合法的监察机关。仅凭一群寺人,凭什么监察天下?
赵丹此举,也是将明面上的党争变成了暗地交锋……
赵丹也进一步加强王权,确立了嫡长子优先制原则,同时也确定了君主对继承人的选择有了绝对的权威。
关于嫡长子继承制,赵丹并不想改革。但是赵国历代君主的上位大都是伴随争夺王位的内战。
从赵烈侯死后到赵武灵王在位期间,一共爆发了四次争夺王位的内乱。最严重的一次,就是他捡来的爹干的。一场沙丘宫变,险些将赵国拉向灭亡边缘,幸好各国都被赵国打怕了,而秦国又忙着揍楚国无暇顾及,之后又去揍魏国,给了赵国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华阳之战赵军覆灭,但赵军援魏不过两万人,对于赵国而言,两万人算不上什么。
之后惠文王施政得当,用人贤明,阏与之战大败秦军。有人说,阏与之战只是赵国找到了机会,如果是白起领兵,赵国必败。
史书言,赵国取得了一场根本无法取得的胜利。事实上,秦国发起的这场战争注定失败。大势上看,秦国一直采取远攻方略,而奔袭赵国,更是行军两千里。无论是士卒精力,还是后勤补给,赵国都远胜于秦国。
即使秦国打胜一场,然隔其韩魏,注定获不得实利。秦军历经大战,难道还有充沛的体力继续进攻吗?秦军难道还能再行军两千里吗?
秦国的这场战争,只能以大败退场。秦王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之后就开始改变军事策略。
赵丹并不认为赵国具备和秦国单挑的能力,如果再出现一场祸及全国的政变,新一位赵王会有惠文王的能力吗?秦国又是否会给赵国恢复的时机?
在继承人的这个选择制度上,现在的赵国并不侧重立贤不立长,而是尽可能的使王位安稳过渡,即使这个人是个庸君甚至是昏君。
赵丹给他的儿子也留下了不少的班底,毛遂、朱英、李牧、虞信等人都算是长寿的。按历史来说,他也活不过四十多岁,这批人他的儿子还能用上十来年,运气好些,二十年仅就一个李牧就可保赵国无恙。
赵丹开始进一步加强王权,开始设立了察举与审阅并行制,以及九品中正制,其和世卿世禄制、客卿食客制度共行,选官方法进一步多样化。
所谓察举,不必多说。在官僚们看来,不过是严苛一点的客卿食客制度。所谓审阅,则是先由地方绣衣卫进行检查品行、才能是否合格,后交于御史台、东厂进行审阅。
至于九品中正制,三大机构共同对有才之士进行审核,按才能、品行、家世进行评分。占比基本为5:3:2。
这也是赵丹向地主阶级让步,这个时代,有才能的人又有几人是工商贱民?
赵丹增加了地主阶级的入仕途径,可以进一步加强王权。但也很明显,赵丹从贵族官僚集团身上撕下一块肉……
但同样,赵丹依靠选官制度和工厂制度也获得了地主、商人、平民阶层的支持。赵丹不打算依靠贵族来维护王权,而是培养出一批新贵来为他制衡贵族。
赵丹要的不止是这些,他要分化贵族,使贵族再也无法同心同德。关于党争,他只能站在公族的一边。王权要稳定,赵国公室就要保持影响力。布衣一派的势力太高了,必须要进行打压。这也是让他头疼,现在廉颇、田单在军中声望太高了,赵奢的死,让赵国公室再无人可制衡,而未来的李牧也必然是军中第一人。赵丹必须找出一个有能力代表赵国公室的人出面占据第二把交椅。而这个人,赵丹只觉得赵茄可以一试,至于赵括,赵丹还是打算给他安排到代地磨磨他的性子。
为了解决公室无人和如何继续分化贵族势力的问题,他放出了一个大招。
贵族之子,封爵不授地,食邑不定闾,均倍于折算纳入月岁俸禄。后世子嗣,亦可同等继承。若有功者,可与嫡长子共同继承,以彰国恩。
在战国,庶子很难得到实质的封赏,赵丹所谓的“推恩”,不仅解决了分封的问题,也可进一步造成贵族的分化。
赵丹也是向外面露出一种信息,贵族如此,王室亦何?
对于赵丹而言,没有封地的王室成员,才是好的王室成员。
推恩引起了大批贵族的反感,但有反对就有支持。一些小贵族对此表示支持,不过百户食邑,除去土地人口,他们还能有双倍的财粮,为什么不给呢?而这些大贵族的家中也开始出现了分化,一些庶子纷纷支持赵丹的改制,甚至在一些贵族家中,可以见到嫡子和庶子开始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