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大唐手工业

明朝的事情李隆基拿不到朝堂上议论,而作为大一统国家秦,汉朝却可以拿出来讲一讲。

先想想秦朝,秦自商鞅变法,商鞅就说过,法家治国,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用意在于强调治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必拘泥于古代的法度和传统,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国家的需要。用意在于强调改革必要性,法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法律也要根据国家的发展和时代变化进行适用性的修改。

商鞅提出商君驭民六术:弱民、愚民、疲民、辱民、贫民、虐民。其实源于法家《尚奸》篇,穿越而来李隆基最讨厌是后世那些所谓砖家叫兽瞎逼逼,商鞅是深入秦朝民间六个月,归来时黑廋破衣如同乞丐,是针对秦朝地处中原边塞,北上戎狄,南有蛮人,东有楚、韩、魏三国,西边寒冷荒蛮不适耕种居住,而宗族之间私斗成风,秦人多强悍善私斗,竹木为书的时代,读书人奇缺时代,又难以教化,想要短时间强秦,只能先让秦人全部集中到耕种练兵上来,毕竟当时秦不能阻挡四周之敌,就有亡国之危。

只是后来秦朝宗族车裂商鞅,虽然秦保留商鞅之法,却没有及时修订和变革秦法,以至于商鞅被骂几千年,李隆基想了想要是自己穿越秦朝,也许商鞅之法就是当时最适合秦朝律法。错就错在,后世之君主不能与时俱进,及时变革。

明朝尚有朱棣和张居正进行变革为明朝续命,但秦朝六世君主皆以商鞅之法行事,却没有遵行法家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帝王君主时代,最怕是昏庸君主和奸邪的丞相同时出现,而

李隆基正在备忘录记录,书房内灯光晃动,抬头一看,是高力士带着侍从在添加灯油和更换蜡烛。

看见李隆基抬头看他,高力士行礼道:“陛下,已经亥时末了。”李隆基看了看四周,说道:“今夜辛苦一下,轮值吧,多点几个蜡烛。”

高力士看了看四周,说道:“陛下,明日还要去工坊访问,还是早点...”

“好吧!有些事急不得。”李隆基合上备忘录。

高力士又问道:“陛下,今夜在哪里歇息?”

“朕就在御书房,不要惊扰各位嫔妃了。”李隆基说着想站起来,谁知道时间长了,腿有些麻,把腿伸展开,活动了活动。

说道:“打些热水来,朕烫烫脚!”

不行,明日去工坊,先把高桌靠椅设计出来,这低矮桌椅时间长了,有些折磨人。

唐朝能够成为当时最强盛繁华的经济中心,自立国九十年的和平,虽然朝堂不太稳定,但是社会还是相对稳定,这样政局较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又吸取了东西方外来文明,使工艺发展达到一个高峰期的时代。

这些繁荣与富足很大程度都体现在了这些工匠们从事的手工业上。

唐官府手工业所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的类型繁多,但由于管理体系相对完善,有效保证了官府手工业的长足发展。从整体上看,唐代朝堂机构与地方部门双管齐下,相互补充,各司其职。

作为六部之一的工部,是唐代官府手工业的首脑机构,而朝堂官府手工业的具体管理机构,则是少府监、将作、军器监等。工部设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工部名义上是手工业的最高官署,但实际上主要侧重于公共工程。实际操作都交由少府监、将作等部门负责。

唐政府通过政治、经济等各种手段控制着大量民间个体工匠,以此为官府手工业提供了优秀工匠,保障了技术骨干力量。官府直接控制的工匠人数之多,仅少府监有工匠19850人,将作监有工匠15000人,而像五望七姓门阀贵族那样的私人工匠还不在统计之内。

官府手工业工匠的主要来源还是民间的个体工匠。虽然政府直接控制了大量工匠,但数量上就整个民间工匠而言还是少数。民间大量工匠家族经过若干代的经验积累,都各怀绝技,为了保持社会竞争力绝不会轻易对外泄露。

不过面对官府的严格要求,民间个体工匠的技术对于官府却是公开的。

不仅是从民间吸取技术,唐代官府手工业也从外籍人士中获取大量先进技术。唐代国势强盛,对外政策较为开放。外籍人在赋税徭役上比本地人要轻,这为他们的贸易也提供了一定便利条件,优厚的待遇吸引了更多工商业外籍人士来唐,外籍工匠更是接踵而至。

当时复杂的类型里可粗略的区分为:朝堂政府在京师经营手工业、建筑及公共工程手工业、地方政府经营手工业、朝堂政府在地方经营的手工业。除了这四种还有军事手工业和一些分散而又特殊的官府手工作坊。

朝堂政府在京师直接经营的手工业,是唐代官府手工业的主体:少府监为唐代官府手工业的最高管理机构,令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监、诸铸钱监、互市监。五署中除掌冶外另四署都是京师直营手工业的主要机构。

在京师统治者最离不开的就是纺织品,所以也是京师官营手工业的基本生产内容。唐代京师手工业的生产单位是“作”,仅织染署就有25座,包括纺织品生产的各个方面及每个环节。正是因为唐代京师经营的手工业分工如此之严密,所以唐代手工业产品精美至极。

唐公共工程建设在整个官府手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包括一些重要的栈道、漕运等工程,也是由政府直接经营,动用大量官府工匠建筑及公共工程手工业,在唐代手工业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工程建设以京师与其他城市的建筑业为基本内容。唐代长安和洛阳两都的建设,是古代建筑史上的盛举,其宏伟程度在世界前列。

不仅有两都工程,也有其他地方建筑,同时还有一些特殊内容的工程。另外各台省监寺、学校、陵墓等建筑的修缮,也是其经营的内容。。

朝堂政府在地方经营的手工业,主要以资源为主,由于矿山、盐池资源都远离京师,所以朝堂政府都会派官员或委托地方官员代管。唐代统计的盐池18处、盐井640处、官署银、铜、铁、锡矿168处都由朝堂政府垄断。在唐玄宗时期全国有铸钱炉99处,分布以绛州为主,还有扬州、润州、宣州、鄂州、蔚州、邓州、宜州、扬州、定州等。通过严格的管理与惩处制度保障了铸币业的监管。

朝堂政府在地方经营的手工业,一般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比如:冶煮、铸钱、酿造等手工业。这些都属于当时的国有资产,也是封建社会的国家命脉,绝对不允许地方或个人涉足。

唐代的各州矿产,有一部分涉及到当地百姓,政府通过征集当地百姓来开采。被征集来的百姓自行开采,政府只是统一收取矿税或者收矿产,具体的收取主要看当地官吏实施。

军事手工业在唐代得到迅速的发展,最早的武器生产管理部门就是少府监,由于军事手工业的特殊性,于是后来专门设置了军器监,并严禁民间私藏和制造。

军器监最早见于北周,唐代成为定制,李隆基登基后又设北部军器监“掌缮甲弩,以时输武库。总署二:一曰弩坊,二曰甲坊”。军事手工业管理部门职能的专门化,也表明唐代军事手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其实唐代也存在着大量临时的私家工匠。史书记载“凡诸行宫与监牧及王公自应给者,则割司农户以配”。这些临时工匠不属于少府监管理,而是临时从司农户中分割。司农寺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成为了唐代京师临时性官工匠的基本来源。在唐代皇帝宠爱的文武大臣还有公主后妃等,往往也能临时得到数量可观的官工匠。如唐高祖李渊曾赐秦王世民、齐王元济各3炉铸钱。这些铸币匠,当属于赏赐给他们个人。

李隆基的登基后,虽然对朝堂官营手工业进行改革,但也是提高了工匠的待遇,

地方政府经营的手工业,满足地方政府与官员需要,与京师直接经营相对应的地方手工业,是为了维护当地的统治。地方手工业,帮助筹集当地政府的日常开支,也满足了地方官吏的奢侈欲望,也能够为朝堂上供地方的一些手工业精品。

由地方经营的手工业涉及范围非常广,包括了日用品、进贡品、奢侈品、兵器制造、城镇建设等等。狄仁杰也曾经说过“修筑池城,缮造甲兵,州县役使,十倍军机。”

武则天时期扬、益、岭表刺史为了向武则天献媚,“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大批金银、琉璃、宝珠、玉器和各类丝织品,制作之精美、品类之多贡品不少都属于手工业品,而且样式丰富,精品不在少数,

而工匠,官府,花纹唐朝官府手工业与和雇制度,让地方官员利用权利对工匠进行的压迫与剥削。

在官府作坊中,经常一批工匠下番,另一批工匠又来接替上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的生活也愈加奢侈,而轮番制度下的工匠,手艺高低不齐,远远不能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于是政府就在官府作坊短番匠中挑选一部分手艺高强的工匠,留住不放,所谓应下番而不下番;在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中,还有一种工匠,便是属于官府的贱民阶级和官奴婢。“

李隆基用了准备明年开始对大唐的手工业进行改革,而改革就是不流血的战争,一场税制改革的胜利,是因为李隆基基本完全掌控大唐的武力工具-军队。

从先天一年到开元三年,总共用了五年时间,要是从潞州开始算,李隆基用了25年时间才完成屯营法和募兵法,不过现在有了铸币权和新税法,对朝堂和地方手工业改革虽会遇到阻力,但感觉总体不会太大。

毕竟这本就是官营的工坊,管辖监督本就工部本职工作,而辛京杲作为因战功而晋升将军转为工部尚书,是要准备大干一场的。

此时辛京杲正在给李隆作今岁的工部简报,“启禀陛下,今岁纳绢代役征收到绢七百四十余万匹(每匹四丈),麻布一千六百余万端(每端五丈),绵则百八十五万余屯(每屯六两)。”

“等等”李隆基打断,问道:“朕听闻户部皇册今年大唐的人口是五千二百多万人口,朕自今岁改革税制,虽没有取消徭役,但也知道以绢交纳的代役税,每丁每年法定服役20天,闰年加2天,可用绢代役,一天交绢3尺。加役25天免租,加役30天,租调皆免。”“辛京杲!辛尚书,徭役只征收男子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男丁,你不觉得这数目可算是相当巨大的吗?”

辛京杲刚成为工部尚书,对工部不太了解,李隆基这是要敲打一下辛京杲,在官营手工业和工商改革完的是情况下,大唐的徭役是不可能改为雇佣制的。

开元一年解决长安粮荒之后,李隆基对渭河长安到东都洛阳的进行建设,采用一次雇佣制,总共动用十二万民夫,民夫一天8文,5000多工匠,一天50文-150文,轮番上工九个多月时间,就花费折钱九百万贯,这对一年户部收入只有3800万贯大唐来说,可是巨款,这也李隆基对军队、臣子、工匠、等官吏赏赐都是出自太仓。

这是因为太仓是有皇商潞州时创建的隆兴商会,有雪花盐、钢铁(精铁)、琉璃制品(玻璃制品),香皂等制品垄断权利。还有铸币监制作银币时,四抽一铸币税。当然今后还有盛源通钱坊的钱库也会在太极宫。

这才让穿越来的李隆基能够不动户部国库情况下进行赏赐,不然户部魏知古不知道又会天天在李隆基耳边唱经。

所以李隆基在改租、庸、调的赋税时候,只是对田租,绢调合一折钱,并没有取消徭役,因为地方需要也需要修行大型的水利、疏通运河,修建道路等许多公共建设,地方官府可没有那么多钱,现实不允许呀。

这时少府监,少府卿韦温站了出来,行礼道:“陛下,臣是少府监少卿,执掌掌百工技巧政令,由臣陈详情。”

少府监其下设立五个署,署有令,为其长官。中尚署令,“掌宫内营造杂作”,署下分设金银作坊院等。左尚署令,“掌车辇、织扇、胶漆、画镂等作”。宫中的蜡炬作坊,亦归左尚署管领。右尚署令,“掌皮毛、胶墨、杂作、席荐等作(《通典·职官典》)。织染署令,掌织造、染色,“凡织纴之作有十(注曰:一曰布,二曰绢,三曰绝,四曰纱,五日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九曰繝,十曰褐,组绶之作有五(注日:一曰组,二曰绶,三曰条,四曰绳,五曰缨,轴线之作有四(注曰:一日轴,二日线,三日弦,四曰网),练染之作有六(注曰:<一曰青,二日绛,三曰黄,四曰白,五曰皂,六曰紫)。凡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皆率其属而修其职焉”(《唐六典》卷二十三)。掌冶署令,“掌造铸金银铜铁、涂饰、琉璃、玉作等事”(《通典·职官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