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准备离开皇宫的时候,却被高力士拦下,高力士低声的言语了几声。
太上皇有请。
李隆基愣愣,带着十二名护卫就奔着大明宫而去,姚崇等臣子忐忑不安的看着这一幕,太上皇不是已经不再过问朝中事务了吗?
陛下带着万骑去做什么?
李隆基不担心大明宫太上皇寝宫里有什么五百刀斧手,因为现在大明宫太上皇寝宫上上下下,除了太上皇,都是高力士派去的人。
十二名万骑护卫跟随,李隆基不担心出什么乱子。
李隆基来到了乾元殿,这里到还算安宁。“阿耶。”李隆基走了进去左右端详了一番,这一目了然,断然不会有什么埋伏。
“三郎,皇帝辛苦,请坐。”是窦太妃从重重珠帘慢慢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串佛珠。
窦太妃是李隆基的母亲的妹妹。李隆基的母亲被武则天赐死后尸骨全无,是窦太妃把九岁李隆基带在身边视如己出。
窦太妃坐稳以后,首先开口说道:“皇帝日理万机,国朝辛苦,无暇来看哀家,哀家也知大明局势危急。”
“朝政之事,哀家一个妇道人家,也不便多问。”
“但是这选秀一事,一拖再拖,陛下圈了几个人,就没了下文,这广储皇嗣,实乃宗庙社稷之重,却是迟迟没有推进,是为何故?”
李隆基这才知道窦太妃到底要问什么。
选秀这件事卡在了哪里?
其实就卡在了李隆基太忙这件事上。
朝中之事一件接着一件,礼部尚书李济,每次廷议的时候,都想拿这个出来说事,结果每次都没什么机会。
“国事繁忙,故暂缓了。”李隆基十分平静的说道:“倒是郝皇后已经有了身孕,此事,怕是太后还未知晓。”
“此事机密,旁人不知。”
窦太妃本来有些疲倦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点头说道:“好,极好,有了身孕就好。”
“若是皇帝选好了二夫人和三夫人,可带到乾元殿来,哀家见见,一应礼制,哀家也为她们准备好了。”
“子孙兴旺,好事、好事啊!”
李隆基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朕知道了。”
“哀家也有点乏了,皇帝国事繁忙,哀家就不多留皇帝了。”窦太妃开始送客。
李隆基走出慈宁宫的时候,还有点奇怪。
但是想了半天,也没品出这窦太妃到底有啥深意来。
太上皇为什么不出来,让这个姨母出来说这个事情,
李隆基完全没搞明白,孙太后到底想做什么。
“不管她。”李隆基摇了摇头,信步走出了乾元殿,向着武举学堂而去。
“庶孽猖狂啊。”崔家族老崔晏安放下了手中的书信,京师来信让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儿子崔坤诚也连连摇头说道:“这庶孽做事如此猖狂,就不怕遭了天谴吗?!他就不怕天下宗族造反吗?不怕天下罪之吗?”
崔晏安摇了摇头,颇为无奈的说道:“谁能造反?这天底下最有可能造反的就李氏是皇家,但是这几位王爷都在长安的王府里住着,除了王府的贰百护卫,就那还是陛下手里禁军抽调过去的,他们的命都在那个人手里握着呢。”
“造反?给他们一百个胆子,无胆鼠辈!还没某胆子大!”
崔坤诚重重的啐了一口,大明这朝廷里,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敢跟皇帝作对的。
他属于胆子最大的那一个了,也仅限于当时撺掇着太上皇跟皇帝反目,他好趁机浑水摸鱼,捞点好处。
唯一一个可能具有造反的信安王,他可是皇帝铁杆拥护者,让他造反,别傻了,那是去送人头。
“明年,我倒是要看看,他们谁敢不交税,被陛下摘了脑袋,杀了祭天!一群废物!”崔坤诚叹了口气,他也收到了廷议的决定。
交税,该交还是得交。
陛下要是直接把屯营法在两京一十五道推开来,那些下农、佣户、游惰之民与未作之民,就是大明皇帝最铁杆的支持者。
要粮有粮,要枪有枪,到时候,他们这帮人,指不定连交税的日子,都没得过了。
崔坤诚左右看了看,虽然是在自家的庭院里,但是他还是小心翼翼的说道:“我这里还有一枚景云年间印绶监做的李显皇帝金印宝玺,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难不成咱们就这么束手就擒不成?”
“什么!哪来的?”崔晏安面色巨变,虽然是在自己的祖宅里,但是他还是左顾右盼,确信没人旁听,才拿过来那枚印绶,看了半天。
这可是灭门之罪!
崔坤诚颇为感慨的说道:“当年镇国公主太平,命当今皇帝攻入皇宫诛杀韦后,韦后仓皇逃到万骑,被值守士兵一刀给砍了,拿着首级去领赏,当时韦后身上带着这个皇上能够调兵金印宝玺,被别的小兵私藏起来,后怕被发现想到咱家店铺溶化,被我收了上来。”
“我一时见猎心喜,就把那的宝玺花了点钱,买了过来。”
崔晏安拿着那枚龙头宝玺,惊慌失措的问道:“还有谁知道?”
崔坤诚赶忙说道:“没人知道了,当时这宝玺是店铺里的一个小伙计在一旁扫地,当天就寻理由,让人给活活打死了。”
崔晏安总算是放心了一些,拿着那枚宝玺看了许久说道:“好物是好物,但是现在不能用,,陛下的皇位固若金汤,但是陛下啊,雄图大略,一心想要灭掉瓦剌。”
“等到京营出塞之后,这枚宝玺,才能派上用场。到时候,再用!”
“不出三年,陛下必然出塞!”
崔坤诚却是面色为难的说道:“咱们用这个景元帝的宝玺,造陛下的反,能成吗?”
“倘若是被陛下知道了,咱们就死定了,孩儿不信,陛下没派人盯着咱们。”
崔坤诚还是有点怕的,这庶孽皇帝猖狂的很,这要是被陛下知道了,他还拿着一枚宝玺,甚至还准备拿来做点什么,崔家要被灭门族诛的!
冒天下大不韪?族诛名望亲族?
这庶孽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三年后又诛杀太平公主,逼太上皇修身养性,居住在大明宫后院之内,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
崔晏安掰着指头算了算,最终叹息的说道:“先帝就留下了两兄弟,一个景元帝,一个景龙帝,现在的李氏皇族郡王,还有多少。”
“然后呢?难不成从太宗皇帝封的王里面找吗?!”
“这庶孽皇帝做事之前,真的是盘算清楚了,就知道天下宗亲,有资格谋反可以说一个都没有!”
崔坤诚盘算了下,果然如崔晏安所说,连找个扛大旗谋反的人,都没有!
崔晏安息的说道:“就只能暂且看看,这大唐朝还有谁,敢造这位庶孽皇帝的反,咱们就把这印送于他。”
让崔晏安领着头搞造反,他一没那个实力,二没那个胆儿,但正如陛下所言,他们借着谋反的幌子,牟利的胆子还是有的。
李隆基自然是盘算到了会有人搞事情,但是他确信在自己的处理范围之内,而且非常肯定,自己不会被藩王造反们搞下台。
他真的很认真的盘算过,整个大唐天下,还存在的世系一共是十二位亲王,其中能够扛起大旗造反郡王的可以说没有。
武则天为了掌控天下,防止有人拥护李氏皇族造反,对李家进行残酷血腥的清洗,自己的亲儿子和亲孙子都杀九位,更别说李家旁亲皇脉了。
就算真的有一个很有担当的人,那也是好事,都聚在一起,那才容易一起包圆了,来年那里花一定会开的很好看。
即便是出点什么乱子,那也在李隆基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李隆基的手边有一本书,写的是汉朝之后黑暗的六百年的各种故事,名叫《乱世异事录》,若是不看名字,还以为是写奇谭怪事的书。
但是这本的的确确是比较真实写了动乱世道贵族残暴以及乱世百姓的凄惨生活,因为太过于残暴所以起了个《乱世异事录》名字。
这本书妙就妙在,字字句句都是历史事件,其实是就是为何天下大乱,比如书中写到西汉中期社会上出现了土地兼并的问题‚并且逐步形成一种“富者田连叶陌‚贫者无立足之地”。
一些地方豪强大地主‚这些豪强大族‚在广占田园‚而且占有着众多的劳动人手‚他们凭借着自身经济实力与人力‚利用各种宗教、礼法、鬼怪传说等,把大量的黎民聚集在自己的门下,形成一个个称霸一方的豪族‚与汉朝朝堂形成一种抗衡的力量。
书是写的汉代如何衰败,但是字里行间,总是能够读出汉朝汉武帝独尊儒家罢黜百家最大的危害就是“垄断文化解释权”。而且详细阐述汉朝自董仲舒篡改儒家所写的《公羊春秋》以及后面写得汉朝皇家编写的《白虎通义》这本书就相当于汉朝的圣经,虽然说是出自儒家,是儒生创作,但其实和儒家毫无关系,内容涉及世界观、社会制度、日常生活,甚至还包括人生指南,大到天地的形成,小到个人嫁娶的年龄,其中都做了明确解释,白虎通义的出现,就意味着皇权,彻底垄断对儒家思想的解释权。
书本以汉代王充写得《论衡》向儒学经典学说发出挑战,挑战儒家的权威思想,他是以科学的立场,对盛行的谶纬之学和天人感应学说,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
主张元气自然说,对神学提出了反对,强调了物是自然发生,而并非天意所为,同时也就否定了天有意志的正统观点。
还对客观的自然现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是以铿锵有力的科学和逻辑进行论述。可见王充是对神论进行了冲击,并且还把无神论的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看到王充是对鬼神之说,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还讲述到云雨产生的机制、雷电以及潮汐等大自然界中客观奇异的现象,都是以科学的角度和可贵的见解,否定了自然现象与神力迷信的联系。王充是以科学知识作为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思想,将矛头直指谶纬之学、天人感应等传统迷信,
对于穿越而来李隆基来讲,这本《论衡》是唯物主义思想同谶纬之学,天人感应等神学思想坚决斗争的产物,王充著写的这本书籍,它不仅能给人们指点迷津,还呼吁人们坚信科学、探索大自然的真相。因此,它的诞生在中国的哲学史上,是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论衡》这本书籍,它还对先秦各个学派的思想,如:儒、道、法、墨等,进行了批判的继承。这样一来,王充的著作是把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推送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一个新的格局。
这和李隆基通传天下邀请各地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的当代学者齐聚京城,把长安的万安寺作为论道场所,这本《论衡》就是基本要求,论道可以但必须是无神论者,为建设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积极论道,为大唐在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当然《乱世异事录》既然是小说话本,而且还是用白话文撰写的,
里面当然有凄美的草爱情故事、还有乐不思蜀、单刀赴会、肝胆相照,忠君为国等感人的故事。
李隆基拿着这本《乱世异事录》面色古怪的问道:“谁写的啊,这些文人的笔头,还真是,杀人不见血啊,这不但是撕破那些士族的脸面,还要诛心不成?”
兴安赶忙说道:“一个笔名叫阳明洞天所写,至于具体是谁,不太清楚了,稿子送到皇家征稿的送到朱雀门前信箱里,也只是收到了这份文稿罢了。”
这是李隆基效仿武则天的轨检制度设置的信箱,和武则天不一样的是,这信箱名字是通政信箱,是为了广开言路,只要你对朝廷的政策有建议和意见,或者觉得哪里需要改进,就可以投递到这个心信筒里。
李隆基成立通政司并在各级衙门设置通政官员,就是走访民间访问民情,当然通政司也有看不到想不到地方,所以就设置通政信箱,信一旦投进去,就取不出来了,只有每年十月时候,换上新的信箱,这个信箱送达长安在秘书省、门下省共同打开上面锁机,取出里面的书信。
唯一例外就是长安朱雀大门前的铜制信箱,那是信箱直接安装在一辆小车上,每隔三天,高力士就会让人把车推到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打开锁具,取出书信,整理好放在李隆基书房西侧的书架上。
这本书装订的不是很整齐,但小说有着很严重的政治色彩的,都没有具体的署名,以笔名代之,也不知作者是谁。
“印,敞开了印,有人看就印。”李隆基将这本书放在了案头,自己掌握着活字印刷术,有着几百个模板,和数万铅字活字,这本书雕印工坊的工人不出三个月,印刷个几万本是没有问题的。
文言文晦涩难懂,所以古人学习拜师,学的不是文字,而是学的对古文文章诗词注释和解释。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认识三千字读书写字都没有问题,所以这本《乱世异事录》用的是白话,还有空格标点符号用作断句。
只要识字一看就对书中内容知道的太清楚了,这本书就是李隆基自己用了三年实践每天写一点点,终于编写成书,不知来回翻看和修改多少遍,其实现在再看一眼,都显得多余了。
这也是李隆基用自己方式对大唐的思想进行一次试探,看看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观念撰写小说,大唐对他接受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