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热孝期间不允许吃大鱼大肉,做好后将肉挑出,这样就可以了。
- 大明:朕乃朱允炆,大明天子!
- 青方星
- 2394字
- 2024-02-20 14:53:04
三德子带着微笑步入宫中,来到武英殿门前,稍作整理后谨慎地进入,禀报说:“回陛下,那些大臣们现在都收敛了不少。”
此次对三德子来说真是大长见识,那些过去动辄恶言相向的官员们,现在只能颤颤巍巍地重写奏折。
尽管他们没有明说支持徐妙锦成为国子监学正,但态度已经变得诚惶诚恐,不再敢多加评论。
原因无它。
母亲指导孩子读书学字,若母亲自己不识字,不懂道理,又怎能教育孩子?
妻子同样向往诗词书画,如果她们不认识文字,又怎能展现其优雅?
女儿也渴望进入学堂,为何只有男孩子才能拥有阅读的权利?
这是不公平的。
尽管没有人直接提出要打破“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的传统,但对于阅读和理解礼仪的渴望,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朱允炆对这些风波并不关心,连国子监自身都未作声,这些人的喧嚣不过是浪费了一些纸张、墨水和口水而已。
裁减十万大军的消息最终在帝都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谁也没想到新登基的皇帝竟具有这样的决断力和手腕,轻轻一挥手就裁减了十万大军。
在历史上,我们常听闻帝王扩军,而裁军之举却是罕见。
因此,文官们纷纷认为“文治”时代即将来临,竞相上奏,赞扬皇上是英明的统治者。
至于徐妙锦进入国子监这件事,自然就不再被多数人关注。
户部尚书郁新带着笑意,对户部主事夏元吉说:“皇上这一策略,真是高明。”
夏元吉合十道:“郁大人,看来今年户部能节省大量的财物。”
郁新轻轻啜了口茶,放松地说:“确实,骑兵每月消耗两石粮食,普通士兵每月一石,仅此一项,京师的花销就非常巨大。”
“裁减十万士兵,每年能节省约三百六十万石粮食,现在正值夏季,雨水频繁,河堤修补和灾情救助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
“户部的任务,实在是艰巨。”
夏元吉轻声戏谑。
郁新轻笑着说:“维喆,你得多分担些责任,户部的事务需要你更加用心。”
夏元吉,别字维喆。
夏元吉沉重地点头,注视着稍显衰老的郁新,缓慢地说:“裁军的决定,是否与召唤燕王进京有关联?”
郁新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轻声笑道:“我们的皇帝真的不同寻常,你有没有听说,解缙已经被任命为翰林院的成员了。”
“嗯,我听说了,解缙在太祖时期虽然有些轻狂,但确实是个正直的人,有这样的人在皇上身边,也是件好事。”
郁新站起身来,走到夏元吉面前,说:“奇怪的是,皇上当太孙时,齐泰和黄子澄就在东宫服侍,现在皇上登基,他们的职位未见变动,齐泰仍是兵部侍郎,黄子澄仍是翰林院修撰。这种情况,有些不寻常。”
通常,新登基的皇帝首先会任用那些亲近自己的大臣。
太祖已入葬孝陵有一段时间,但新皇并未对旧臣施以恩泽。
反而第一个提拔的是远离朝堂多年的解缙,这确实令人颇感意外。
“可能皇上有其他的考量。”夏元吉平静地说道。
朱允炆深居宫中,未曾出现在朝会上。
在朝堂上,诸位官员焦急地等待,不断左右张望,但就是不见朱允炆出现。
一份份奏折被递上,却无人审批,这让官员们如何开展工作?
大明朝的政务还能正常运转吗?
一些低级官员甚至开始猜测,是否是由于太祖驾崩,皇上过度忧伤而生病,他们到处打探消息,希望能上奏几句慰问,表达他们的忠诚。
朱允炆走出武英殿,注视着夕阳逐渐沉没,那座雄伟的宫殿即将被夜色吞没。
如果不是因为对后世的清晰记忆,朱允炆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出身。
“三德子,你想念家人吗?”朱允炆轻声问道。
太监三德子震惊地望着朱允炆,心知朱元璋时期对太监的严厉,稍有过失,轻则残废,重则丧命。
即便朱允炆登基后,这种严苛态度也没有改变。
如此关怀和问候,在当时几乎难以想象。
实际上,历史中的朱允炆确实并未把太监视为平等之人。
在朱棣起义的过程中,许多太监成了他的内线。
朱棣对他们的信任,是因为他把他们当作人来对待。
著名的东厂,由太监领导的机构,充分体现了朱棣对太监的信任。
三德子动情地几乎要落泪,急忙答道:“回皇上,偶尔会想念,但已无机会再见他们。”
朱允炆摇头问道:“为何不能再见他们?”
三德子恭敬地答道:“自从入宫,便是陛下之人,怎能再回去见家人?而且即使回去,他们也不会认出我了。”
三德子所言甚是。
在古代,传承和宗族极为重要。
太监是没有资格进入家族的祠堂的,通常也会受到人们的鄙视。
至少在明代初期,情况正是这样。
朱允炆见三德子神情落寞,便问:“后宫里的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处境吗?”
“是的。”三德子迅速回答。
朱允炆行走时,看到一位提着食盒的宫女跪在路边,便停下来询问:“你是哪里的人?”
宫女心怀惶恐,急忙回答:“回皇上,小婢来自苏州。”
“苏州啊,朕曾经去过那里。”
朱允炆回想起后世游览狮子林的经历,带着微笑问道:“你听说过狮子林吗?”
宫女急忙摇头表示不知。
朱允炆轻叹一声,说:“也对,目前的狮子林可能还未完全建成,你有多久没见过你的父母和家人了?”
“回皇上,已五年了。”宫女低声答道。
朱允炆揉了揉太阳穴,对三德子指示道:“去,叫人把坤极带过来。”
三德子向旁边的太监使了个眼神。
朱允炆打开了宫女手中的食盒,里面只有些清淡的菜肴,他便问:“这是给谁准备的?”
宫女急忙回答:“这是为宁妃准备的。”
朱允炆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后才想起这位宁妃,便对宫女说:“这么清淡怎么够,来吧,跟我去尚膳监。”
皇上一旦下令,宫女自然不能违抗。
三德子满脸疑惑地跟随在旁。
尚膳监负责管理皇帝和宫廷的膳食以及宴席等事务。
尚膳监掌印南伊正轻声哼着小曲,悠闲自得地品着酒,闲时训斥两句,忙时略作劳动,过着相当惬意的日子。
然而,正当南伊正对着酒壶痛饮时,目睹朱允炆走来,他顿时愣住了,一时间竟然语塞。
三德子急忙在旁边示意,南伊立刻“噗通”一声跪下,连连叩头请求宽恕。
朱允炆没有特别关注南伊,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摆放着的众多食材,思索着自己擅长的菜式,不过也不过是些普通的家常菜。
然而,皇帝亲自下厨,会不会引起百官的非议呢?
不过,不管了。
毕竟明代还没有宫保鸡丁和鱼香肉丝这样的菜肴,这些得等到民国时期才有,尚膳监肯定不会做,不亲自动手的话,连吃饭都成问题……
热孝期间不允许吃大鱼大肉,做好后将肉挑出,这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