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诗歌叙事传统与潜在理论体系

第一章 泛事观: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的基石

中国古典诗歌向来被看作抒情言志的文学体式,在“诗言志”“诗缘情”等经典诗学观念的引导下,研究者尤其注重阐发古典诗歌的抒情特色,并建构出一条“抒情传统”,以勾勒中国诗歌的独特面貌。不过,这些研究在凸显抒情传统的同时,对叙事性的观照视角却有所忽略。叙事作为文学的重要功能和基本表现手法,是古典诗歌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在西方叙事学和抒情诗论的强大影响下,对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显得颇为艰难。套用西方叙事概念,或将诗歌叙事依附于抒情的研究,都难以实现对诗歌叙事的正面评价。要跳出现有观念的局限,需要从根本上认清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的基本特性,厘清诗歌叙事的内涵,以明确诗歌叙事传统的研究对象与目的,进而寻找深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这是研究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的首要任务。

要解决这项任务,需要从一个根本的问题谈起,即古代诗人如何看待诗中的“事”,以及如何看待诗与“事”的关系。叙事传统的形成,与人们对“事”的认识紧密连结。什么是“事”?什么是写在诗中的“事”?只有从解决这个问题入手,才能把握古典诗歌叙事传统所具有的特性,并解释其所呈现出来的特殊面貌,进而认识叙事传统在古典诗歌发展历程中所具有的地位和意义。

总体上看,中国古典诗歌对“事”的认识属于一种“泛事观”。所谓“泛”,是与现代叙事学对比而言的。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叙事”,在相对狭义的层面上,主要指文学性的叙事,特指故事(事件)的讲述7。而在古人那里,“事”的概念却具有模糊性,其指涉的范围具有不确定性。相对于今天叙事学对“事”较为清晰的体认,古人对“事”存在着非常宽泛的理解8。这种“泛事观”的存在,深刻影响了诗歌传统的形成,不仅直接影响着诗歌写作的面貌,而且左右着诗学观念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想认清古代诗歌的叙事传统,必须追溯古代诗人的“泛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