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书萱看着李隆基好一会,说道:“陛下,当年秦孝公招贤纳士,启用商鞅变法,可世人都说秦朝残酷,所以秦二世而亡是上天惩罚。”
“要是商鞅是制定的秦法残酷,那为何秦自变法之后,国富民强,六代秦君皆行秦法,一统六合,征漠北,伐南越,才有了这日月山河江山归一。”
“今日大唐均田制、扶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郡县制,都是秦法。”
郝书萱说道:“可陛下,汉朝是以黄老道学治国,才有了东西两汉四百年。”
“紫萱,是有人说了什么吗?今日为何对此有兴趣!”李隆基有些疑惑的问到。
“陛下,没有,只是圣上锐意变革,紫萱应与郎君共进退,恐有闪失。”
“不必惊慌,宫中有朝中勋贵世家进献的子女,这些女子是经过多年调教的,心思缜密,手段隐秘,因有门第背景,多为女官,看来你是遇到难题了。”
“陛下英明,臣这次有些无力。”郝书萱有些自责的说道。
“与你无关,你心底善良宽厚,多以仁德治理后宫,这次是有人借道德大义为难于你。”
李隆基说道:“劳动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
“学习是为了更高体现自己劳动价值,朕的皇宫不养闲人,要么学会一技之长,要么现在就想办法投亲去。”
“朕已决定,自今日起,大唐的皇帝只有一后三妃九嫔,此为永制,以后遵照执行。
“另在朕嫡长子未出生前暂不会纳妃,也不会在宫中挑选。宫中所留所用人选,由贤妃李婉蓉、德妃王菱两人共同考核,准便宜行事之权,报皇后批阅重新选用。”
“高力士立刻将此敕谕去后宫宣读。”
既然有些人劝解不成,在宫城之内还玩起心思,郝书萱读书成了宅心仁厚的道德楷模,李婉蓉和王菱两人虽说也有慈悲心肠,但是从不缺霹雳手段,要不然兴庆宫在郝书萱慈悲心的放纵下,犯错的不会受罚,卖个惨就能获得赏赐,李隆基说了几次,奖罚不能以仁心衡量,要以事论事,但也是改一阵子,不能长久。
高道德的自我要求的人,并不适合宫廷内斗争,不过还好,郝书萱并不是死读书的人,只是一时慈悲心过重,这次经过宫中一些卑劣事情撞撞南墙也是好事。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对于聪明人一次就开悟了,何况这深宫中藏了多少不为人知事情,这次重新选用女官,为了争权夺利又会爆出多少惊人的事情。
李隆基跟随侍从无尘写好了敕喻之后,立刻跑向了紫宸殿侧的秘书省,对照文书,写成了多份,又跑了回来,放在了李隆基的面前。
李隆基从高力士手中拿过了唐玄宗宝印,盖在了敕喻之上,并朱批了自己名字。
这就用印朱批方可施行的敕喻,朱批这两份一份会秘书省保存起来,一份会给史存馆存档,用于修史。
没有这两份保存的敕喻,那就是伪造敕喻,会被诛杀灭族的。
李隆基看着一旁的郝书萱说道:“不必担心,以后自己觉得为难是事情,就定下规矩,让下面的女官只执行好了,事情总有利弊,你不为难别人,就只能为难自己。”
“也正如人心总是难测,所以做事不必猜测人心,只要能解决大多人的问题,就不必担心少数人受到损失。”李隆基双手握住郝书萱的手,“大问题解决了,小问题还是问题吗?”
郝书萱突然撒起娇来,嘟着嘴,抓住李隆基的手摇了起来,“宣儿现在总觉的跟不上陛下的想法了,总觉自己傻了许多。”
李隆基笑道:“紫萱就是怀安欣的时候傻傻可爱,其余时候都是聪慧过人的。”
“呀,不会是真的吧。”郝书萱把嘴巴凑到李隆基的耳边说道:“臣好像这个月葵事已经过去好多天了,也没来。”
李隆基把郝书萱抱在怀里,“好事啊,等会回到兴庆宫,让太医给号脉,此事就不太操劳了,多休息。”
说完在郝书萱的脸上亲了一口。
“陛下,这么多人看着呢”郝书萱脸上红晕都起来了。
李隆基哈哈哈大笑,“朕好难啊,亲一口自己的娘子都得这么多人看着。”
说着放开双手,对高力士说道:“走,去司天台看看。”看看李隆基骑马而去,郝书萱远远望着,低头看着自己的肚子,小声说道:“但愿是个龙子,如你一样意气风发,勇武果敢。”
对于穿越来李隆基来说,其实很多事情一个天文现象。比如春节,月球每年绕地球公转十二圈多一点,月球每绕地球绕一圈,阴历中就是一个月。以月球最靠近太阳的那天为月朔,也就是初一,这天无论如何也看不到月亮。以月球最远离太阳的那天为月望,也就是十五,只要天气好,就能在夜空中看到满月了。
人们规定其中的一个月为正月,那么这个月的月朔,自然就成为了一年的第一天,有那么些纪念意义,于是就成为了春节。
但是在古人的眼里,认为天人感应,天地异象,也能预兆和揭示人间变故。尤其是天文天象,受到了最多的关注。
因为皇帝被称为天子,是天的儿子,天象示警,自然就是皇帝他爹要告诉他的话。是以基本上历朝历代,都会设立司天监这类机构,负责接收老天给皇帝发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负责这条信息的最终解释权。
李隆基这次去司天台就是看看这些观星师是如何解释天像的,因为在历史的记录里,明年关中大旱,李隆基迁长安四十多万人去东都洛阳,以缓解关中缺粮危机。
比如:唐中宗景龙四年,六月二十,李隆基起兵入宫,“响二鼓,天星散落如雪”,全军士气大振,杀入宫中,诛杀韦后全族和安乐公主,废黜李重茂,李隆基之父相王李旦复辟为帝。
随后李旦让位也是因为天上彗星出现,就是因为当时的天象,李旦认为自己应该让位给太子,让李隆基先当了两年无法集权的皇帝。
在李隆基看来这些都是寻常天像,只是古人没有办法科学的解释罢了。
不过去司天台的时候,李隆基是带着礼物去的,就是一个五米长,前面直径一米多,后面四十公分的圆筒,上面写着大唐司天观星镜。
司天台隶秘书省。设置司天监一职为长官,下有少监二员、丞一员、主簿二员、主事一员,掌察天文,稽历数;观测风云气色之变化,率其属员预测天象。每季录祥异送门下、中书省,纪录于起居注,岁终送史馆;岁颁历书于天下。又置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及副正各一员;有通玄院;其保章正、灵台郎、挈壶正、监候、司历、司辰诸属官,皆加五官名号,又有漏刻博士等属。
也就是负责观察星象、太阳、风向、天气、雨水、时间和钟声,然后推算、测验和漏刻,将天文观测和历法计算的结果撰写出来,。
在古代,人们相信世界上发生的所有灾难,都会被天空的变化提前警告,所以,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有了天文现象的观测。古埃及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同时在地平线上升的情况,确定了尼罗河的汛期。两河流域即当今伊拉克最壮观的建筑物,是天象观测塔。
然而,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绘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象图《甘石星经》,后世,许多天文学家在测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时,都要用到2000多年前的《甘石星经》中的数据,其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
因此,从夏、商、周到明清,华夏都有部门和人员观测天空,预测天意。
古代天文观测都具有皇家性质的,太史令、司天监等官员往往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历法编撰和预测占卜天像,是天文观测司天台的两大任务,而天文观测和预测占卜天像有时又是一回事,因此,天文官员享有许多特权。
关于唐朝司天台,唐朝李山浦的七律诗最为出名:“拂云朱槛捧昭回,静对铜浑水镜开。太史只知频奏瑞,苍生无计可防灾。景公进德星曾退,汉帝推诚日为回。何事旷官全不语,好天良月锁高台。”
当然还有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昔闻西汉元成间,上陵下替谪见天。北辰微闇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半灭中台坼。是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不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
不过不要因为上面的两首诗就小看的司天台,唐朝有名阴阳师李淳风就是司天台的司天监。
李淳风出生于岐州雍,父亲李播在隋朝时担任过县衙小吏,仕途却一直不顺,只选择弃官当道士。由于其非常有才华,对《老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书籍都注过。
自幼天赐聪慧敏而好学的李淳风,很早就已经博览群书,特别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跟他父亲对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是唐朝有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以及易学。
在李世民成为秦王之后,当时年仅17岁的李淳风在李世民好友的推荐下,成为了秦王府记室参军。
等到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李淳风因上书对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十几条意见引起重视,直接被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供职。主要负责掌管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他在这个部门一待就是40年,将自己一生的心血都放在学习和研究天文、历法、算学以及天象仪器上面,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
在贞观六年(公元633年)李淳风发明的浑天黄道铜仪。它吸收了北魏铁仪设有水准仪的优点,又新设了一个三辰仪,加在古浑仪的六合仪和四游仪之间,使浑天仪由二重变为三重。三辰仪由黄道环、白道环和赤道环三圆环组成,分别用以测量太阳、月亮和恒星的位置。
经过改进后的浑天仪,可以直接用来观测日、月、星辰在各自轨道上的运行情况。
此后几年,李淳风又参加了《晋书》和梁、齐、北齐、北周、隋五代史等史书的修撰工作,负责《天文》《律历》《五行志》的撰写。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任命他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天文台台长职务。唐高宗麟德年间,当时通行的《戊寅历法》由于推算不精确,屡次出现差错。李淳风受命修撰新的历法,完成后定名为《麟德历》,在全国颁布实施。这是当时最为精确的一部历法,深受内行人推崇。
李淳风博学多才,他不仅在天文历法方面很有建树,同时对算学也造诣颇深,他曾与算学博士梁述受命注释《五曹算经》《孙子算经》等十部算经,书成后,被唐高宗定为课本,在全国各地学校推行。
抵达司天台司天监,其实也叫太史令梁令瓒在门口迎驾,一共70人,站在司天台门前,众人行稽首礼道:“恭迎陛下,万福金安!”
“朕安”李隆基下马,太史令梁令瓒品阶不低,穿的是紫色圆领官袍,那就说是三品官员。
唐朝三品以上官员的官服着紫色;四品,深绯(红);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品服的花饰:三品以上绣纹:一品,径五寸独科花;二品,径二寸的独科花;三品,无枝叶散答花。四至七品绣纹,均是径一寸的小朵花;八至九品无绣纹。
那些官员行完礼后,许多人眼睛瞟向后面马车拉来的巨大的镜筒。
“朕今日给司天台送来一件观星的好物件,不过别着急,先让工匠给搭建起来。”
“梁明公,不请朕进去吗?”
听到李隆基的话,梁令瓒眼睛快速的从后面收了回来,有些不舍的说道:“陛下、请!”
首先进入正殿,门正面就是“观象授时”蓝底金字匾额,大殿中央是是一张很大天文图,上面写着“顺敷星好敕时几,敬协天行所无逸。”下面标注一行小字“太极未判天地人三才,函于其中谓之混沌。云者言天地人浑然而未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