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道法治国

李隆基又说道:“当一个陷入难以挣脱的困境时,当一个国家面对狼烟四起的局面时,他们能够做到,且唯一不会出错的做法就是开源节流,想方设法的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想方设法让自己生存下去,这个想方设法就是法家思想的源头。”

“纵观历史上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不管是管仲李逵、武起,还是商鞅,李斯,申不害,无一例外都是担任过宰相或者是类似于宰相的职位,他们之所以推崇法家,之所以帮助帝王集权,之所以打破贵族对于资源的垄断,之所以千方百计的剥削名利,不是因为他们爱百姓或者是拫百姓,而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整个国家打造成为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只有这样才能在群雄逐鹿的时代生存下去。”

“也就是说法家的法,这并不是什么法条和法令,而是一个能够改变现状的方法,这个法可以是法令,也可以是阴谋诡计。”

李隆基这就引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法家不可以作为一个帝国的体制,它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李隆基随后又说道:“因此早在荀子入秦时就曾提到过,他说商鞅的变法固然能够使秦国强大,使他迅速积累了所有统一天下的资本,但是这种法终归不是治理天下的法,秦国自始至终都没有一套真正的帝国体制,都没有一套统一的思想观念。”

“简单来说,法家必须要与另一个学派结合,才能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帝国体制,那他应该与?当然还得是儒家,因为民众需要口号需要一个宏大的理想,不管这个理想或真或假。”

“不过显而易见是后来的大汉帝国,虽然完成了荀子口中的思想改造,但这种儒法抽象的组合,确让文明陷入了一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魔咒之中?这种既然儒法的结合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

“那如果是道法结合,其实这个就是韩非子的思想,作为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子,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解析道德经的人,而且也是第一个将道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的人。”

“那道法这种奇怪的组合又制造出了一套什么样的帝国理念。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所谓道可以理解为是自然世界规则的总和,老子发现,在人类社会中从来都没有一套可以永恒不变的规则,商朝的制度会崩溃,周朝的制度会崩溃,奴隶天下王朝的制度会崩溃,秦汉君主郡县王朝的制度也会崩溃。”

“每一次秩序崩溃的背后,所带来的都是无休止的争斗和杀伐,于是老子就提出了道的概念,告诉人们要顺应“日出日落”,“四季流转”的天道规则。”

“所以说韩非子延续了这个观念,他也认为在人类社会中不可能存在一套永恒不变的规则,他利用法代替了道德概念,并且提出了凡治天下必因人性的思想,所谓的治理天下,本质上就是天下的人。”

“人类社会的秩序之所以会崩溃,是因为人性的特质会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一套成熟的规则,应该要做到因势而治,因地而异。”

“比如说在上古时期人口少,但是资源丰富,人物随便摘几个果子就能养活自己,所以就没有必要为了资源而争斗。”

“再比如说,在一些比较贫困,但是土地肥沃的国家,人们稍微劳作一下,就能得到食物,所以就给人留下了一种懒惰的印象。”

“但是如今却不同,现在少部分人垄断了绝大多数资源,人口多,但是资源太少,所以人们就必然要为了资源而争斗,所以在伐交频频的战国时期,就要想方设法的富国强兵,在安居乐业的太平时期叫千方百计的处理“国家蛀虫”。”

“这个时候就有了一个新的问题,君主治理国家必须要通过臣子,然而越接近权力中心的臣子,却又是越容贪赃枉法的人。”

“”要能做到既处理“蛀虫”坚持又不会损害帝国的根基了,在这里韩非子没有延续儒家的仁义礼信,君臣父子的理念,而是加入了一个叫做术的概念,在他看来,不管是仁爱是忠心,大多都只是人们标榜自己的工具,人们总是在自己所认为的仁义中寻找仁义,总是想办法用仁义去要求他人,这就像是嘴上说可以捐出100万两白银,但是不能捐出一辆马车,因为他真的有一辆马车一样。”

“所以在韩非子认为只要是个人,他就一定会看重利益,只要还活在社会中,他就一定会计算利益的多少,比如说一个开设药房的人,他一定不会希望天下无病,他想要寻求更多的利益,就只能寄希望于疾病或提高草药的价格。”

“比如说一个学习兵法的人,他一定不会希望天下太平,因为如果天下太平,他就不会去学习什么兵法。”

“君主和后妃之间存在利益,妻子和丈夫之间也有猜忌,这里的利益不一定非得是财权,也可能是民生可能是地位,甚至是情绪价值或者什么周围人的看法,有的帝王开口就是爱民如子,但本质上就是为了让百姓给他创造利益,有的厨师非要去追求什么匠人精神,说白了只是这么做能够给他带来利益。”

“当然朕也只是在阐述韩非的思想,有什么难以接受的地方,大家可以当做一个故事。”

姚崇说道:“陛下,臣的理解是就比如有些人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加倍的关怀或者父母没有给他提供较好的资源,那他长大后可能就要怨恨父母。”

“有些人在年老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子女悉心的照料,或者是子女没有为他提供充足的资源,那他可能就要责备子女。

“就算是有骨肉之亲的人都避免不了,因为利益的计算所带来的怨恨和责骂,又何况是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

“一个财主为长工准备上好的饮食,提供舒适的环境,支付可观的报酬,不是因为他喜欢长工,而是因为只有这么做长工才会为他精心的耕耘。”

“同样一个长工努力的耕种,无微不至的除草,也不是因为他喜欢财主,而是因为只有这么做,财主才会提供上好的饮食,才会支付可观的报酬。”

卢怀慎说道:“陛下,就如鳝鱼就像是蛇蝎一样是大多数人都惧怕的生物,蚕蛹就像是臭虫一样,是大多数人都厌恶的生物,但是打鱼的人却希望碰上鳝鱼,农家的妇女都希望碰上蚕蛹,难道是因为鱼夫和妇女不惧怕善于和蚕蛹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这者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已经让他们忘却了好物的情绪。”

魏知古说道:“陛下,曾说过追求利益是人之常情,这其中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其实不必为追求财权感到自卑,儒家倡导的仁义理智信崩溃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一直处在不得不去追求利益,但却又耻于求利的矛盾之中,把一个好端端的人活生生地改造成为了矛盾体,明白了利益的本质之后,也就明白术的作用。”

李隆基点头,随后又说道:“如果认为君主死亡,对自己有利的人多,那君主的处境就会变得危险,反正如果认为君主死亡,对自己有害的人多,那君主的处境就会变得安全。”

“而如何能够通过术,始终把利益的分配掌握在自己手中,始终能让自己对大多数人都有利,这个就是术的作用。”

“其实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在古代会有这么多矛盾的谚语。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和“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相由心生和人不可貌相,因为这些都只是术,至于选左还是选右,始终都要依靠利益的多少来决定,要看选择哪边才能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我们都知道法令是一个国家的底线,但是在法定之上还有一个叫做道德的规则,怎样才能约束人们的道德底线呢?是通过仁爱吗?韩非子说要有权势,于是就在法术之外又加入了一个叫做势的概念。”

“举例,假如一个混账的儿子,他不听父母的劝告,不在乎左邻右舍的埋怨,他对外霸凌无辜的同学,对内虐待疼爱他的父母,然而就这么一个无耻的人,在执法的官吏找上门时,他同样也会觉得害怕和胆怯。一个徇私枉法的官吏之所以忏悔,是因为他即将要受到律法的审判,这个就是权势的作用。”

“混混之所以害怕官吏,不是因为官吏有多么仁爱有多么忠义,而是因为官吏手中的权势。”

“大臣之所以侍奉君主,不是因为君主有多么贤明,有多少才华,而是因为君主手中的权势。”

“所以从这个逻辑来看,哪怕是像夏桀这种残暴的君主,也依然能够通过权势来掌控天下,哪怕是尧舜这样贤明的君主没有权势,就变成了平头百姓。”

“大臣侍奉君主,是因为权势,百姓惧怕怕官员,是因为权势,失去了权势法令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所以作为君主就要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势,从这里也就引出了君主集权,这就是法家最大的问题,不仅为君主的集权提供了一套理论基础,而利用道家基础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比如说无为而治,韩非子认为如果君主要亲自去处理某项事物,很容易就会陷入当局者迷的处境,如果君主被自己的臣子所迷惑,那他手中权势就会大大折扣。”

“如果君主表现出了的自己的喜好,那么就有人揣摩君直到心机,如此一来,臣子就不会真正的处理问题,反而想借此达到曲意逢迎的目的。”

李隆基接着说道:“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治于人”,如果一位投其所好的臣子得到了一位君主的信任,那臣子就能利用这种信任去控制君主。因此君主要掌控无为的方法,让大臣去处理具体的事物,通过手中的赏罚生杀来控制大臣,通过名实相验的方式来审查大臣。”

“”除了无为的方法之外,还有“绝圣弃智”,所谓“绝圣”也就杜绝圣人,因为从上古一直到战国,说到底也没出现过几个圣人,大多数的君主都只是平庸之辈,所以又怎么能依靠圣人去治理天下,因此“绝圣”就是抛弃让圣人治国的想法,要建立一套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治国理念。

“所谓的弃智意思就是丢弃所谓的智慧或者说丢弃那些那些多余的智慧,秦朝是奋六世之余烈,汉肠子以盛世治困局,每一代君主都有每一代君主的职责,想凭借自己的智慧,去解决掉所有的问题,恰恰是造成帝国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

李隆基说道:“所以作为国家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就是要和六部制定一份长远的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国家发展的纲要,并且还要制定切实可行性的短期的五年任期的实施计划。”

“而军机省就是保证这些发展能够顺利实施的保证,因为促进经济发展就是需要和平安稳的社会稳定保证。有了安稳繁荣经济发展又能进一步提高将士的待遇和新的兵器。”

李隆基借着谈论治国理念说到“大唐就是以道法融合的治国理念,而在治国过程中就是要使用术,这个让天下大多数收益的权术,而要让官员和百姓区执行这些政令,就要权势的运作。”

就如李隆基在潞州时候说过,变法改革就是会出现一年骂,两年牢骚,三年见喜,四年喜笑颜开,五年争相模仿的情况。

道、法、术、权势,归根到底就的利,顺应天道,制定法令,善于权术把国家和官员的权势、百姓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并使用权势打击那些破坏这一切的人。

变法就会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这些人会用披着伪善外衣,自己的那一套仁爱礼智信来编排和扭曲变法,就如倍之,夸之,使政令在下面改变的原有的摸样。

什么是名实相验,靖安司,尚书省、政通司,御史台就皇帝多方验证官员实事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