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农家肥

大明朝的农作物由于缺少灌溉,缺少施肥还有种子的原因导致产量低下,特别是西北地区,产量能达到1石都要烧高香。

王初仁不能解决种子的条件,但是能组织人力改善灌溉条件,至于施肥,后世建国初期,农村也是缺少化肥,但是通过土法堆肥,农家肥改善了施肥条件,农村有句谚语说:“地靠粪养,苗靠粪生”,“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这两句话清楚的说明了粪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农业“八字宪法”中的“肥”自主要指合理施肥。作物的生产除了需要光照、空气、水分、温度外,还需要足够的养料才能获得高产。增施肥料,合理用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环节,以现有的科技树,是没有办法生产化肥的,所以只有靠有机肥料了,也就是农家肥。

肥料的三要素无非就是氮磷钾,而人粪尿和畜生的粪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后世农村有句话称“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有机化肥工厂”,猪多肥就多从而粮食产量就多。由此可见,猪粪尿在没有化肥的年代对于农业生产有多么重要。鸡粪和鸭粪排泄量不大但是氮磷钾含量超过了猪粪。家禽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粪的重量就能赶上猪粪。据后世统计,每一百斤粪可增产小麦23-33斤,高粱16-47斤、玉米30-50斤、马铃薯110-180斤、甜菜154-614斤。

农家粪肥种类多、来源广,数量大。凡是一切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经过堆温发酵就能制成有机肥料。

以后黄甫川的几万亩土地想要高产就要靠养殖基地的几千只家禽、家畜的粪尿了,养殖基地就是黄甫川的肥料工厂。

有机肥料能够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渗水、保水能力,调节土壤空气状况和温度,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有效养分,促使作物生长良好,获得高产。

粪肥有个缺点就是不易保存,所以要注意粪肥的存储,农村存储粪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挖坑用土掩埋压实;另一种就是用粪池存储加盖。这样就能尽可能减少氮磷钾的挥发损失。

如果粪肥不够,就只有靠秸秆、垃圾堆沤造肥。造肥的原料一般是小麦杆、玉米杆、水稻杆、狗尾草等植物秸秆。

堆肥以半坑式堆肥方法最好。

先挖一个长3米、宽深各一米的长坑;再将堆肥材料切碎,加水和少量石灰浸渍,使其充分湿润,同时准备少量的马粪和壤土。这些前期工作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堆肥了。

先在坑底撒一层堆肥材料(切碎浸渍好的小麦秆、高粱杆、狗尾草等),再撒一层马粪一层土壤,如此分层堆积,直至材料全部用完,最后将堆肥高出地面的部分用泥抹严实,防止水分流失,利于保肥。堆肥一般经过2-8天温度就开始上升,堆体逐渐下陷。当堆内温度开始下降时,就可以进行翻堆,踏实保存。

堆肥的腐熟程度可以通过颜色、软硬、汁液三个方面来判断;颜色由黄绿色变为黄褐色直至深褐色为判断标准;由硬变软且带有弹性直至变软混成一团为判断标准;未腐熟的堆肥用水挤出来的汁液呈黄棕色或者绿色,半腐熟时汁液浓而色深,腐熟时汁液过滤后无色而有臭味。通过这三个标准就可以判断堆肥是否彻底腐熟。

以王初仁知识面对于粮食增产只能做到做到这些了,至于选种只有靠老农民自己选种了,王初仁是不会这个的。

至于化肥,至于看以后能不能找到磷矿,通过硫酸生产磷肥,通过土法制硝生产氮肥,当然这都是后话。

现如今堡内养殖业才开始发展,粪肥看到是不够的,需要大量的堆肥。

王初仁在堡内广场有贴出告示广招堆肥工人,主要负责将公共厕所猪舍、鸡舍、鸭舍粪肥转移到到土地粪池,负责堆肥,存储农家肥,由于这项工作又累又脏,王初仁直接在告示上明确了无论老幼妇孺均算1.5个工分。

在高工分的诱惑下,很快就将人员招满,堆肥工人归类到养殖基地下面管辖。堆肥工人被堡内众人称为铲屎官。

经过多天的修建,猪大棚、鸭大棚、鸡大棚均已建好,蛆和蚯蚓也已经开始培育,蔬菜基地旁边密密麻麻全是堆肥。

崇祯元年七月初十。

王初信驱赶着骡车带着大量的畜种回来,王初信几乎将延绥镇东路、中路跑了一遍才将畜种买齐,基本上将这片区域的畜种一扫而光。新买来的猪仔、鸡仔、鸭仔在进入圈舍之前进行了消毒,这些圈舍也都是经过全面消毒的。

畜种到来之后,养殖基地全面开始运转。每天都有大量小孩、老人外出割猪草供猪吃食;收集马粪、树叶、枯草供堆肥,或是赶着鸡去山里找吃食,以此来换取工分。

培育室的蛆已经开始处成品蛆,培育工人将收集的蛆一部分送往养猪场、一部分给鸡鸭啄食。

养猪工人则是挨家挨户收集潲水,将潲水和粗糠、晒干的蛆混合喂猪。

铲屎官们则是将养猪棚、鸡舍、鸭舍的粪便运往土地粪池发酵,将收集的秸秆、杂草、树叶、马粪进行堆肥。

每天都有人对养殖基地进行全面消毒。

在这几十亩的养殖基地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农业循环,人们各司其职,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运转着这个生态循环。

伴随着王初信一起归来的还有杜文宗让张守隆送来的粮食和银子。王初仁看到钱粮到了之后至于松了一口气,还有五天就要发放各级人员工资了,到时候发不出银子就会对打击堡内人员士气,王初仁也会失信于众人。粮食到了又可以坚持两三个月,解决了粮食危机,只需要坚持到秋收,就有新粮入库了。新开荒的土地一旦收获,黄甫川堡的粮食问题就会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