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上前说道:“圣上,民间铜贵钱贱,商人重铸钱,铜少加便加入过量的铅与锡等便宜的金属来牟取暴利,称铅锡钱。”
宋璟愤恨的说道:“江南道地区恶钱流通于市,多为掺杂贱金属的铅锡钱,对商业市场造成极大危害,导致物价上涨严重,严重影响了正常商品交易。”
大唐经济繁荣,魏知己估计需要铸造九十亿文钱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官府铸钱繁琐,成本居高,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铸造出来又可能被重铸。
李隆基又拿出波斯银币、罗马金币、阿拉伯银币问道:“这些银币在市场上是怎么流通的。”
郭元振行礼道:“称重,一两银子兑换一贯钱一千文,一两金子兑换十贯钱(一万钱)。
“那就是一两金子换十两银。”李隆基看着手上各国金银币,说道:“如果大唐也有自己的金银币,是不是就能基本满足市场的对钱币的需求。”
“大唐市场需要九十亿文钱,如果换算成银币只需900万块银币,金币90万块。”李隆基看着手上的各国金银币说的。
“陛下、金币数额过大,不易兑换,非万贯交易不用,而且身怀万钱,难免有居心叵测之人窥探。”卢怀慎在一旁谨慎说道,
魏知古附和的说道:“白银,白银是最合适之物。”
“铜钱小而分量重,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金币额度过大,银币用于商贸交易最为合适。”宋璟直接点明了,银币当做大额商品交易法定货币最合适的原因。
“陛下、银币能补充民间货币不足,也方便商业交易,势在必行。有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人用,臣以为,大明应该铸币了。”
什么叫做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张说的意思是铸币应该在正面反面印花,轮廓作为铸尺牙,确定重量,百姓方能使用。
货币,极其重要,李隆基写进自己随身的备忘录中,让自己拿出来随时可以查阅补充。
郭元振看见李隆基在四方折叠的手册书写,有些好奇,踮起脚向上看了看。
高力士大喝:“郭相,圣人面前不可失仪。”
郭元振赶忙行礼道:“陛下,老臣唐突请恕罪,只是臣不情之请。”
“说,今日算是议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郭元振抬抬头,说道:“臣是好奇陛下手里书写册子。”
李隆基这才明白,折虽说纸张已经广泛的使用,但大唐书籍和奏书,都是采用以前木简的卷轴样式。自己提前使用奏折的样式,李隆基笑了笑,让高力士打开侧面的紫檀木柜,在摆放整齐折本中,从上面取出几本装订好的折本,说道:“这是朕为方便平日记录一些事宜,折纸装订的折本。”
只见几个颜色不同纸张折本,上面写着,军机备忘录、财经备忘录、吏治备忘录等折本。几人相互简单传阅之后,相互看了看。
卢怀慎行礼说道:“陛下,胸有丘壑,腹有乾坤;进退而不失其正,臣自愧!”几人一起行稽首礼。
李隆基让其平身,说道:“秦奋六世二百年,然二世而亡,后人感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彼时彼刻,正如此时此刻。”
“秦人来不及哀悼强秦,秦朝就迅速衰亡了,而后人哀悼它,却不以它为镜子,只会重蹈覆辙。”
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长了,长到车轮子转来转去印下了无数车辙印记。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这句话有时显得偏驳,有时却显得极为正确。
宋璟说道:“国朝初创已与今日大有不同,陛下锐意进取,革故鼎新,方为万世之良策。”
魏知己上前说道:“陛下,大唐银矿匮乏,产银不足满足铸钱监所需。”
李隆基笑道:“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补有余。”
“圣人应行天道,当然要损有余而补不足;既然胡商有银,胡商购买大唐商品,支付银子用以结算,征收商税时,改实物税为银,缴税给银免三分。”
几人一愣,老子这话还能这样解释,又想想好像没有反驳的理由。
宋璟问道:“陛下,老子知道此释义出自何处?”
李隆基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宋璟又问:“圣人自悟乎?”
李隆基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有人可能听不明白,在这解释一下: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意思是天之道法,是减少有剩余的来补给不足的;而人类道法,是减少不足的来奉养有剩余的。
李隆基既然(大唐以外的商人)统称:胡商。他们有银子,那就胡商购买大唐瓷器、茶叶和丝绸等商品时,要以银子结算,并且缴税时候,用银子缴税,可以减免三分。
就是圣人顺应天道:用波斯、大食、罗马等国多余银子来补给大唐的银子不足。
宋璟问李隆基这样释义出自哪里?
李隆基答道:“圣人的道理,只需自己向内心寻找即可,无需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
宋璟又问,如何向自己悟道
李隆基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意思是:学习知识和实践要结合在一起,学习的知识是实践事情的开始,读书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只有实践和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行事,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悟出真正的道理。
听到这里,宋璟跪拜行礼道:“陛下,大道至简,必行稳致远。”
一众人深吸了口气,短短十四字,就说明白读书和行事之间道理,完美的常常是简单的。简单就是真理,简单就是聪明,简单是厚积薄发的力量。学会了简单,其实真不简单。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简单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单纯幼稚,而是最高级别的智慧,是成熟睿智的表现。
现在看圣上真的是越来越稳健了,去年颇有些急躁的陛下,现在越来越稳重了。
这时门外黄门太监,兵部侍郎薛讷殿外求见。
“宣”
薛讷快步进入,说道:“朔方军大总管解琬回信,吐蕃合谈有诈,请求增兵十万陇右,以防吐蕃侵犯。”
说完递上解琬的卷轴,李隆基打开卷轴,奏卷大意为唐中宗李显于公元705年复位之后,吐蕃对唐朝的态度还算客气,派人请求唐朝公主嫁到吐蕃。在吐蕃的连番请求下,中宗决定以宗女为金城公主,下嫁到吐蕃,时间是景龙四年初(公元710年,六月中宗被毒死)。
吐蕃北境被安西都护张玄表袭扰,就重金贿赂了唐朝的鄯州(治青海海东)都督杨矩,请以河西九曲之地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杨矩吃人的嘴短,上奏朝廷把这事办成了。河西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北部的贵德、贵南、同仁一带的黄河转弯处)这里水草丰美,非常适宜畜牧,而吐蕃主要是畜牧业。吐蕃得到了河西九曲之地,实力大增,于是“虏(吐蕃)势益张雄(越来越强大)”,有实力进攻唐朝了。”
大唐的国都长安在关中盆地,而要经营西域,就必须控制河西走廊。河西九曲之地正好卡在关中盆地以西的渭水谷地和河西走廊的结合处,吐蕃控制这里,既能与唐朝争夺西域,又能威胁到长安,而对唐朝来说则有两害。
此时吐蕃和唐朝合谈,希望能给双方划界,实际上就是合法拥有河西九曲之地。解琬言吐蕃合谈勘界“醉翁之意不在酒”,上书玄宗请在陇右秦州、渭州布下十万重兵,以防吐蕃侵犯。
李隆基给郭元振传阅,让其余人去侧殿等候,问道:“国公,镇凉州十五年,北却突厥,西走吐蕃,制地一万里,握兵三十万。武氏惕息,不敢移唐社稷。现在是军机省行军大元帅,有何意见?”
郭元振奏道:“宰相坌达延要求合谈勘界,占河西九曲之地这是利害的关键,确实不应轻易作出决定。如果直接拒绝他,肯定会招致很深的边患。此地上夺西域,下又能威胁到长安不可不慎重考虑。应当用计策拖延时间,使他和好的希望未断绝就好了。”李隆基严肃的说道:“国家的要地绝不可失。”
郭元振不如答复:“大唐河西九曲之地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是两国结亲盟好见证,派兵戍守,是想安定抚慰金城公主思乡之情,如吐蕃有合谈诚意,请以石堡城以西勘定边界。”
郭元振又道:“吐蕃赞普赤都松赞年纪老迈,宰相坌达延掌握军权,与大唐的盟约很可能成为一张废纸,这也是派人前往吐蕃,离间两人,可以使他们上下猜疑,祸乱从内部产生。并且大唐应做好防范吐蕃大举入侵的准备。”
李隆基深表赞同,让军机省李祎、郭元振、薛讷尽快拟定防卫议案呈报。
郭元振守边多年,虽无显赫武功,以建设、安抚见长,故能“克致隆平”,“安远定边”。他“武纬文经”,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因而深得他们的爱戴,能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突厥、吐蕃之兵,这就是所谓的“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了。此等边将,对于保持边疆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唐睿宗李旦评价:郭元振正直齐于宋璟,政理逾于姚崇,其英谋宏亮过之矣。
李隆基评价是:伟材生代,宏量镇时。经纶文章,今之王佐;出入将相,古之人杰。
可以看出郭元振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世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李隆基这时想起那位大汉郭知运正在长安兵部述职,让高力士派黄门太监去兵部让其明日兴庆宫见圣。
李隆基叫上宋璟几人一起前往少府监,到了少府监发现唐朝在铸钱很怪异,唐朝铸钱衙门官署名是唐朝置,隶属少府监,掌铸钱。在洛、并、幽、益、桂等州设铸钱监,每监置监官一人,副监官二人,丞一人。以该监所在地的都督、刺史任监官,以其佐官任副监,参军及县尉任监事。
也就说唐朝的铸钱不在京都,而是在各地,监管还是各地都督、刺史等地方官,那就怪不得各地有那么多恶钱了。
李隆基很是生气,已经是面带怒气,
少府铸钱史王云瑞跪在地上颤颤巍巍的说道:“陛下容臣陈情,非臣不做事,而是臣无事可做,各地朝置这一没有铜料,二没有旧铜,臣就是通天能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隆基点头说道:“朕知道,所以你的脑袋还在,若非如此,你现在早已经在菜市口了。”
李隆基从袋子里拿出了几枚银币,扔在了王云瑞的面前说道:“几枚银币可换多少开元通宝?”
王云瑞拿起波斯银币、罗马金币、阿拉伯银币掂了掂,左右看了看说道:“波斯银币重不足一两,九钱重,杂色,可换大唐通宝七百文,罗马金币不足色,四钱重,兑换三千五百贯左右通宝。阿拉伯银币重一两,杂色。值八百钱。”
李隆基捡起了那几枚钱币,这是个人才,几个人在兴庆宫里捣鼓了半天,算了不知道多久,也不知算清楚火耗和换多少钱币,王云瑞富这一过手,就掂量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