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振叹气的说道:“他们托人屡次请求,可以租赁屯营佣户为其耕田,或者说反加入屯营后,以租赁的形式,分得财货之物。”
李隆基认真的想了很久,才明白了富户的请求,他嗤笑的说道:“不就是不干活还想把田种了吗?”
均田制改屯营制,因为涉及到军户,屯营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曾经是李隆基和作为军机省大元帅的郭元振争论了好久,也是屯营制度是焦点,最后还是李隆基确定了按劳分配的大方针。
按资分配,就会产生各种手段侵占(田地)资产据为己有,而按劳分配,一个人所劳动耕种田地是有定数的,而且资产只能是国家所有,因为军士是为国而战,国家必须给戍边战士解决后顾之忧!
因为战士为国戍边家里就一名缺少壮劳力,那就必须给与壮劳力相匹配的补偿,所以士兵就有俸禄,这就是募兵制的开始。
李隆基摇头说道:“这么匆忙把你从东都召回,就是告诉你,对于那些不加入屯田,导致膏腴之田荒芜,也不是个事儿。这样,此次京营出动前往齐州,朕给你两千斤火药,炸了他们的碉楼,占了土地不就好了?”
“齐州郑家鼓动家奴和佃户冲击府衙,按律视为谋反,以谋反治罪,朕已拟好敕谕,你这就拿着前往齐州。”
看着郭元振离开大殿,李隆基拿出备忘录,思索起来。
对于屯营的经营,如果是原有荒地,只需复垦一年,就可以产生收益,要是垦荒,就不能是一家一户,那必须是几万人分工协作,垦荒可不每年什么时候都可以,春夏是决不能垦荒的,一是耽误现有耕田种植,二是正是雨季和草木繁殖时期,一场雨水,道路泥泞无法劳作,而且荒草生长比你垦荒速度还要快。
垦荒秋冬最好,先是一把火进行烧荒,然后就是先劈砍没有烧完比较粗壮树根和树木,和敲碎土地里比较大的石头,再用马车拉走,这时就要尽快对这边土地进行深耕,把深埋在土地下的荒草的根系和虫卵给翻出来,而这一切都必须在三九前完成,经过三九寒冬的之后,还有就是各种粪水和土堆积之后发酵,在春季翻耕时一起搅拌进田地。这片土地就基本可以种植一些粟米,棉花。如果能够引水浇地那就更好了。
当然上面这些只适合长江以北平原地区垦荒,对于高原和丘陵地域,那就需要梯田式的开垦,那叫好比愚公移山了,加上修路、储水、草木灰、施肥等,没有三年的时间很难达成效果。
李隆基道边疆迁民屯田和武备屯营法,再加上之前罚没武氏家族,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财产和土地,还有对寺庙的查抄,让大量丢失土地和缺少土地的百姓进入武备屯营。
为什么是武备屯营呢,那是因为军户是由折冲府管理,折冲府直属兵部管理,不归当地州府管辖。这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实施均田制和府兵制基础,这也是前期为什么府兵能征善战。
在经过大唐九十年的发展,首先是连年征战和戍边,府兵由临时抽调变成长期戍边,而府兵是没有俸禄的,武器,马匹、甲胄还需要自备,长期离家征战和戍边对士兵和军户家属都是折磨。
而且府兵戍边对军户也是很大拖累,武器、马匹、甲胄的维护和折损都是很大开销,军户虽然不纳税,但是兵器、箭矢、甲胄、马匹也是一笔很大开支,一身明光铠甲胄就要一千贯,一身皮甲也要一百贯以上,再加上武器和箭矢、马匹的损耗和保养,一年也要一百贯以上。
还有就是战胜立功军士还能贴补自己,相对的和平时期,府兵军户的开支就大于一般农户的开支,要是战败就军户不但人没有了,前期投入武器、马匹、甲胄等所有费用都就没有了,等于是人财两空,所以军户逃田和府兵器、马匹、甲胄的费用自己又无法维护,大唐的士兵战力一定是会下降的。
这也是经过李隆基在潞州深入府兵和军户中调研之后,得出结论,既然要实行募兵制,那么就需要大量的金钱。
李隆基虽然第一笔是从提炼食盐得到资金,但是对农户的仔细调研后发现,大唐百姓种地不是全部种植粮食,而是种植桑、麻、粮、果、蔬都种一些,粮、果、蔬都要上缴田租,这是实物上缴赋税,至于收入府库会不会坏掉,腐烂这就不得而知了,这还只是田租。
桑树养蚕抽生丝,捣麻绞线纺织成绢布,上缴赋税称为“调”,布匹或绢(称为“调”)以及可以纳绢代役(称为“庸”),以此来代替正役。这也是历史上在大唐两税法实施以前大唐真实征收税赋的情况,不说多麻烦,就这实物品质,等级,估价就会双方吵闹半天,这也就有了乡里吏员为了尽快完成朝廷收税,采用强买强卖,强行估价以至于慢慢他多一点,你多一点,贪心无底线,一起开始拆这朝廷税赋这根柱子。乡绅吏员扯着皇帝的大旗,什么税都敢收,皇帝生辰税,太后祝寿税,公主满月税等等,只要扯着皇帝的大旗,多种花样变着方式的收。
历史上总说好的朝廷轻徭薄赋,可谁又知道这轻徭薄赋应该如何做,如何执行,不然一个好的为民减少负担的轻徭薄赋就会产生一种极端,那就是官员把皇帝夸上天,夸的皇帝是圣明君主,仁义之君,私下确中饱私囊,该收的税一分不少,减少只有朝廷收入,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把皇帝圈禁在皇城四方格之中。
还有一种极端,就是倍之,朝廷说轻徭薄赋,地方州县直接翻倍的执行,导致州府收入锐减,徭役也没有干了,官员,吏员俸禄都发不起,道路损坏,农田水利等等也不维护了,这不是躺平而是摆烂,让地方破烂一片,最后导致灾祸,上报朝廷赈灾,这就是三年摆烂,一朝赈灾,既富了口袋,也有了政绩。
以前对于这两种官员仅靠御史监察,可是官员也会自辩:不收税地方难以维续,会导致无法办公,臣也是为朝廷担责,为陛下分忧。
摆烂官员会自辩:臣忠心为国,体恤百姓,自己都破衣烂衫,节衣素食,奈何天灾,非人力可为,更有甚者,说是圣德有亏,上天降下灾祸,把罪责推给皇帝。这就是李隆基害怕以清廉夺名,不务实事的官员,而这种官员还不知自己有错。
现在可以以长安府,东都河南府为试点,门下省通政司依据五术:通过五种方法来了解民俗听取民间歌谣、观察商贾的好恶、审核官署案卷、通过车驾和服饰衡量地方风俗的奢简、以及检查政务衡量官员取舍是否得当。
·刑部依据八计:通过八种方式来审核吏治情况,如通过当地户口增减、土地开垦情况、徭役赋税执行情况、案卷繁简程度、在押囚犯人数、盗匪情况、选拔人才情况、以及兴办学校的情况来考察官员的治理能力和政绩。
·吏部依三科笙选官员:才华突出科、贤能端方科、实干有能科,旨在选拔具有不同才能和品德的人才。
·户部确定四赋:管理财政事务,根据庄稼生长情况、土地财产数量、徭役壮丁数量、商业发展情况来确定税额和征收税赋。
·礼部依六德:用于安抚百姓,包括敬老、慈幼、救疾、恤孤、赈贫穷、任失业,旨在保障民生和社会和谐。
·尚书省、中书省依五要:精简政事、裁汰冗员,包括裁撤不必要的军队、免除危害百姓的律条、精简闲散官员、撤除不必要的器物使用、搁置不必要、不紧急的事务,以提高政府效率和减少民众负担。
这样就需要把户部户部司合并到刑部,李隆基用朱笔在备忘录记录下来。
具体实施制度和细节交交给中书省和门下省进行议政,作为皇帝是不参与朝臣之间拉扯的,而是制定大纲和决策,把精力放在和大臣拉扯上,那是很不聪明的做法。
朝廷实施轻徭薄赋,可以实现与民休息,利于民生恢复,但是朝廷的税赋减少,对朝廷却是相对不利的。
前面说过大唐百姓多是桑麻粮果蔬混种,而其中十亩桑树两年就可摘叶养蚕,而且桑树不占良田,十亩桑树五百张蚕,可产生丝二千斤,折银币四百到五百块,这也是农户百亩田,十亩种桑,十亩棉花,十亩麻,五十亩种粮,二十亩种果树。。
一户人家只有有五口劳力,四头牲口,男耕女织,一年桑麻粮食果蔬营收也能有七百块以上,但是账目不能这么算。
农户有五怕。一怕天灾,旱,涝,大风,冰雹,霜冻,春寒都能让百姓一年收获无几。二怕乡绅吏员胡乱摊牌,任意加税,乡,里,县,府,道还有各个衙门口每个加一点,层层叠加,全部转移农户手里就成天价税赋。三怕桑麻粮食果蔬在农户家里不易久存,官商勾结,垄断市场,乘机压价,货值贱卖。四怕野兽虫害,野猪,狗熊,猴子、虎,狼等大唐时期在乡野还是很泛滥的,还有害虫,对农作物破坏有时能让农户一年绝收。五怕强盗,农村远离州县,一盘散沙农户很难对付盗匪,几十人盗匪就能把一个村庄一夜烧杀劫掠会对一个乡村几十年建设毁于一旦。
农户的五怕,也是五害,为了破除五害,作为穿越来的李隆基,也是边学边做,经过多次议论,才确定武备屯营法。
大唐已经建立九十年,李隆基要是一上来就打土豪分田地,可以说不出一个月,周边地主富农就开始造反,更别说那些门阀士家有着十几万佃农和几千门客。
大唐征战不断,所以军户比例比较大,有着百万户的军户。
所以李隆基设立武备屯营,把军户的农田合并,以五百户,三千人到五千人设立一座屯营,军户不再负担武器,马匹,甲胄等费用,屯田给每户百亩田地(分上田、中田、下田,三块)。
实施五百户建屯营,五十屯营设军镇,建军镇设武备府。成立隆兴商会设立农商行,并在屯营设有农商行的农商铺。屯营复耕土地,农商会借贷给屯营百姓物品,例如:铁质农具,牲口、还有手摇鼓风机,提水车,轩辕犁,锅、勺、铲,纺织机等,进行双方估价借贷给百姓,一年息钱三分。
农商会鼓励手工业,烧制砖瓦,建设村民居住地建乌堡瓦房,就是屯营村民集中居住,因地建设,对外建设屯营有五米以上,形成各种形状环形闭环乌堡。村外种植密林和带刺灌木带,是防止体型大的野兽和强盗,要进入屯营只能走大路。
因为由原本的耕地,只需修整原有水利设施,合理规划储水,灌溉,排水,可不要小看种了几千年地农民,在这方面他们是各地各能手。
只要首先预防旱、涝两大天灾,对于野兽、虫害,就是冬季土地上冻前要深翻一次土地,撒上草木灰,粪肥需要堆肥发酵过冬之后才能施肥。
大唐民间禁甲胄,弓弩但是不禁弓箭和刀、长枪,武备屯营都有组织三百人以上强壮青年,对附近伤害村子比较大猛兽进行围猎,诱捕。这样屯营田地和牲口就能最大减少野兽虫害伤害。
还有屯营百户为一小队,有队正,屯营有屯长和武参事,大多是以退役府兵为主,施行循环换,不得连任,也就是小队队正一年一换,不连任;屯营屯长三年一换;武参事是武备府任命,主要组织屯营青壮冬季一月是武训演练和平常预防野兽和打击侵扰屯营的盗匪。
这样屯营是屯长是户部官员任命,武参事是兵部任命,小队队正是百户推荐德高望重者担任,就能使屯营形成合力也能相互监督,。
李隆基利用太仓,军仓,常平仓仓储制度,成立皇商、官商和民间商贩在军镇集市公开唱价采购屯营产品,皇商和官商李隆基采用的是晋商管理制度,皇商,是皇家出资,但不管经营,只等分红,掌柜和伙计都是以身价入股。官商不同是户部出资,但是李隆基严禁州县设立官商。皇商和官商虽有皇家和户部背景,但是皇家和户部不参与经营管理,经营还是以自负盈亏,掌柜伙计身价都在商铺,经营起来必然慎之又慎。
多家商贾收购,交易价格也能比较公道,太仓、军仓、常平仓多以收购的粮食和生丝、生麻还有棉花还有、绢帛、棉布、丝绸耐储存货物为主。
以上几点只要做到,就基本上解除农户的五怕,也就是扼制五害危害程度。
对于增加皇家收入和户部收入。
李隆基改制田租,不以实物交税,采用以田亩和户宅大小交税,上缴银钱。施行市舶司海关税,边疆出入关税,商铺租税,以及分成把奢侈、手工、农产三类按照十抽一,二十抽一,三十抽一简单明了收税方式。
而屯营出售货物有了文钱,也能折钱交税,这武备屯营税就是军费,当然这些军费不足以养活大唐40万边军和十二万京军。
李隆基也从没有指望屯营一点田租能满足军费,这时候就在皇家和户部经营工坊和漕运。唐朝开挖五条大小运河加上淮河、长江等大小河流连接十道二百多州府,可以说河运是大唐商贸运行主要途径。
大唐的手工作坊十分发达,而且有了规模化、标准化的比如丝绸长宽一尺经线多少,纬线多少都有标准,皇家工坊,李隆基也经过晋商股份变革,
纺织工坊精细的工艺和华丽的图案使得唐朝丝绸的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奢侈品。
烧窑工坊瓷器制作技术十分高超,以越窑、邢窑、定窑十分出名。
茶叶的产销规模空前,茶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饮品之一,同时,茶叶也成为了重要的贸易商品,大量出口到海外。
珠宝玉器制造工坊十分发达,各种宝石、金银首饰等商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家具工坊的家具也很发达,尤其是漆器家具,工艺精湛,受到广泛推崇。
药材工坊特别是中药人参、鹿茸、麝香等名贵药材,在西域和海外能卖出几十倍以上价格。
现在还有琉璃工坊,造船工坊,纸张工坊,车马行,
所以说就李隆基个人而言,自己在潞州创立隆兴商会包含上面所有工坊还有店铺,这些物品通过运河价格就能翻上几倍,贩到海外或者西域诸国价格可以翻上几十倍,有的甚至有百倍利润。当然一路风险也很大。
李隆基成为皇帝后原来商铺和工坊自然成了皇商和皇家工坊,并让户部官员学习皇商经营管理,对原有粗放式官营工坊,矿场,商铺进行管理上变革,鼓励户部开办新的官商和官营工坊。
以上商品皇家和户部有着先天性运河优势,而且太仓、军仓、常平仓也解决农户粮食储存难的问题。
这样即真正实现轻徭薄赋的政治意图,而且皇家的太仓有钱,户部的仓储有钱,而且税赋经过官报传播,简单也好操作,州府乡里也不敢对武备屯营动手脚,武备屯营有武装力量,所有权在当地武备府,武备府由直属军机省。
也就是说武备屯营交税文钱是地方代收,所有文钱上缴户部全部用作军费。
而新的税法实施,有着当地御史,通政令吏,以后还有各部隶属官员五术、八计、三科、四赋、六德、五要的考课。当地官员管理重点会向商户、工坊、户宅大富户倾斜,因为这些税赋朝廷和地方府衙是对半分成,州府是各县剩余税赋提二成归州府。
而武备屯营法和新的税法实施,对当地农户也是很大影响,一些农户不想受到当地官员乡绅欺负,会自觉想办法加入武备屯营中,当然这需要时间。
李隆基拿着备忘录对照通政司和靖安司汇总奏折,心里比较满意,现在才开始,慢慢来,步子大了容易扯伤到自己。
《管子》的书籍说了,朝廷只要控制钱币发行和粮食,并且能掌握市场上商品三成以上,就有能力调解此商品物价。
李隆基打算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实现盛源通钱坊控制钱币流通,太仓储备金银,军仓,常平仓收储粮食,生丝、生麻,布匹,丝绸。
皇商和官商经营盐铁石炭(煤)专卖,在盐铁煤上严格控制矿场,工坊在六成以上。
并对丝绸、布匹、茶叶、瓷器、药材、家具、书籍印刷、文房四宝,纸张制作,书画经营,造船、车马还有商铺,矿场等事商贸控制在三成以上。
明年在洛阳开始诸子百家议政,其中代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阴阳家、杂家、纵横家,以议政为名,
在现有科举中取消秀才科、保留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武兵科,农科,墨工科。
并慢慢开始重新编撰蒙学,设立乡学、县学、府学、以及开设与国子监“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对应的国学府,下设兵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天文院,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