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不论其他,燕王在驾驭民心的能力上,的确比朕强。

徐妙锦在国子监挑选和审核人才的方式,属于她自己的职责范畴,朱允炆无意干预,也无法干预。

自内阁成立之后,朱允炆终于从繁杂的奏折中解脱出来,只需偶尔与内阁大臣和六部的官员讨论国事,生活变得相对轻松。

然而,随着他对大明帝国的深入了解,内心不由涌出阵阵不安。

大明朝表面看起来兴旺发达,实则如同即将喷发的活火山,其根本问题在于土地占有和税收。

朱元璋对待官员手段严酷无情,但对于自己的家族成员却格外宽厚。

他曾经颁布命令,所有子孙后代都由朝廷负责供养,意味着这些藩王及其后裔无需劳作,仅凭皇室的供给即可生活。

虽说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但他所定下的规矩却是极不明智的。

不论其他方面如何,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朱元璋在数学方面并不精通。

熟悉“指数”概念的人不会轻易作出这样的决定。

朱元璋的时代,只有几十个人需要照顾,饮食消费不多。

但两百年后,他的子孙已经增长到二十万人口。

仅供养这些人,一年就需要耗费八百六十万两银子,显然,他没考虑过国库的承受能力。

不对,他甚至没考虑到,人口会增长如此之多。

更何况,还规定后代无需纳税。

不纳税也就罢了,但至少别占用土地啊。

每个王爷像疯了般抢占土地,而这些土地并未向国库贡献税收,国家又该如何维持运作?

根据朱允炆所知的一些后代统计数据。

明朝时期的河南地区,几乎三分之一的耕地都归属于亲王。

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土地,似乎有三分之一都不属于皇帝管辖。

在朱允炆看来,大明的衰落与朱元璋所埋下的这些祸根密切相关。

这一切都必须改变!

此时此刻,变革的抵抗力还不算太大。

但真的是这样吗?

朱允炆能够预见,那些叔叔们可能会以“违背祖制”来指责他,这些藩王们出于自身利益,也肯定会做出反击。

现如今的他们,已不再是安逸的王爷,而是握有强大军力的凶猛狼。

如果不对他们削权剥势,想要掌控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朱允炆放下手中的奏疏,转向三德子吩咐:“传解缙。”

没过多久,解缙步入了武英殿。

朱允炆递给他一份奏疏,轻声道:“读完后给朕回话。”

解缙接过奏疏仔细查看,里面是由燕王府的长史边万涛密报的,详细描述了朱棣即将进京时,北平府的情况。

“民众沿途欢呼,士兵悲泣不已,民心皆向燕王,实在令人惊叹。”

边万涛的报告让解缙感到震惊。

“燕王这次进京,引起了不小的动静。”朱允炆轻轻地冷笑着。

解缙将奏疏放下,急忙回答:“燕王这样做,可能是因为担心……”

“担心?担心什么?”

朱允炆冷声打断道:“担心朕会将他留在京师?”

“呵,不论其他,燕王在驾驭民心的能力上,的确比朕强。”

解缙浑身冒着冷汗,对燕王朱棣的影响力感到深深的忧虑。

“皇上乃大明之主,燕王只是一个藩王而已。”解缙坦诚地说:“他虽在北平深耕多年,但若皇上一声号令,动用大军,立刻就能将其制服。”

朱允炆轻轻摇头,深呼吸一口气,道:“解决藩王问题,朕自有对策。今天叫你来,是想谈论一个人。”

“是?”

“铁铉。”

“铁铉?”

“没错,你对他怎么看?”朱允炆目光落在解缙身上,微笑着。

那些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铁铉的名字。

在后世,尤其是山东,许多地方都有供奉他的祠庙。

他是明代的一位英雄,曾给朱棣带来巨大的麻烦,也是挽救了建文王朝的关键人物。

在济南之战中,铁铉凭借残兵败将坚守了三个月,之后又与大将军盛庸联手,追击胜利。

作为内阁成员的解缙,对朝廷内的官员自然有所了解,听朱允炆提起,立刻回答说:“皇上是指鼎石铁铉吗?”

铁铉,人称鼎石,这个称号是由朱元璋亲自授予的。

解缙看到朱允炆肯定地点头,便继续说道:“铁铉为人坚定果决,智慧敏锐。”

“在太祖时,他曾担任礼部给事中,处理事务极为勤快。”

“后来调至都督府断事,处理案件迅速,未决案件迎刃而解。”

“铁铉的能力不可小觑,他是国家的重要支柱。”

朱允炆审视着解缙,发现他的眼光还算是敏锐的,并未因为铁铉目前的低职位而轻视他。

“那就让铁铉入兵部,担任左侍郎吧。”朱允炆决定道。

解缙自然不会反驳。

朱允炆步至一副地图前,凝视着指向北平的方位,向解缙表明:“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藩王,大明帝国,应成为全球的璀璨之星。随朕一起,让朕带领你们见识这个广阔世界的真实面貌。”

解缙心中激起热情的火焰,目光充满热切地注视着朱允炆。

朱允炆微微一笑,忽然指示道:“命令工部,召集江西、福建、湖广、南直、浙江隶等地区的工匠前往龙江船厂,朕需要一队能进行远洋航行的海船。”

“远洋船只?”解缙带着疑惑望向朱允炆。

朱允炆没有多作解释,只淡淡地指示道:“去办吧。”

解缙不敢追问,只能携带着疑惑退场。

朱允炆明白这个世界的广阔,同样知道哥伦布尚未降生。

西方国家不是钟爱殖民活动吗?

让大明帝国与他们一较高下,看究竟是他们强还是大明强。

关键是,朱允炆还打算派遣使者前往南美洲,目的不在于殖民或控制。

而是获取如土豆、花生、辣椒、玉米、番茄以及烟草等物资。

此外,还有橡胶树。

可惜在明代早期,这些后来普遍的食材和资源尚未出现。

连享用一道番茄炒蛋都成了奢望。

抽烟的乐趣?

那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关于土豆搭配牛肉的梦想,可能只能停留在幻想中。

为了饮食的丰富,更确切地说,为了提升物资多样性、减轻饥饿问题,以及为了大明王朝的繁荣昌盛,建立一支舰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