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新科殿试

多伦山口的战斗已经结束,占领多伦山口,就等于封死草原从燕山西侧进入大唐的道路,同时向北也截断突厥与契丹的联系。这样墨啜可汗突厥余部只能向漠北逃亡,那就远离大唐边境有两千里外了。

李隆基打算恢复太宗时期的安北都护府,重新设立塞外十八州府,所不同的是这次是筑城,在草原林木水流丰盛地方筑造一方小城,作为州府,草原虽是游牧民族,但是按照牛羊

“拔曳固”部族可汗额吉黎派出勇士颉质略经过十天的行程,终于看见墨赫部见到入番大唐使者郝灵荃。

得知颉质略的来意之后,郝灵荃是心中大喜,此次出使就是让草原一些部落包括目前的墨赫部不要跟随墨啜对抗唐军,如果能够让墨啜的直接领导的部落能够请降,那对自己也是大功一件。

郝灵荃作为大唐使者对眼前的颉质略没有表现出内心的欣喜,只是面无表情看着眼前这个黑廋精干的汉子,谈判是双方拉扯,谁能稳住,谁的胜算大一些。

就在两人商讨“拔曳固”部族应该向哪里转移,并且安排部落具体停留在什么地方放牧的时候。

墨啜可汗气急额吉黎对自己权威的无视,决定对“拔曳固”部族进行惩罚,集结自己六千骑兵对额吉黎进行突袭。

对李隆基来说,这种奇葩的操作也是很无语了,墨啜可汗现在不联合各部落一致对外,竟然先对自己的人动起手,难道他是想攘外必先安内!

可那也分大势所在,现在大唐三路稳扎稳打,不搞突袭,一步步对墨啜进行挤压。这墨啜的脑袋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也许是自己部落穿越沙漠的补给不足,所以就先抢队友的物资填充自己,不然没有更好的理由。

额吉黎也没有想到墨啜可汗丧心病狂到了这种程度,对“拔曳固”部族高过马鞍的男子全部进行斩杀,对40岁以上妇女也是同样如此,然后赶走所有牛羊和女人,孩子。

侥幸逃走的男子,站在远处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在草原上,失去部落的庇护,这些剩下男子命运基本就确定,要么投靠离自己最近的部落,成为那个部落的奴隶。

要么他们想办法收编周围零散牧民,组成一个新的部落。但是,在没有牛羊帐篷、生活用具情况下,这些人在草原上熬不过十天。

草原上野兽、毒虫、还有变幻莫测的天气,对失去部落的人都是致命打击,而且落单牧民就是周围部落抢夺的重点。

额吉黎与郝灵荃两人正在为协商好的协议饮酒碰碗之时,只听门外有人进来说道:“郝校尉,外出放牧牧民碰到几位“拔曳固”部族的逃难出来的男子,说是部落被墨啜可汗屠戮了”

额吉黎听闻之后,立即站起身来,立即冲了出去,对于突如其来的噩耗,郝灵荃也是一脸蒙圈,这不一切都刚刚谈好吗?怎么能这样呢?

事情转变太快了,在听到外边传来一声嘶吼的叫声,郝灵荃终于明白了,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草原上“拔曳固”部族就此消失了。

在经过额吉黎和那些逃出来牧民的悲伤之后,额吉黎突然向郝灵荃提出一个请求,请大唐帮助恢复“拔曳固”部族,作为回报,额吉黎决定带着剩余族人去袭杀墨啜可汗。

郝灵荃对此十分惊讶,大唐这次对草原的政策是消灭一切敢于反抗的部落,对草原七十二部落进行重新划分,划分为十八草原州府,分别隶属北庭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和燕山都护府,漠南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将在(今阿勒泰-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一线),安北都护府在最大淡水湖瀚海(贝加尔湖-乌拉巴托),燕山都护府则在多伦(今天内蒙古赤峰市),漠南都护府是东受降城和中受降城(呼和浩特与包头)。

唐朝依此划分,并且进行划分直属都护府的牧场和贡市,自此草原再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

“拔曳固”部族已经没有成年的男子,最好就是全部进入中受降城的领地,受到大唐的保护。

郝灵荃失去一次大功,但是作为长年打仗的边镇校尉来说,千军之内取敌将首级的事情,他是十分感兴趣的。

几人在一起商议,如何能够接近墨啜可汗的营帐。第二天清晨,十几匹快马迎着草原升起的太阳,快速的离开。

长安的大明宫紫宸殿内李隆基收到了李俊和王锐武的奏疏,那些陈条,的确非常有趣。

李世民是一个很伟大的君主,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毕竟能够十八岁开始征战四方,并且二十年即让大唐经济民生得到长远发展,并且让周边各国匍匐诚服,称他为“天可汗”的,纵观漫长的历史长河,仅此一例。

但是李世民显然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这不是什么太大的缺点。

历代的皇帝都不是很擅长财经事务,要是擅长也不至于历代皇帝最后都因国库被奸臣中饱私囊,国家经济发展萎靡,陷入民乱国穷的境地。

好像大宋的皇帝都非常擅长这个,比如赵构就是临安城的粪霸。

什么是粪霸呢?

【德寿书名满市廛,一丁犹是赋三千。不须更问灯笼锦,翼翼宫旗插粪船。——南宋时人周密《齐东野语》】

德寿宫,是赵构禅让给自己养子之后,所居住的宫殿。

粪,是一种紧俏货,赵构在临安城里当粪霸捞钱,粪变成肥料卖到乡野去。

赵构还干了很多致富的事儿,比如致富神话之一的房地产,在南宋的行在临安,大搞房地产。比如致富神话之一的青稻钱,大搞民间放钱。

《生财有道宋高宗》

李俊送来的奏疏上,写到了高宗年间的旧事。

在高宗年间,河东的朔州城、汉朝时原来是淮南一代楚国贵族的移民,形成了一批在朔州的楚国人。

他们在朔州定时举办同乡会,推举一名代表,代表在河东淮南人,回家探亲,本来思念家乡,并无什么不妥。

但是久而久之,这些同乡会,变成了一种固定的组织,俗称思乡约。

思乡之后,这名代表,就会除了携带货物之外,还会携带书信。

商贾很快就把这种民间的信件、货物往来,成立了一个叫鸿雁居的商业的民间机构。

他们和大唐的驿站大同小异,专门负责业务上的联络,更重要的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和资金的汇兑,都由鸿雁居来承担。

比如大唐的盐铁茶糖,就是资金的汇兑的重要凭证。

现在的大唐的盐铁茶糖是边镇急需物资,也是贡市交换重要物资,再补充边方粮草、马匹,调节南北货物的重要手段。

盐铁茶糖是大唐皇家和户部直接隶属官商经营,大运河每天上万船只,现在有一半都是官营千料以上的大船,粮食、盐、铁、茶、糖、是官方主要经营的商品。

官家商人运送粮食到边方,民间商就不可以了吗?

当然可以。

早期他们利用大唐对河套地区的虚弱控制,开发河套的农耕收获粮食,送到朔州边镇贡市,换马匹、牛、羊皮毛等送于长安,换取南方运来丝绸、瓷器等货物。

但是这些朔州商很快就发现了,他们为何要把粮食送到朔州府呢?

直接将粮食,瓷器,盐,铁,茶,糖,送到草原不好吗?

自此,在整个河东境内,有了多家民间瓷器,盐,铁,茶,糖的工坊,他们制作的商品虽然不是没那么质量上乘,但是面对草原奇缺这些牧民,还是能够换来大批的牛羊马匹和皮毛药材等。掌控草原经济命脉,大发横财。

李旦登基之后,在黄河塞外修建三受降城,并建立一千多个守捉城串联起来的防御体系,让漠南直接掌控在大唐手里。李隆基在去岁又设立草原贡市,施行两税法,边镇设有专门收税的税务总兵

大唐皇帝的奇思妙想,户部在边镇和海贸有着隶属户部一支税务军队,生财有道的税务总兵,就直接带兵去收税去了。

李俊在信中说道,朔州的贡市开始遭到破坏,正如当初太宗和高宗时期的破坏。

并非大唐朝廷自己不懂财经事务,还有些胆大包天的家伙,居中牟利,借此发大财。

李俊请旨彻查此事。

李隆基拟旨让李俊放开手去查,查到什么地步?

查到皇宫,查到皇帝头上来!也要把这事里里外外,都给它查清楚!

李隆基不是李世民,他没那么大的面子,可以不给朝廷交税赋,就让大唐这么一大摊子,维持下去。

皇帝都交税赋,维持朝廷这个精密结构的运转,他们居然要避税逃税,哪能饶的过他们?

“陛下,王守一上奏说,河北道的运河治理完了。”高力士将王守一的奏疏递给了陛下。

王守一迫不及待的想要回朝了他,他现在有了治水之功傍身。

按理来说,治水之功,生民数十万的大功德,李隆基是应该给王守一一块头功银牌的。

但是朝廷里没人给他请功赏牌,因为都知道王守一是大皇帝贵妃王菱的父亲,也就说是李隆基的岳父,也可以说是国丈。

当初他是答应姚崇为相有十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外戚不能授予三品以上高官。

李隆基想了想说道:“让他先回京都在家修养一年时间,然后改任任河道御史,巡视一下黄河吧,然后上一道治理黄河的奏疏。”

“至于陆象先,让他进京来,依旧任运河道御史。”

高力士听明白这话了,自古就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陆象先想回朝?

简单,海晏河清。

李隆基已经把陆象先外放做官一年有余,陆象先是私底下的会面上说错话了,当时李隆基正为京都寒冬百姓取暖发愁,陆象先确盯上冶炼钢铁的焦炭,还有提出皇帝不应与民争利,废掉京都卫公署。

卫公署是李隆基为了解决关中盐碱地的情况,设立专门收集各种粪便和厨余垃圾的官营机构,无心插柳的竟然解决京都百姓急需取暖木材的需求。

作为穿越而来的李隆基在长安大力推广火炕、火墙以及灶房与住宿分隔的方法,及解决民间取暖的需求,也避免烟火中毒的情况。

不然每年冬季长安总会有大量冻死和烟煤中毒的死亡的人员。

也让陆象先回京看看!

大皇帝,到底有没有如临九霄,到底有没有大踏步,到底有没有飘飘欲仙!

李隆基自己的自律,始终放在心上。

让皇帝盲目自大,将皇权的公权力,误解为朕与凡殊,然后变成武则天后期模样,最终会犯错误。

破坏朝政,无论皇帝下什么命令,都倍之,也是需要李隆基警惕的。

扛着皇命反皇帝这种事,李隆基一定会予以重拳!

让他们知道大皇帝的命令,需要严格执行,绝对不能倍之。

“他们治理河北道运河怎么样,真的数十年不决堤吗?”李隆基有些好奇的问道,到底是真的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王守一是自己的岳父,但是也不能欺君,臣子十分惜命,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

高力士拿了张纸,简单勾勒了几笔说道:“陛下请看,这是河北道运河,乃是运河上最凶险的地方。”

“王守一大将作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什么都没做,他们修了一个石闸,和一条引渠。”

王大作在运河南北相交的洛阳和汴州这段巩固缩窄河道,并开完一条石头修建的水渠,在汴州建设一个石闸,

这样运河泗州、宿州、宋州、汴州的水位就高黄河,就会沿黄河之水相互碰撞,在此修建水渠,就能让通济渠水抵达板绪,这样就能让清水与黄河水直接流入北上的永济渠,而且与涿州、临清,魏州,形成两大并行运河,既能灌溉河北道数万顷良田,从东都洛阳起乘船前往涿州不出五天就能抵达。

“每年等到秋冬枯水季,落闸,修缮、清淤河北道运河,开闸,则清理引渠淤泥和修缮。”

“这就是王守一的堵不如疏的治水法门了。”

李隆基看了半天,自己岳丈治水的奇思妙想倒是极多,把他放到河道管理的岗位上,并不算屈才。

他点头说道:“派个国子监学子游学一部分乘船北上,一部分乘船南下,看看到底弄得好不好,如果真如奏疏所说,就收录治河平海图录之中,为后人做个参考吧。”

“陛下,该前往殿试了,士子们都快到齐了。”高力士俯首说道。

科举,为国选仕,国之大事。

李隆基今年的科举不同,首次采用五行士、兵、农、工、商,对应武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对原来的六学二馆,进行改革,弘文馆、崇文馆仍是大唐的最高学府,是皇子学习的地方。

将原来国子监下属,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入学。太学:收文武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入学。规定增加为收文武七品以上官员入学。

也就是国子学和是地方官员晋升路上必学一个过程,相当于后世的党校。

律学、书学和算学成为科举的常科,增加兵、农、工、商除了参加律学、书学和算学三科学习之外,还要学习各自的专业知识并且还有三年入职实践报告才能结业。

李隆基在今年颁布科举改革之后,并颁布了州县设立医学、算学、书法、工农四类县学。

并且在武备屯营、武备府和军镇都设立学校,所学书籍和注释书籍都由皇家四宝楼提供。

凡在武备屯营、武备府和军镇都学校授课三年以上童生,给与文林郎的称号,可以无需县府举荐参加岁试,每年赐米粮五石,棉布三匹。凡在州县设立医学、算学、书法、工农四类授课童生给与登仕郎的称号,每年赐米粮九石,棉布五匹,可以无需州府举荐参加岁考省试。

他带上了十二冕旒朝冠,披上了冕服,向着打开的兴庆宫门之外而去。

辂车已经等在了门前,李济作为礼部尚书自然要等在门外,而魏知古作为主考官,带着一应的考官们亦在等候。

李隆基上了辂车,让李济和魏知古也上了车驾。

高力士将一卷圣旨递给了李济,这是这次的殿试策问。

紫宸殿前,两排大汉将军持黄麾日月旗,在初夏的暖风之下,猎猎作响。

大明宫建福门外,无数的大唐的贡士们等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