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启程

这是一个无月的夜晚,银河系巨大的红色旋涡位于地平线以下,只有闪烁着炫目蓝白光的启明星照耀着整个夜空。此时天色太黑,不适合读报。

麦蒂的年龄并不算小,能记得曾经的夜晚与现在不太一样:当初若是夜幕降临,银河会如褪色的碎屑一般横跨天际;令人不安的苏联人造卫星会沿着弯曲的地平线一路前进,发出哔哔嗡嗡的无线电信号。那时,圆周率在几何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文学也讲得通,严肃的人通常戴着一副角质边框眼镜,而德国人正筹备着登月计划。1962‍年‍10‍月‍2‍日那一天,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变得不再合理。(当然,那件事发生几天之前,当U-2侦察机在古巴混凝土炮台的上空飞行时,一切就变得不太对劲。但随之而来的噩梦,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把我们推向地理修正主义的平面地球,但与疯狂的边缘政策——赫鲁晓夫2在联合国上拿鞋敲着桌子,对所有人大声吼道:“我们会把你们统统埋掉!”——又不太一样。)

眼下,她正坐在一艘年代久远的、从某个地方驶向另一个地方的远洋客轮的甲板上。她非常生气,因为鲍勃又和中层甲板上那帮男人喝得酩酊大醉,耗费了他们宝贵的行资。由于天太黑,麦蒂读不了船上的每日新闻(这些油印模糊的新闻头条来自那个已经消失于船尾的世界),她至少还要等上两周才能再次登陆(在某个加油站,这片叫尼德洋的海洋是由国家海洋与大气局的测量员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命名的),麦蒂无聊得快要发疯了。

当他们签下移民船票时,鲍勃开玩笑说:“六个月的海上旅行?等旅行结束,我们会很愿意回去工作!”但不知何故,直到驶离陆地的第四周,他们才意识到这片大洋是如此广阔。在这四周的时间里,他们跨越了一片比太平洋还要广阔的大洋,其间客轮曾两次在一条锈迹斑斑的驳船处停下来加油。然而要到新艾奥瓦的‍F-204‍大陆,他们仅仅航行了六分之一的路程。更荒谬的是,这块大陆仅仅只是1962年‍10‍月‍2‍日那天取代旧世界地平线的海洋的一部分而已。两周后他们穿过了雷迪雷特山脉——这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从海洋深处直入平流层,珠穆朗玛峰一般的黑色山脊滑过洋流。在它的另一侧,热带暖流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尼德洋亚寒带冰冷的寒流。在这些山脊间航行,整艘船如同一只蟑螂穿行于摩天大楼之间。麦蒂看了一眼这些星际海洋的守护者,浑身战栗,便退回了他们那逼仄的小房间,两天过后,等船驶出了这些高山绝壁,她才敢出来。

鲍勃喋喋不休地谈论国家海洋与大气局和国家研究所的材料学家们如何理解这些山体的构成,直到麦蒂对他大发雷霆才罢休。他似乎还不明白,它们就好比监狱里的铁栏一样把他们牢牢禁锢着。他似乎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条与英吉利海峡一样宽的航道,以为那是通往未来幸福生活的道路。但麦蒂却将这视为旧日生活结束的标志。

要是鲍勃和父亲没有吵架就好了;或者,要是妈妈没有因为鲍勃和她争吵——麦蒂靠在栏杆上叹了口气。片刻之后,一个陌生男人在她身后清了清嗓子,吓了她一大跳。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打扰你的。”

“没关系,”麦蒂回答,尽管有些不悦,但还是试图掩饰,“我正准备回去。”

“实在可惜,多么美的夜晚啊。”陌生人说。他转身把一个大公文包放在栏杆旁边,摆弄着门闩。“这样万里无云的夜空,最适合观星了。”她仔细地看了看他,这个男人大约三十来岁,留着一头短发,小肚腩微挺,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他没有回头,正全神专注于一个看起来像摄影三脚架的东西。

“这是望远镜吗?”她盯着箱子里那个短粗的圆柱形小玩意儿问道。

“是的。”然后他尴尬地停顿了片刻,“我叫约翰·马丁。你呢?”

“麦蒂·霍尔布赖特。”他羞怯的言谈举止让她感到轻松许多,“你也是来定居的吗?我还没见过你呢。”

他直起身子,拧紧三脚架腿上的各个接口,使各部位都固定好。“我不是来定居的,我是来做研究的。这趟旅行会花掉我整整五年时间,所有费用都可以报销,去探索一片新大陆。”他小心地将望远镜抬到平台上,然后拧紧上面的螺丝,“我会定期用这台望远镜观察天空,但其实我是一名昆虫学家。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因此他们想让我啥都会一点吧,我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他们要你带上望远镜,对吧?我以前似乎从未见过什么昆虫学家。”

“一个随身携带望远镜的昆虫学家,”他同意道,“确实有些出乎意料呢。”

麦蒂被勾起了兴趣。她观察着这位昆虫学家把取景器装好,然后掏出笔记本记下了一些东西。“你在看什么呢?”

他耸了耸肩。“从这里可以很好地观察剑鱼座S型变星3,”他说,“你知道撒旦和他的两位小天使吧?”

麦蒂抬头看了一眼那个强烈的光点,趁它还没灼伤眼睛之前赶紧移开视线。它是一颗十分明亮的恒星,哪怕离它半个光年也能看到。“那些圆盘呢?”

“它们啊。”他的包里装着一只旧的勃朗尼卡相机,这款稍显笨重的老相机在苏联吞并瑞士和德国之前就有了。他小心地将它安装到望远镜的取景器上。“研究所希望我在这六个月内给它们拍一系列照片——倒没有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只需拍一些这个八英寸4的反射式望远镜能拍出来的最好的照片就行。我需要在地图上标出船的位置。其实货舱里还有一台更大的望远镜,我刚来这里的时候,他们正在商量哪天派一位货真价实的天文学家来做研究。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我从六万英里5外给他们拍摄照片。基于这样的视差,他们就可以算出其他圆盘的移动速度。”

“这些圆盘。”对她而言,它们似乎既遥远又抽象,但约翰的赤诚却不容忽视,“那你认为它们像不像,呃,这里?”她没有说像地球——因为所有人都清楚这已经不是地球了。至少不是当年那个地球。

“或许吧。”这一分钟里,他正忙活着鼓捣一个样子笨笨的胶片盒,“那里的大气中有氧气,这一点我们是知道的。它们很大,但绝大多数距离我们有一光年那么远——虽说比那些恒星要近得多,但要用望远镜来观察还是太远了。”

“不是还有登月火箭吗,”她神情有些惆怅地问,“或者人造卫星?”

“只怕这些都不能奏效了。”约翰装好了胶片。他俯身靠在望远镜上,然后转动它,对准第一个圆盘,离那颗撒旦星只有几度。(单靠肉眼是看不见这些圆盘的;需要借助望远镜来观察它们的反射光。)他抬头看了她一眼。“你还记得月亮吗?”

麦蒂耸了耸肩。“事情发生时我还是个孩子。但某些夜晚我确实看到过月亮。当然,白天也见到过。‍”

他点点头。“不像现在那些孩子。你要是跟他们说,我们过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旋转球体上,他们只会把你看成是疯子。”

“你觉得他们知道圆盘的速度后会怎样?”麦蒂问道。

“它们是不是和这个一样大?它们是由什么制成的?谁创造了它们?”他耸了耸肩。“别问我,我只是个研究昆虫的。这东西太大了,比虫子大得多。”他轻笑着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麦蒂十分严肃地点头同意,然后才真正意义上注意他。“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