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 飞钱”防伪

“当时正赶上长安公廨司进行变革,招聘护卫,立有军功者优先,阿达是武夫,没别的本事,在安西都护府有四十二颗人头,就成为这公廨司的护卫教头。”

李隆基看着低头汉子说道:“站起来回话,戍卫大唐又立有军功,是个汉子。

“你说你一家都来长安,可安顿好了。”

汉子看看左右,有些犹豫,还是慢慢站了起来,双手行稽首礼说道:“陛下,公廨司后门这栋大院子护卫家属都在这院里住着,里面一应俱全,比在碎叶城的住舍好多了。”

“你从军二十载,又远在西域戍边,还有军功,按照朝廷的赏赐和返家安置费应该有五百贯,你可收到。”

既然碰上了,李隆基就想多了解一些远在西域的大唐军队的情况。

安西有唐朝驻军2.4万人,马2700匹,这些士兵都来自内地的州县。管理面积有360万平方公里,共有四镇二十八州,安西都护府治所于龟兹,内可串连起安西四镇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四镇,外可防青藏高原的吐蕃。

吐蕃当然不愿意由唐朝控制西域,只有拿下西域,断掉唐朝与西亚的陆路通道,才能在和唐朝的斗争中占据优势。

所以说安西一直是打打停停,李隆基把安西军驻军提升3.8万人,军马八千匹,实行卫戍三年制。也就是以后每年安西军募兵8千人,安西戍边满三年每年就有8千人可以返家,有些在当地成家的就地安家,成为军镇屯营牧场的武备军户。

自贞观时期,大唐军队就给安西带去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工匠,就在西域进行屯田和兴修水利。

李隆基可不想出现集,军队、行政,财税一体的节度使。

施行新的律法,都督府和都护府分权管辖,安西现在拥有屯田十二万公顷,四个比较大牧场,还有冶炼铁器的工坊所有权是归都护府所有,但管理是归都督府的户司。

安西都督府还管理着西域二十八州的官员任免、户籍、税赋。

那汉子说道:“这些年供给文钱一百贯,马四匹,麻布匹二十匹,还有食盐五十斤和胡椒二百斤。”

“还有几块银锭,在钱柜过称核验,说能兑换四十六块银币。”

汉子说着很开心。

李隆基听到后,也不知道西域的物价几何,不过这物品按照长安的物价应该有五百多贯。

“哦,对了”汉子从怀里取出一块银制勋章和一块铜制勋章,“陛下,这是去岁时陛下赏赐的勋章,凭证在家里。”

“陛下,我要来长安前,将军告诉我把这勋章挂着胸前一路上会很方便,这一路上只要看见我胸前挂的勋章,各个关卡和店家对我非常客气。”

“来钱柜应聘,也是看见勋章后问了几个问题就直接招录了。”

李隆基当然知道,那是新的律法有明确,对于大唐将士,特别是有功将士理应尊重,并有优先权,违者罚钱一贯,杖五!

李隆基问到:“你如何称呼,你娘子是哪里人士,家中几口,来长安可有不适。”

汉子说道:“陛下,我姓安,名达,家中排行老二。都叫我安二郎,娘子是凉州人士,有儿女一双,来长安三月了,没什么不适。”

听起来,不错,李隆基比较满意。点头说道:“去叫门吧!不要声张,把管事掌事叫过来。”

安达赶忙去敲门上铁环,门上开了一小窗,里面的人看着安达问到“何事?”

安达低声说道:“有贵客!”说着侧了一下身子,里面人显然有些惊慌:“啊”了一声。

安达说道:“不要声张,快把门打开!”

只听见里面一阵慌乱声音,黑色厚重的门被几个伙计费力的打开。

李隆基大步走了进去,只见后院厢房里穿着青衣窄袖,头戴幞头,一路快步走到面前,跪地行礼高呼:“圣上万福!万寿无疆!草民郑颂青恭迎圣上”

“朕安!起来吧!”

掌事店长一脸和关公一样的胡须,有些显得瘦弱,那双眼睛倒也十分有神。

掌事人起来后,行稽首礼说道:“陛下,请!”

四名护卫率先进入屋内巡视一圈,然后出来行礼道:“陛下,可。”

李隆基进入屋内,看见一张写了一半的票据。

问到“这是钱柜存储凭证。”

郑颂青站在一旁说道“陛下,这是钱柜的“便换”也叫“便钱”,坊间一般称为“飞钱”。

“是在京师的商人将钱存储到公廨司京兆的钱柜,取得凭证,回本道合券取钱,称为“飞钱”。”

“不过现在兑换银币的人太多,对于一些不着急使用银币的商家,就核验过称后,直接写一张存储的“便钱”,这个不收取存储费用。”

“商家在钱柜存储文钱还需要给钱柜存储费用?”李隆基问到。

“回禀圣上,钱柜一直是这规矩。”

看着郑颂青一脸严肃的脸,李隆基没有继续再问下去。

李隆基看了看眼前的纸张,上面印的红红绿绿的花纹,中写着伍佰捌拾块银币,问到:“一张纸张,就价值这飞钱如何防止作假?”

郑颂青走到李隆基前面,拿出一张空白的票据,说道:“陛下,首先这纸张是用桑皮、棉麻制作而成。

纸张耐折、遇水不超一天,仍能保持完整,书写墨是漆墨,遇水字迹不模糊,不褪色。一般不会有人能掌握这纸制作技术这是其一。

这票据上的花纹使用的是铜板雕印,红、蓝、黑、是分三次层层叠加印刷成的,纹路细腻清晰,颜色相互叠加,此雕工和油墨硬刷技术很难,这是其二。

钱柜无论是总店还是分店,负责填写汇票金额的人员都相对固定。

公廨司每月都会定期向各地分号通报汇票书写人的笔迹特点,使大家一看票上的字,就能辨识汇票的真假,这是其三。

除汇票书写人要固定外,分号掌柜还必须在每张票据上对折在背面亲笔签字,不准代笔,这就增加了伪造的难度,这是其四。

每家钱柜都在汇票首面盖有各自印章,不仅图案各异,还套用各种颜色,每家店里都有各钱柜的存底,只有对折光两张印章图案完全重合,才能确保真假。

票纸下发途中如有损坏,必须将坏者寄回总号,才能领取新票,以杜绝流失。

另还有“密押”和“暗语”

就是将票据金额数及签发时间不以数字填写,代之以汉字作为代号。

就是为了表示每个月的1-30日创造了“经营讲诚信,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时必分明”这样的诗句,作为1个月30天的日的代号。每一个字表示一个日期,比如写个“天”字,熟悉其中奥妙的人就知道是6号。

用“国运昌盛”4个字,代表“万千百十”的单位字。

银两数字和单位,用“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代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10个数目字。

与此相对应,在记数时还采用了道家符号。”

对都护府施行现在长安和东都洛阳有二十万禁军军,每年有十万是募兵制招募的新兵,练兵期间朝廷管吃住每月五十文,半年练兵之后,在按照不同兵种分配到大唐各个军道和都护府,抵达军道和都护府领到身份牌的时候,这时候就开始服兵役了,满三年就可返家,当然三年内累计一路有军功升为陪戎副尉、陪戎校尉、仁勇副尉、仁勇校尉。

仁勇校尉就是九品上军职了,这就是管理一百人的队正这时候就可延长三年,依此类推,如果每年都能晋升,服役二十五就是四品官员了,相当于州府折冲都尉亲军司马了。

大唐新的兵法要求,自大唐开元一年起每年每个小队都是按照四分之一人员募兵和退伍,

其余一万是武举学堂的学子,学子录取那一刻就有了军籍,随时准备奔赴战场,当然,要是真到武举学堂的学子要上战场,那大唐真到了危机之时了。

有二万人责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护卫,这要求是必需有三年以上边疆战场经验的老兵。

听到郑颂青的介绍,李隆基说道:“看来公廨司的司长和各位令史、掌事是用了心了。”

李龙看到墙上写着“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桃符很是满意。

李隆基问道:“这些防假的手段,是每个掌事都掌握的吗?”

郑颂青说道:“陛下,现在各地的掌事都是原来隆兴钱柜掌事和五年以上的伙计,对算学和商学的人才奇缺。”

李隆基听到,“正也知道缺人才啊”不由得感叹一句。

郑颂青也是有些唏嘘,在一边说道,长安和万年两个钱柜每天都能收到进十万两以上的银子,可是铸币监的银币已经开始满负荷三班倒了,还是跟不上那个现在银币兑换的。

自秦汉到隋唐,中原和西域的商贸进行了上千年,丝路的繁华,让无数的金银珠宝随着那一队队的驼铃进入中原。

有着无数的白银和金器还在太仓承运库堆着纹丝不动呢,朕要了三万枚功勋牌,还是插队了。”

“且排着吧。”

国事为重,铸币监做的是太仓的单子,民间的碎银正在户部的金仓库重新铸造成雪花银,等提炼好之后,才会送到太仓去。

现在铸币监全部的产能,都给了太仓,毕竟太仓,才是国事。

工部尚书王守一也问过这些问题,十分疑惑的问道:“那为什么不能扩建一些呢?铸币监现在极为繁忙,再投入一些,我们可以招揽更多的工匠,工部已经在黔南道、河北道、剑南道、河东道兴建了新的在冶炼厂,工坊的工人已经开始试着冶炼铁矿,再进一步就可以铸炼钢铁了。”

扩建,是一个好的办法。

铸币监监丞李永祥也在皇帝面前叹息的说道:“我们也想扩建啊!咱家日思夜想的就是这个事儿了!但是却是招揽不到合用的工匠了。”

“铸币监,现有住坐工匠三百余人,工匠一千两百余人,学徒五百余人,这些工匠已经是整个京师最多的银匠了,再多,也没有了。”

工部、户部、兵部等等不止一个人在奏折里提到过,“缺人”。

只有李隆基依然保持沉默,在潞州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是这个原因。这需要从倭国开采银矿铸成大量的银币才能支撑起大唐繁盛的经济

唐朝的舰船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船体庞大,雄伟坚固,甲板建有高楼栅寨,能在海上抗风斗浪、设备齐全的楼船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现在海船已经比隋朝杨广下扬州时候的楼船大了许多,唐朝民间的造船工坊已经不在少数,大型造船工坊就有六处。

当年让高廉前往江南西洋之时,在扬州兴建造船工坊,几乎把半个江南造船工匠,都云集在了三个大的船厂。

高廉是是那个时候的亲历者,不过现在已经是金陵伯高廉兼任江南大司马,扬州卫、金陵督造泉州港、福州坊,下辖六十四个造船分厂,一年能造唐代水师主力战船:楼船、艨艟、战舰、走舸、游艇以及海鹘船三百余艘!

江南三总厂和四十六个造船分厂,有三千二百零六名住坐工匠。

开元二年,金陵河船厂并入江南三总厂,南京设立了大唐皇家船厂,设江南船长大司马,总领江南海河船务。

最后一次登记造册,工匠约有八千四百四十四人,分船厂有八十二艘。

大唐为何天下无敌?

因为大唐真的天下无敌。

铸币监此时找不到银匠,就像现在在江南,大唐找不到一个闲着的船匠,一个道理,天下就这么大,哪有那么多人给你造船呢?

姚崇、魏知古为什么不反对陛下的设立更多匠作爵位?为什么不反对提高工匠待遇?为什么不反对营建工匠学舍?

因为大唐真的很需要工匠,而陛下的匠爵,可以把工匠们纳入管辖之内,提高工匠待遇,可以让匠户积极性更高,而工匠学舍,则旨在培养匠人。

工部尚书王守一并不负责铸币监,那是内署,对于御制银币的技术要求,还是低估了。

匠爵四阶十六级,分别为:学徒、工匠、大工匠,工匠师,大唐在籍的银匠,工匠只有四百余人,大工匠不足三十人,工匠师只有四个人。

大唐手工业如此发达,但能入朝进见的,担任匠作中郎,匠作司郎,将作少匠,将作大匠官员不足十五人。

现在大唐将近四成的工匠都在官营的工坊里做事、一半大工匠都在将作监了。

李隆基本来以为工匠就可以胜任后代工头,也就是可以进行技术传承的,但是现在看来工匠,都不能胜任。只有那些有着十几年以上工匠师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