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百索”之后,接下来,就是斗百草,斗百草也称斗草,是一种以花草名相对的游戏。分为“文斗”与“武斗”。
斗百草最先是从“武斗”开始的。斗时采一些有“草头”的草(如车前草)或花打成结,双方互套,然后再拉,谁的花草断了,谁就输了。
“文斗”,就是大家把自己收集的各种花草都带来,常常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兼有知识性和文学性之妙趣。然后一人报一种花草名,另一人接着种类拿出花草并对答花草名称,一直“斗”下去,直到最后见分晓。这种“文斗”,结果大都是谁收集的花草多,种类齐全,谁就能报到最后,也就是赢家。许多古人为了收集到更多的花草,常常要寻遍山川草野。
“文斗”,不仅要记得、采集的花草多,还要脑袋灵光,懂得对仗。
为了官员不是那么约束,让官员们尽兴,李隆基以不胜酒力悄悄退了出来。
端午休沐三天,晚上来到李婉蓉的寝宫,李婉蓉潞州时十六岁,当了临淄王侍女,到现在的淑妃,跟随李隆基身边有十二年,比皇后还要早四年,可以说是李隆基最体己的人,却一直保持着很低调姿态。
已经是四岁孩子的母亲了,看上去越加优雅风韵,肤若美瓷唇若樱,明眸皓齿百媚生。亭亭玉立柳腰细,说话笑声燕语莺。
“郎君,快进来,准备好了热水给你沐浴。”李婉蓉倚着窗户探出头轻声喊道,“好咧!来了。”
在这里总有一种民间夫妻烟火的感觉。四岁小崇儿听见了,跑出来,先行礼“阿耶,万福。”伸出小手,露出五色丝线编结的长命缕。“看,皇后娘娘给我带的。”
“哦,看,阿耶也有。”李隆基也露出自己手腕上的五色斑斓的续命缕。“今日贪吃了吧。”李隆基一边说一边拭去李英崇嘴边米粒。
李婉蓉没有世家背景,出身也不好,在讲究门当户对,家族族谱的年代,虽为贵妃,多多少少会被有着士族家族贵妇轻视,所以每当一些比较重要节日,李隆基和皇后白日出席宴会,晚上会到李婉蓉处,皇上的恩宠是对她最好的保护。
进了屋内,见书桌放着书籍和毛笔,李隆基抱着崇儿坐下,看着书桌上是李瀚编写《蒙求》是教授儿童基本的书写和认字技巧书籍。
还有一本《千字文》:这是一篇由汉代周兴嗣编写的韵文,包含了一千个汉字,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被认为是最好的童蒙教材之一。
旁边是崇儿练习的毛笔字,已经写的端端正正。李婉蓉走过来端来一杯蜂蜜水。
“崇儿,快从你阿耶身上下来,把今日书贴写完。”
李隆基拉住李婉蓉的手,让她靠着自己坐下。说道“知你心中所想,但凡事有张有弛,需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李婉蓉被看穿小心思,神情有些慌乱,“陛下,蓉儿只是想崇郎知书达礼,并没有非分之想!”
“别多想,知道你自小没有读多少书,跟随朕之后,也只让读了《春秋》、《论语》等,并没有让你读《女孝经》《女论语》。”
受到唐诗的影响,贵族女子作诗吟赋似乎就成了基础教学。在那个就连普通女子都能吟诗两首的年代,作为贵女如果文笔不通,就显得有些另类,更不用说融入到贵族圈子当中。
李隆基写下“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对李婉蓉说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夫君者必须有良好的德行才能显现自己的才华,而女子有才华但不在人前显露方是美好的德行。”
“两句话相辅相成,互相承接,甚防不要被有心人故意拆分,恶意解读。”李隆基用手把李婉蓉抱住,说道:
“皇后,书香门第,贤良淑德,端庄大气,要执掌后宫,每日要处理宫中各项事务,必然要心思玲珑,耳目聪慧。”
“德妃王菱,出身太原王氏,武将之后,行事果断,爱恨分明,出身高门显贵,读书习字、礼仪规矩自是样样不落下。”
“所以,在皇后面前朕是圣上,帝后和睦是朝堂稳定的基础。不能如平常百姓一样吵吵闹闹,发小娘子脾气。”
“德妃王菱,朕是怜她、惜她,总觉得愧疚她,不忍对她发脾气。”
李婉蓉在一旁静静听着,可李隆基却不说话了,似笑非笑的看着她,小孩子已经困得打起哈气,揉揉眼睛,一会儿已经睡着了。
侍女把孩子抱了出去,李婉蓉挽着李隆基的手臂,一脸期待的李隆基继续讲下去。
李隆基牵着李婉蓉手,一起走到后面温泉浴池,唐朝以丰满为美,可善于舞蹈的李婉蓉身材稍显瘦弱。
薄汗轻衣透瓷肤,杨柳细腰盼美目。亭亭玉立态婀娜,红白增减巧施朱。
“陛下,为何不给儿家评语?”
“你做好你自己就好,以前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李隆基说道。
“蓉儿不知这是何意。”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李隆基说道。
“蓉儿还是不明。”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李隆基看着怀里李婉蓉,摸着那一脸潮红的脸蛋。
“明天自己去问皇后。”说完闭眼睡觉。
第二日一早,高力士就在殿外高声道:“旭日初升,晨起习武!”
皇帝也是身不由己,虽是休沐,但也不能睡到日上三竿,一睁眼,李婉蓉已经梳洗完毕,就等他起来。
“起的这么早?”
“今日陛下巡察军营,是万不能延迟的。”
兴庆门前李隆基换上武服,骑上马匹,没想到皇后也在门前送行。
“早上风凉,都回去吧。”李隆基在马上喊道。目送陛下离去。
李婉蓉给皇后请安后,说道“皇后,昨晚圣上说了两句话,臣妾不明,恳请娘娘解惑。”
“说与本宫听听。”
“第一句是,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第二句是,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郝书萱听完,脸上露出笑容,说道:“随本宫吃些早点,让德妃也一起来。”
淑妃、德妃一起给皇后行礼,郝书萱请两人分左右坐下,说道:“这第一句话意思是:既安稳又妥当的言语,经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惊奇的,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并不多。一个人能安守本分,不希求越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
“是大家说话最重要的是平实与可靠。让人惊奇和赞叹的话,就像空中楼阁,看来实在,一脚踩下却陷入坑中,看来迷人却无法上去;但是平实与可靠的话就像土地一般,不会引人注目,不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踩着它,否则就会跌倒。”
李婉蓉还是有些迷惑,郝书萱直接说:“是夸奖你说话平实与可靠。”
李婉蓉心中一喜,赶忙半蹲行礼,“谢谢皇后解惑。”
郝书萱继续说道:“这第二句话意思是: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并不能代读。”
“是让我们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斤斤计较。有时处处为己,不见得能快乐,也不见得能占到多少便宜,反而招人怨恨。因为人在为已时,往往侵犯甚至破坏了他人的利益,别人遭受了损害,即使不报复,也会心存怨恨。”
“读书也是一样,不能他人一味苛求,需自己用功,自己用心悟,才能学以致用。”
郝书萱说完,站起身来,“陛下是希望我等和睦相处。”
“陛下,在潞州还是临淄王时候,曾说过: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当时武皇后年迈体弱,“二张”把持朝纲,肆意妄为,朝堂混乱,陛下在潞州要开荒屯田,修建水利,官府出钱,百姓出力,屯田建好后,免一年赋税,两年减半。一开始百姓是不相信的,陛下就用了“信”“恕”两个字解决。”
“陛下说“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表示每日工钱一日一结,先付工钱,吾愿意相信百姓,愿百姓也一样信他。”
“另一个是“恕”字”,百姓言者无罪,他若是百姓,也会如此,人能推己及人,便不会做出对不起他人的事,于己于人皆有益,打开王府大门,任何人,任何身份的人都可向临淄王询问解答,恕其无罪。”
郝书萱对两位说道:“今日本宫以两字为准,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教导晚辈要从幼年时开始,便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应该说郝书萱真的聪明,从两句话中就明白,李隆基即希望后宫以平常真实对话,不要行谄媚之言,各人能安守本分,相互体谅,不希求越分的事。
教养孩子必须自幼时,便培养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光明磊落的人格,养成随时自我反省的修养,以及一种正直宽大的胸怀;那么长大以后,无论在何种境况,也总能保持一种雍容大度的气质。
李隆基骑马前往京军军营,路上遇见姚崇和高廉,两人也是骑马正前往兴庆宫。
两人下马行礼,李隆基赶快下马,让两位平身。
“两位明公,何事如此着急。”
高廉说道“陛下,臣和姚明公确有事奏请。”
姚崇说道:“此次路过陕郡,见有将作监工匠使用灰陶土修筑堤坝道路,高明公有意请陛下用此法修建各地通往长安的道路。”
“修路这件事本身,就需要极多的劳动力,全靠民夫肩挑背扛,这是穷耗民力之事。”
李隆基说道:“修路的确是大唐的当务之急,但是却不能急躁的将这种重担压在百姓的头上。”
姚崇又说到“陛下、臣以为武备屯营现阶段,还是以农桑为主,要鼓励农作物的生产。”
“例如种植棉花、火麻、桑树,大豆、油菜籽、芝麻、油茶、油桐,甜菜,茶叶、果树、药材等项农作物。”
分别是棉纺原料、油料、糖料和经济作物。
“高明公在江南道就做的不错,鼓励百姓种植稻米和棉花,对蔬菜、中药进行移植,方便采摘和集中管理,这都是不错”李隆基肯定了高廉在江南道的劝农桑的功绩。
高廉认真的思考了一下,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这句圣明,是高廉的敷衍,确切的说,就是高廉保留了自己的意见。
在他看来,其实现在武备屯营的各种工坊应该集中起来,这样更容易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对出海贸易有很大帮助。
这次70万套新式军服,就是几千屯营工坊在一个月赶制出来的。
这对过去来说就是奇迹。
李隆基当然知道高廉这句圣明,是保守性的反对。他解释道:“朕主要是考虑到民力,百姓可没有太大的承受能力,朕还是认为,眼下还是农庄法还是以巩固成果为主。”
“劝农桑之事,大有可为,比如兴修水利、增加堆肥、改良农具、积极开荒等事。”
“先保证他们吃得饱,功利一些,有人才有劳动力,有劳动力才能劳动,才能创造财富,不让百姓们吃饱,他们哪里有精力生孩子,有精力养孩子?”
“能做的事很多,比如这兴修水利之事,打井、挖塘、筑堤、打旱井、开渠、筑圩、兴修蓄水排水的沟洫畦等等,是不是可以让让工部和各官厂的工匠们实地考察之后,出出主意?”
“比如这堆肥,可以和养殖配合起来,猪羊鸡鸭,都是肉食,同样喂养这些牲畜,多多堆肥,增加土地亩产。谁来教导农民应该如何种地呢?”
“果木、桑、柞、茶、漆、桐等林木,是不是可以考虑因地制宜的进行种植?”
高廉犹豫了下说道:“陛下,其实没必要这么慎重的。”
有的时候,步子可以迈大一些,农庄的百姓,并不是一点承受能力没有。
陛下说的这些当然要做,而且要努力去做,这都是本务。
但是类似于将各个屯营小作坊合并为比较大工坊,,也可以提上日程,让屯营法探索中前进。
姚崇在一旁认真的思考了一番,陛下到底在防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