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端午

李隆基在兴庆殿内,打开吏部送来官员履历,看到河南道监察御史李杰,字务光,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官员,北魏并州刺史李宝后裔。书评:孝顺友爱,勤奋好学。考中进士,授齐州参军,累迁吏部员外郎。聪明机敏,周密勤勉。

后出任山南道采访使,整理户口,恢复生产。神龙年间,支持唐中宗复位,授卫尉少卿,出任河东道巡察使,奏课为诸使之最,政绩考核第一。先天年间,迁陕州刺史、既勤于听理,每有诉列,虽衢路当食,无废处断。由是官无留事,人吏爱之。先是,河汴之间有梁公(梁睿)堰,年久堰破,江淮漕运不通。李杰奏调水陆发运使郑丁夫以浚之,疏通漕运,便利物流,省功速就,公私深以为利,刊石水滨,以纪其绩。此次政绩考核第一。

从履历上看是个好官啊,上次朝参弹劾又是怎么回事?让高力士宣吏部尚书魏知古和刑部尚书李济前来,并让李翰毅询问万骑密探,调查密奏回来了没有。

魏知古、李济到来后,李隆基只让两人一旁坐下,继续审阅这次清查的账本,看着手里的账册,心里满是愤怒,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真是胆大包天,怪不得十年时间不到,把太宗、高宗时期疆土丢失那么多,历代君王对贪腐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君主可用,可信人才太少,李隆基也不能全部罢免,必经自武后后期,一直到开元,朝堂混乱样子,自己是清楚地,潞州临淄王时,每年送到长安洛阳的财宝都是用车装的。皇城里的太监是不要指望活了,以前有军功,情节不是很严重的,杖责或者降级,对瞒报军功,克扣军饷,一撸到底,调离防区。通番倒卖弓弩铁器的,就等着被咔嚓吧!

卫尉李翰毅把万骑的奏疏拿过来,李隆基让刑部尚书李济说一下河南御史李杰的事情。

刑部尚书李济道:“陛下,御史大夫李杰现任河南尹的,早些时日,有一个妇女来控告儿子不孝。她的儿子流着眼泪,自己不作申辩,只是说,“得罪了母亲,甘愿死。”李杰仔细看他的样子,不像不孝之子,就再三开导他的母亲,母亲却坚决要求处死儿子。李杰说:“全知道了。你可以买一口棺材来收你儿子的尸体。”于是派人跟在她的后面。只见那妇女出了衙门,就对一个道士说:“事情了结了。”不久,棺材抬了来,李杰还希望这个妇女能够悔悟,又像先前那样开导她。可那妇女更加坚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时,那个道士正在门外等着,李杰暗地命人把他抓起来,乘他没有思想准备,一审问,他就招认说:“我同那个妇女私通,经常受到她儿子的限制,所以要除掉他。”于是李杰命人用棍棒打那妇女和道士,当场打死了,就用前头的那口棺材,让儿子装了死去的母亲抬回去。”

李隆基看了手上万骑的密奏,情况大致一样,对吏部魏知古说道:“魏相,御史李杰这次官员笙选是上上。”

魏知古行礼道:“陛下,虎毒尚不食子,这妇人为私欲遮心,歹毒至极。”

“这世上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把此事写到朝廷邸报上吧!”李隆基又说道。

“河南尹御史李杰监修桥陵有功,朕欲任为御史大夫,交三省审议。”

接替宋璟人选就暂定为李杰吧,履历不错,考科也是第一。

诬告李杰的是谁,是圣上弟弟李隆业的小舅子韦宾。

“诬告李杰的礼部侍郎韦宾,按律降三级。”

魏知古出列高声说道:“陛下不以好恶定是非,定行止!臣为陛下贺,为天下贺!大唐有此英主,何愁不兴。”

他站出来支持了陛下的决议。

“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众人言未必得,一人言未必非,则公论日明,士气可振,国事可期。”魏知古再次俯首说道。

议论国事,只看大是大非,不看个人好恶。

众人都在说的,未必一定会有收获;一个人说的,未必都是错的,只要大家都来讨论,这道理,自然是越辩越明白,提振国朝士气,国家大事,自然便可以期许了。

魏知古旗帜鲜明的支持了皇帝的处理决定,并讲出了自己的根据。

两人告退离去。

几日后,高廉,高师博,现在是江南道观察使,授开国伯。还有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

两人抵达长安城外驿站,请求入城进见。

李隆基命高力士出城迎接,走朱雀大街,入大明宫紫宸殿。郭元振、魏知古、卢怀慎、还有尚未离京宋璟在宣政门迎接。

在紫宸殿内,看到已经头发花白的高廉和姚崇。李隆基内心激动不已,等了几个月,终于在等到两位,诏书宣姚崇返回长安的时候,李隆基让他兼黔州巡察使,完成军户屯田转武备屯营之后,先前往江南道,观察海贸,明确大唐要海陆并举。

今日正好是五月五,唐代初期并没有端午节,五月初五那天的节日就是庆祝“五月五日”,包括皇帝的诏书都是只说“五月五日”;

夏至说是因为五月五日节与夏至节气接近,阳气最盛而阴气始生,虫蠹并兴,又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季节,气候湿热多变,容易滋生瘟疫疾病。

所以古人们对五月仲夏很是重视,通过各种手段消灾解祸,有了蓄兰沐浴、采药、悬艾、引菖蒲酒、戴长命缕等很多习俗。

后世我们只知道端午节作为一个节日,是唐朝时期才成为了法定节日,并可以享受假期就行了。

所以,现在我们能过上端午节这个又放假又有粽子吃的节日,要感谢的不是屈原,而是唐朝的皇帝们。

到了唐代,端午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之名正式确定。节日风俗大都继承前朝,但大多演变为欢庆的娱乐活动。

唐代民间庆祝端午的活动,保留了自汉以来的手系彩丝、门贴彩印以及吃粽子等习俗。

《开元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于此戏说。”

这段话个别地方我没看明白,好像是把角黍放在精致的金盘内,大家轮流用蜡头小箭去射,射中的人才能食之。这的确为宫廷增添了不少乐趣。总之是个游戏一样的娱乐节目。

粽子的前身是竹筒饭,唐朝时期是竹筒粽子和菰叶(茭白叶)粽子同时存在,还有一种很相似的粳米团子,后世才用苇叶包粽子。

粽子当时的食用方法大体上是加蜂蜜食用,也就是说:自古以来粽子就是甜的,嗯,不接受反驳。

李隆集在紫宸殿内五色彩丝扎缚的粽子。最著名的要数“九子粽”,因其用彩线将九个粽子扎在一起而得名。

今日端午节,李隆基等会要在大明宫三大殿赐宴群臣。

“陛下,万福金安。”见到李隆基,两人行稽首礼。

“平身,今日真是喜上加喜,两位明公的到来,朕太高兴了。”李隆基起身来到两人面前,“今日两位爱卿有口福,这是皇后亲自包的粽子,碱水浸泡黍米,再裹上菰叶放入水中煮熟。粽子更是色泽如金其色、香、味都别具特色。

“酷暑季即临,这种米制凉食,食之能以清热败火,时令佳品。”

“今日暂不谈国事,先一起参加宴会”

端午这一天,大唐朝廷要举行多种花样新奇、令人炫目的宫廷娱乐,以示庆祝。

端午宴和其他节日的宴会一样,始终是唐朝宫廷节庆的重头戏。

这时内廷御厨们最为忙活,“厨人尝散热之馔,酒正行逃暑之饮。庖捐恶鸟、俎献肥龟、新筒裹练、香芦角黍……罩洽风味”。

本来端午节正值仲夏酷暑将临之时,而宫廷殿阁里却无丝毫暑气,树深阴浓,长风徐徐。

在优美的管乐声中,殿门珠帘高卷,文武百官登上玉阶鱼贯而入。

宫女将端午御宴上各种食俗和盘托出:这里不光有精麦制作的食品,猪肉做的美味佳肴,亦有鲜美的龟鱼,“天酒”似的玉液琼浆,还有“蝘蜓”调制的丹药,“蟾蜍”粉研制的羹汤。其中的“蝘蜓”(壁虎)、“蟾蜍”(癞蛤蟆),都有以毒攻毒之意。除了君臣宴饮,还要吟诗奉和,歌功颂德

其时众人分韵作诗,煞是热闹。所谓“分韵作诗”,即在纸片上各写一个字作为韵脚字,然后放进罐子里,众人抓阄,抓到哪个字,所赋诗歌就得押哪个字的韵。李隆基抓到了一个“神”字,就作了一首《端午三殿宴群臣》: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此诗中还大量展现了唐时端午的节日习俗,而且表达了以文学淳化社会风俗的愿望。

从玄宗这诗中可窥唐代的端午传统:过节有五天,而且节庆时要听“五音”、系五色续命索、采花佩带、食粽子,等等。

端午宴上群臣之中,张说抓阄抓到了一个“鱼”字,他便作了一首《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宫廷端午宴上,李隆基为示恩宠,照例对诸大臣有所赏赐,而最常赐之物则是夏令的扇子。

李隆基御笔亲题“廉”“仁”“德”“忠”等字于扇上。笔势奇绝,游龙走蛇。

对军机省郭元振赐“忠”,卢怀慎赐“廉”,姚崇赐“德”,高廉赐“仁”。

对姚崇和卢怀慎说:“五日旧俗,必用服玩(服饰器用完好之物)相贺。今朕各赐君飞白扇二,庶动清风,以增美德。”

“庶动清风,以增美德”,已经不仅仅是指以扇纳凉,而是有了蓄养清廉之风的含义,

皇帝和大臣都要互赠夏衣以消暑气。而且皇帝的赐衣上还题有臣子的名字。

端午日赐罗衣,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在武备屯营赶制新的军服赶制完成,李隆基对大唐70万将士宣布赐衣。军服绣有自己的姓名、所属队伍,参军时间等。

新式服饰以棉布缝制,分两类,一类是平常穿的衣服,一类是作战时穿的。士兵所需衣服的种类有衫、汗衫、恽、袴奴、半臂、绵袴、袄子、幞头、鞋袜等。这其中袴奴比较特殊,似是裤口扎紧的一种裤子,基本为军人所独有。要佩戴刀子、砺石、针筒、火石袋等七种实用的佩物,称作韘(bu she)七事。

第二类作战时穿的服装包括有战袍和盔甲。根据军种不同“武库令”条所有十三种甲,明光甲、光要甲、细麟甲、白布甲、皂绢甲、木甲、锁子甲等。

武备屯营出色完成这次军队全员换装的任务,潞州的新式军装成为大唐所有将士的新的军服。一方是皇上赐予臣子夏衣,另一方是地方官吏向皇上敬献夏衣。

将士们为感谢李隆基的赐衣,禁军将士制成了一件华贵的夏服,军机省几人进奉给皇上,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云雾”,借喻夏衣的轻柔与绚丽;“拜跪题封”,则是表示对皇上的恭敬。

皇上还要向臣子赐“百索”,百索,即长命丝绳,用五色丝线编结,又名长命缕。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合并而成的缕索,与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有关,因而“五色”便有了吉祥色的寓意,人人腕上都系着皇上赐的五色斑斓的续命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