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 沙陀往事:从西域到中原的沉浮
- 樊文礼
- 1353字
- 2023-12-19 10:20:33
沙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史籍最早出现“沙陀”或“朱邪”的记载,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北宋灭掉沙陀人在中原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北汉,沙陀在中国历史上沉浮了三百多年。而在这期间,沙陀人从西域到中原,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李克用出任河东节度使、沙陀人建立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开始,又相继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三王朝”以及五代十国之一的北汉国,在中国北方或北方局部地区统治了近一个世纪。
根据史书记载,沙陀内迁至中原的人口,不过一万人左右。以区区万人的一个民族,却在中原地区建立了三个中央王朝和两个地方割据政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人们往往将五代十国的历史与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进行比较。的确,这两个历史阶段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社会大动乱、民族大融合等。然而,两个时期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就民族融合而言,十六国时期是伴随着各族间的仇杀实现的,五代十国时期却看不到这种现象。这一时期之所以没有出现各族间的仇杀,与沙陀人组建了一个多民族构成的“代北集团”以及执政后所实行的民族政策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也是沙陀人在中国历史上做出的重要贡献。
我对于沙陀历史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在浙江大学(入学时为杭州大学,毕业时为浙江大学)梁太济先生门下读博士学位,选了《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的题目,便开始关注并研究沙陀人的历史,发表了几篇相关研究论文,并出版了《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和《李克用评传》两本书。前者主要是通过对李克用河东统治集团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三王朝”统治集团的主要社会基础和骨干力量牙军、禁军、节度使以及枢密使等进行考察分析,认为它是一个以沙陀三部落为核心,融合突厥、回鹘、吐谷浑、奚、契苾、达靼等所谓“五部之众”以及汉人等多种民族成分在内而组成的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又一脉相承的军人政治集团。因为这一集团是从代北地区兴起的,集团早期的核心和骨干成员也主要由代北人组成,故称其为“代北集团”。后者则主要集中对李克用的一生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21世纪以来,学界对于沙陀以及五代十国历史的研究愈来愈深入、细致,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我也曾完成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代北集团与唐末五代的民族融合与国家认同》,遂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写一本追溯和解读沙陀人那段历史的书,力求做到雅俗共赏,既具有一定的学术含量,为学界专业研究者所认可,又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为普通的历史爱好者所接受。此外,还希望通过对沙陀民族在中国历史上三百多年的沉浮、融合,来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一个阶段历程,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发挥一定的社会效益。于是便以十五章的篇幅,写成了这本小书。能否达到上述目的,就只有靠实践来检验了。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出于为普通历史爱好者所接受的考虑,书中省略了对于史实较为繁杂的考证过程,并且在引用文献材料中,除部分引文列出书名和卷数外,其余引用包括古籍及近人研究观点的材料,均未出注,只是在书末列出了主要参考文献的名录,部分引文则直接译为白话文,希望能得到读者的谅解和理解。书中若有错误不妥之处,也欢迎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