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食利阶级

李隆基深深陷入沉思,如果政权被一个拥有强大私人利益集团控制,那么将是一个国家或者全人类的悲剧,就如一个皇帝最重要的五项权利:财权,选官权,军权,决策权,执政权。这五项权利被别人控制,那么自己其实就是傀儡。

这些强大的私利集团不会在意谁是皇帝,因为他们拥有控制整个国家运行和废立皇帝的权利。郝洽的话突然使点亮了李隆基那个一直在内心闪动的火苗更加光亮,那就是自己的信仰,中国人民几千年追求的。

他也发现私人集团的最大的劣根性:固化自己食利权利。为了反对而反对,不惜毁灭一切推进人类进步工具,更改道家、法等各家学说,只为固化自己不劳而获的权利。为了固化权利就必须获得拥有权利阶级支持,那就是官僚。这就是形成食利权利的官僚阶级。

为了掩饰自己残酷手段和真实的目的,经过几百年争斗,儒家学派就是控制百姓的思想,节制君权最好的,也为了私利集团吃人的本质披上一层教化百姓的外衣。

李隆基起身道:“自黄帝纪元开始,是三皇五帝,夏、商神权时代,,产生了所谓的神权。整个社会的权利全部集中在一个神的手中,神权在推动人类不断创造发明的时候,在人类不断的发明创造的时候,就会发现所谓神权的荒唐,神权就会去限制人类文明(表现为各种知识书籍)的进程。”

“当矛盾激化,底层民众知识智慧不断的觉醒,人类就要打碎神权,把权力从神下放给人。”

“周朝之后,就开始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周天子统领分封各地诸侯,诸侯代天子牧民。”

“各诸侯为了稳定各自统治,并扩大自己的权利,战乱纷起,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各国各种思想学说,百家争鸣,说明白都是为各国诸侯争霸天下服务,战争是最能催生各种思想统治、技术进步,所以出现以法家、儒家、墨家、道家等多种学说。”

“比较可悲的是作为贵族的世家门阀,他们利用权力法令垄断知识传播,让整个社会的权利阶层固化,成为最大私人利益集团(不劳而获最大食利阶级),他们姓氏传递权力的方式,要生生世世的统治下层百姓,几百年争斗中,选择儒家,因为儒家的倡导使氏族门阀私人利益集团获得固化自己利益的理论支持。”

郝洽震惊看着李隆基:“殿下为何对儒家有如此的偏见。”李隆基看着一身儒家穿戴郝洽说道:“汉武帝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可保了汉朝江山千秋万代。”

郝洽愣在原地,突然发现这个问题无法回答,无论自己多么想坚持自己学说,可是历史现实发展确实如此,突然发现自己苍白无力。

“当时氏族门阀掌垄断着华夏最顶端的知识,他们用儒家的学说修身齐家,提升能力,聚拢声望。”

“用道家的学说,来判断大势。”“用墨家的技术,还让自己的武器更加的锋利,让自己的城墙更加的坚固。”

“用法家来管理团队。“在太平盛世,靠着声望,吸引人才,积累实力。

“当天下大乱,门阀就会趁势而起,一手持兵法之利,一手握纵横之道,合纵连横,逐鹿天下!

“自古以来,有多少次农民揭竿而起。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末黄巾起义。隋末的农民大起义等等..为什么这些农民起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知识。“不懂得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农民起义,没有统一的纲领,没有严明的纪律,更没有起义之后的宏伟目标,他们更不懂得如何治国。

“如同一盘散沙。“所以,最终,门阀,就顺利的摘取了胜利的果实。

“看看这些世家门阀,他们竟然把诸子百家,融会贯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果说,先秦时代,是百家争鸣!那么魏晋南北朝,就是个百家融合,是炎黄子孙,把灿烂的文明,从理论转向了实践。

“你还能分清楚,一个人,他到底是学的儒家,法家,还是道家,兵家吗?”“他身上只不过是披着一层学派衣服,他的心,你能看得透吗?”

“门阀,不仅继承了百家,而且还在延伸和发展。就比如,帝王心术,那不正是纵横之道的延伸和发展吗?”

“可以说,门阀对普通人,对农民起义,那就是降维打击。由此可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就没有让百家凋零,而是促进了百家的融合!”

“消除了学派之间的隔阂与壁垒,让百家从理论全面转向了实践应用,去芜存菁。世家门阀之中读书人,那都是杂糅百家之长。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让儒门发展壮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加强了皇权,推进了思想大一统,还让百家学说融合,真正的学以致用。”

李隆基看着郝洽缓缓道:“因为历史发展证明人类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加幸福美好,就需要精美的陶瓷工艺,纺织布匹机械、铁器冶炼工艺,医学、律法、诗赋、强悍军事装备等等,这些需要推动人类进步的文明是儒家能成就的吗?”

李隆基继续道:“儒家宣传君权神授,王朝在为了确立自己的合法性,皇帝就把自己包装成了天子。可惜的是,他们这样的行为就给了别人制约他的把柄,那就是但凡有天灾人祸,那矛头就直指皇帝!”

“贞观二年,关中蝗灾,契合了儒门宣扬的学说: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让儒家和世家门阀,理所当然的把罪名栽到李世民的身上。”

“贞观一年,和突厥渭水之盟,让太宗皇帝李世民掏空国库,无力救灾,被逼生吃蝗虫,说是爱民如子的体现。这简直就是胡扯!”

你看哪一个皇帝去解决天灾人祸,是承认自己的过错,以身赎罪的?这岂不是坐实了皇帝失德,才导致了天灾人祸,不是正中了儒家的下怀!”

“这不就是,承认了儒家宣扬的天人感应吗?这分明就是皇权向神权低头,这就是皇帝向大臣和百姓赔罪。”

“太宗皇帝不得已和氏族门阀妥协,科举、律法、均田、府兵等各项政策才得以在各地展开,可是这一开始就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就隐藏各种隐患,在社会不停的发展中隐藏的矛盾在不停激化,最终会成为世家门阀的屠龙术。”

“吾李唐皇室自认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倡导“无为而治”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太宗皇帝常说:百姓为水,朝堂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一旦形成官僚利益集团,只会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不愿再分享一点利益,并且疯狂压榨百姓。当百姓连一点活命的本钱都不能拥有时,生命随时会消亡时,天下必将大乱。”

郝洽默默望着眼前这个少郎,陷入好长时间的沉默。好久才抬头望着李隆基道:“殿下年少,一语点醒梦中人,“旧时王谢堂前燕、王与马共天下。

五姓七望,除了关中地区的陇西李氏外,分别是赵郡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还有来自关中地区的士族:京兆杜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河东薛氏、京兆韦氏和弘农杨氏。

来自代北地区的士族:河南陆氏、河南元氏、河南宇文氏、扶风窦氏、河南于氏、河南源氏和河南长孙氏,这些望姓都是在北魏时期向南迁徙到京城地区的。

出仕于南朝的士族: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陈郡袁氏。

来自东南地区大唐的名人中的士族:吴郡朱氏、吴郡陆氏、吴郡张氏和吴郡顾氏。最终形成二十八家门阀掌控朝堂,他们才不管谁做皇帝,所以自汉之后,皇朝更替,还有唐朝建立玄武门之变,武帝改唐为周,世家门阀都选择隔岸观火,按兵不动,坐看皇室内斗。

氏族门阀结亲要论门当户对,交友要看政治立场。类似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乃至当街沽酒这般的事情,只能沦为当时的笑谈与禁忌而已。大唐的世家们千丝万缕,盘根硕节,茂密且集中,依赖着利益或是姻亲的关系。这样子的生存法则能让世家们在盛世欲盛。氏族门阀把一个王朝的主要官员和接近最高统治者的机会牢牢把握在手中,这正是门阀代代不息薪火相传的原因。

整个汉唐几千年,有限的资源都是被掌握在这些少数门阀手中的,平民百姓几乎终其一生无法改变自身的命运。

为防止氏族门阀过于庞大,当年太宗皇帝李世民下达氏族不得通婚令。”

郝洽感叹:“当初要不是考中进士,有幸参加殿试,面见圣上,老夫今日命运可能是身不由己。可这科举不就是为了打破氏族门阀贵族掌控朝堂吗?”

李隆基看见一人影躲藏在屏风之后,郝洽见到急忙道:“书萱,出来吧,给殿下煮茶。”

李隆基见道书萱缓缓走出,行礼:“殿下,福寿安康。”郝洽道:“殿下,某就这一个闺女,宠溺过甚,望见谅!”

李隆基笑道:“免礼,谢书萱娘子煮茶。”

李隆基看着郝洽说道:“所以太宗皇帝大力鼓励发展各种手工业,特别注重提高造纸和雕版印刷的技艺,书籍的大量印刷和普及,才能使天下读书人多起来。”

郝书萱抬头道:“那殿下开设烟云纸工坊,和复盛印刷工坊,也是为了天下有更多人识字读书。坊间皆说殿下天赋奇才,不但诗词俱佳,而且精通奇门遁甲,可比当年魏国时马钧。”

李隆基知道,魏国大发明家马钧可以称得上鲁班在世,改进了诸葛连弩,;还原指南车;轮转式发石车;水转百戏图;新式织绫机,龙骨水车等等。可以说唐朝各种技术提升离不开马钧发明。

马钧都是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改良,而后人更容易记得的是原创者和该项发明的最早出现时间。所以如果不是探究科技发展史,马钧很少被提及。

李隆基道:“可惜,孤未能有马钧之人才。”郝书萱调皮一笑:“如果殿下能赋诗一首,小娘子推荐一人。”

郝洽看着郝书萱道:“莫要调皮。”

李隆基道:“无妨,孤有意招募良才,有举荐必是过人之处。”

高士力准备好笔墨纸砚,李隆基提笔写下“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诗词,借来一用。

郝洽看到一愣,郝书萱看到,脸色一红。

“好诗”高士力在一旁喝道。

李隆基看着郝书萱道:“诗已在此,不知好娘子推举的在何处,孤必亲自登门邀请。”

郝书萱向东南一指道:“此人在东海郡新县(连云港市),有一个技艺高木匠,马衡宇,不过当地传闻其儿子马待封技艺更是超神乎其神。”

郝洽见状“殿下在此稍候,郝某吩咐准备晚宴,今夜与君痛饮。”说完即退去。

郝书萱看着李隆基轻声说道:“如今武帝在朝,有酷吏巡检,殿下只是郡王,非议朝政可有不妥,话语若有唐突,望见谅。”

“多谢郝娘子担心,孤只是与郝郎君探讨史书,读史使人明智,史事有多面,各有见解。”李隆基微微一笑,

“就如孤初见郝娘子,但觉九天仙女下凡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