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李隆基诛杀韦后后,拥立李旦上位,自己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成为定局,后面确立成为皇太子时,只不过是锦上添花,原因很简单,唐朝自武则天称帝起,就遭到周边一众附庸国的嘲讽和劫掠,都是打着迎回正统天可汗的名号,并且外史出使外藩时,往往被嘲笑大唐无男儿,竟被一女子统领。大唐就是再怎么开放,不管从史书还是儒、释、道都无法解释一个女子称帝,武则天奋斗一辈子,最后仍是以高宗皇后的名义昭告天下,才得以善终。所以韦后和安乐想再次称帝只能诛杀全部李氏皇室成员,但这等同于谋逆叛国,天下各州都可以打气复唐的名义抗争,天下必乱。
太平公主也是睿宗李旦过于纵容,也是想借太平公主势力和李隆基相互制衡,方便稳固自己政权,可实在是自己的政治能力太弱,不善处理政府,反倒睿宗自己内心憔悴,想想自己一生过往,最好方式就是尽快传位给李隆基,至于有人说也许传位给别的人,想都不要想,看看李隆基的职位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又有正统皇太子名份,圣上的传旨是要经过中书省起草的,殿中监的职位是掌管皇城内三省六部及各寺的一切用度的,而且还有左右万骑就在皇宫朱雀门、安上门、金光门外,并且在大明宫还有800万骑护卫。所以各位读者在这里就是还原历史真相就好。下面比较详细历史记载:
中书景云二年(711)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范门内,明目张胆地劝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阴谋才未能得逞。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愈演愈烈,睿宗对此感到不安。二月间,他听术士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更加感到局势严峻,遂颁下诏书,命太子监国。到景云三年(712年),李旦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又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改元先天。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李旦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据称太平公主和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唐高祖堂弟李德良之孙)、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晙、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胡僧惠范合谋推翻李隆基,并且太平公主准备以御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甚至已经计划在李隆基饮食下毒。魏知古将之报告李隆基,李隆基与王琚、张说、崔日用讨论后,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召集弟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及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也是玄宗的内兄)、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率先采取行动。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装家兵三百余人,各骑马。李隆基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多人,先杀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又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散骑常侍贾膺福及中书舍人李猷,接着杀了宰相岑羲、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乱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是为“先天政变”。自此以后,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最终在这场政变中,太平公主大败,李隆基以谋逆的罪名赐死太平公主,同时诛杀了薛崇训,武崇敏,武崇行三个儿子,只有薛崇简逃过死劫。
李隆基虽然没有诛杀薛崇简,可是却给他赐国姓李,保留了薛崇简所有的地位和官爵,自此之后,薛崇简死在那一场政变中,活下来的是李崇简。
我们现在说说李隆基接手一个怎样的大唐,人口在应该有近六千万人口,军队70余万。大唐的军事招募考核和训练在现在看来也是十分严格的,体能训练甚至达到后世特种兵的标准。其装备在当时可以说是豪横,步兵也是拥有大量驽马和马车随行。而且还配备有辅兵,就是后勤人员。如《李卫公兵法》中战斗人员与后勤人员的比例,大约在7:3左右。通常有两千八百名战斗人员,其中,有八百人是射手,并且,根据所持武器不同又被分为:弓手和弩手。只是武则天后期五年不能兑现军功赏赐,以及将士克扣军饷和物资,士兵吃不饱,穿不暖,旧唐书曾记载:天寿时期,边关将士脸多蜡黄色,且服饰破烂,形如乞丐,多年不得轮换,归乡心切。后经中宗、睿宗时期派遣观察使,即派驻御史驻军中,边军立刻变样,不然也不可能开元一年和二年,就直接扩地千里,打的吐蕃和回鹘乞求和谈,在长安见到唐玄宗跪地高呼:大唐为爸爸,愿和睦相处,每年朝贡良马千匹,黄金百斤。”
国土面积大约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唐玄宗登基时,现今越南、朝鲜、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西北四个哈斯坦国和帕米尔高原都是唐朝领域。当时回鹘占据150万平方公里,吐蕃不属于有大唐230万平方公里,当时西藏高原的吐蕃但实是一个很庞大的帝国,占据现在印度大部分,还有四川雅安一部分。
2500公里的隋唐大运河,还有在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修建的十条连结长江和运河河运通济渠,并且有大型水利设施一千余座,各种小型水利有几万座,可以说唐朝在水利和风力利用上在当时是处于巅峰时期。
在农牧业的发展。一、政府重视农田水利灌溉,在中央工部之下设置水部司,又设有事务机关读水监。二、生产工具的改进,发明了曲辕犁,筒车等灌溉工具也开始使用。三、耕百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全国拥有耕地总耕地面积达到了五亿多亩。四、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五、唐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在全国上下的草原地带建立了不少国营的牧场。国营牧场每年出栏军马20万匹,驽马50万匹,牛羊数百万。
在手工业方面。唐设立了不同层次的政府机构管理门类众多的手工业,主要有工部之下的工部司。手工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一、纺织业-丝织品种类繁多,棉布产量增多。二、染色技术提高,发明了“绞缬”“夹缬”“蜡缬”三种染色方法。三、陶瓷业发展到新水平。刑州白瓷,越州青瓷最为有名。唐三彩代表了唐陶瓷业的最高成就。四、冶矿业和造船业也有显著发展,唐时远航印度和红海的海船,海上千料以上船只有三千以上,有“海上霸王”之称。
唐朝商业的繁荣。一、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洛阳、长安、广州、扬州、杭州、是国际大都市,人口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有17座,。各国商旅云集。二、市场的发展。从京都到地方均有市场管理机构,农村的集贸也有了发展,在当时成为草市、野市。
而且李隆基自己继承大量皇室资产,后《新唐书》记载,长安城半数和东都洛阳半数房产在李隆基皇家名下。并且有八百万亩良田归皇庄良田。并有纺织、金银器坊,陶瓷、冶铁、工坊等工坊数百座,工匠十万余人。
当时钱柜是太原王家管理,但是是隶属国家,只是太原王家善于算学经营商业,所以大唐钱柜掌柜以太原王氏家族人居多。后来若不是李林浦把钱柜经营放开,并耍手段归到李氏私人手里,也不至于李隆基同意各军镇插手地方政务,自行收税,形成军事藩镇割据势力。
当然也有许多需要解决问题,一是寺庙逃税和勋贵兼并土地当时已经比较严重。二是门阀士族和乡绅豪族隐密人口严重。三是千年门阀士族有着诸多知识垄断权限和专门培训科举的系统和,就是科举再严格,还是门阀氏族的中举居多,就相当于后世有特权和钱财人家,从小就雇佣优秀老师针对性对孩子进行专业性补习和培训,一般家庭很难与之抗衡,更何况古代书籍文言文晦涩难懂,大量的书籍注释讲解被几乎垄断在门阀士族的手里。四、最大威胁就是自汉朝形成千年五望七姓的庞大家族势力,富可敌国,又有大量土地和商业,名下佃户、奴婢、护院有数十万之中,对执政者有着巨大威胁。六是大唐各地经济发展和人口不均衡,江南二道经济发达、商业繁华、人民富裕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其余人口除了长安、洛阳、四川平原相对集中以外。整个北方人口不足二千万。
大唐东北人口稀薄,当时东北加上现在朝鲜韩国总人口不足五百万,却拥有大面积树林、牧场、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矿产富裕却得不到开发,当地民风彪悍、各族以部落形式居住山林牧场,除大唐新筑辽阳城、以前的六座城池外,再无万人以上较大城池,所以东北统治不是那么稳定。
大唐西北面积辽阔,有西域三十六国,最大国家人口不过十万,最小国家人口只有一万有余,种族不同、风俗各异、语言不同,左边吐蕃、右边回鹘,西北被夹击中间地带,最窄处只有一百多公里。骑马一天就可横穿。
大唐西南地区丘陵沟壑、山水相连、地势陡峭、交通不便土司管理,朝廷政令很难通达下面,还有南诏国时不时对西南进行骚扰。
穿越而来的李隆基接手的就是这样朝堂和国家,在其位必负其重。李隆基望着天上太阳,改年号为开元,开始把大唐带向盛世,自强汉之后,华夏大地新的国家在经过一百五年战乱七十年发展再一次走向崛起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