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御殿,兴。”
“吾皇万岁。”
“至。”
“万万岁。”
“诸卿平身。”
“谢陛下。”
千篇一律的天子御殿仪,百无聊赖的朝会。
姬五六很快进入上朝状态,那就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垂首假寐。
奉天殿上百官分列,文官在左,武将在右,只有徐达是个例外,这位武将之首因为还兼着中书省右丞相的头衔,因此也站在文官班列中。
“诸卿可有事禀?”
朱元璋率先开口,这也是每日朝会开始的宣告。
如果百官无事,朱元璋就说自己的事,要是朱元璋也没事,那就拜拜。
文官该去当值的当值,而武将则分两种,在五军都督府有差事的就去值守,没有差事的就可以休息了。
“臣有本奏。”
文官班列之首,韩国公李善长站了出来,但见他作揖拱手开口言道。
“皇上,臣近日身子颇感不适,特向皇上请辞。”
假寐的姬五六瞬间瞪大双眼,不可思议的扭头过去。
何止是姬五六,整个奉天殿只要是人都看向了李善长,朱元璋更是惊的站起身来。
“丞相这是何意。”
“臣确实是染病在身,无力再操持中书。”
李善长声音虚弱、面色憔悴:“恳请皇上念在臣多年殊效之劳,准臣陛辞之请。”
“可咱离不开丞相,咱的大明也离不开丞相。”朱元璋人是坐了下来,可语调却更高了:“不行,咱不准,咱绝不会准,丞相,咱大明可是才刚刚定鼎江山,处处都是事,你不能这时候弃咱不管。”
胡惟庸偷摸瞥了一眼李善长,随后站了出来拱手。
“皇上......”
“闭嘴。”朱元璋语带愠怒直接打断:“朕在和丞相说话,没准你说话。”
“是,臣知罪。”
胡惟庸乖乖退回。
李善长叹了一口气:“臣又岂能忍心离皇上而去,实在是有心无力,若皇上实不愿准,就先允臣休养些时日吧。”
“可是国事繁冗,一刻离不得丞相啊。”
朱元璋话中满满对李善长的依赖之情:“丞相回府安歇,中书之事咱当委于谁手?”
虽说中书省左右两丞相,可徐达是不可能过问且也不懂政务之事,因此中书省的事只有三个人负责。
左丞相李善长,参知政事胡惟庸、杨宪。
现在李善长金殿陛辞,中书政务只能是从胡杨二人中选一个顶上。
李善长对此问默不作答,可把身后的胡惟庸急坏了,可惜他位在李善长身后,就算把眼珠子瞪出血,李善长也看不到。
朱元璋只好询问百官。
“既然韩国公身体不适,只能回府安养,中书之事,诸卿可有推戴之人?”
文官班列低语之声响起,就连武将班列也开始骚动。
而就在一群武将蠢蠢欲动的时候,徐达已经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皇上,臣乃武将,对国家政务素来不知所谓,位列中书实在厚颜,请皇上准臣辞去中书右丞一职,专于五军都督府事。”
好家伙,今天这是闹什么,中书省左右两丞相同时请辞。
朱元璋眉头一皱,开口说道。
“韩国公辞任,朕现在已经焦急万分,魏国公就不要在这个时候添乱了,不要再提此事,朕不准。”
“是。”
徐达退回,保持缄默。
原本骚乱的武将班列此刻也是安静下来。
“魏国公这是怕有人推荐他主持中书,故意为之。”
“就你聪明,谁又不傻,这能看不出来啊。”
这些个低声议论姬五六听的清楚,扭头看了一眼,是几名位列末班的御史言官。
都是每日朝会最喜欢上蹿下跳的主力军。
“百官齐齐噤声不言是何意?”
朱元璋皱眉不满,只好再次看向李善长。
“韩国公,诸卿皆无推戴,朕当如何?”
李善长答道:“中书干系国家政务,主持之选自当伏惟圣裁。”
“臣等附议。”
百官都不作推戴,纷纷开口支持李善长的建议。
朱元璋于是将目光投向李善长身后。
胡惟庸的面上顿时露出喜色。
“杨宪。”
当朱元璋口中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胡惟庸脸上的喜色顿时僵住。
而被点了名的杨宪则快步走出,作揖。
“臣在。”
“韩国公需要安养,那这段时间就由你来暂代中书左丞一职吧。”
杨宪激动颤抖,却是开口推辞道:“臣才疏学浅,恐难当此职,还请皇上慎度。”
“无碍,只是让你暂代罢了,等什么时候韩国公身子好了,你再做回本职。”朱元璋定下此事:“以后你有拿不准的事要记住多去韩国公府上请教。”
杨宪立即领命。
“是,臣一定谨记圣训,勤勉做事,断不敢辜恩。”
朱元璋便看向李善长。
“韩国公觉得可否?”
“皇上圣明。”
“那韩国公快歇回府安养吧。”
“臣告退。”
目送李善长离开,朱元璋这才继续开口。
“朕决议出兵收复陕西的事五军府议的如何了?”
“回皇上,眼下只有主帅人选悬而未定。”徐达出班答话:“一应粮秣辎重,兵器甲胄俱已备齐。”
闻言,朱元璋满意颔首:“甚好,那么这主帅人选,魏国公可有属意之人。”
徐达言道:“臣并无属意之人,不过臣觉得,那王保保避居陕西惶惶如丧家之犬,而我大明兵精将勇,无论择谁为帅,平定都是易如反掌。”
“看来魏国公很有信心。”朱元璋哈哈一笑:“好事,咱大明的好儿郎就要像魏国公这般有信心,既然如此,那朕就不点将了,哪位卿家有信心的可以自告奋勇。”
说完目光投向武官班列。
陆仲亨第一个站了出来:“皇上,臣愿意去。”
“臣也愿意。”唐胜宗紧随其后。
“皇上,臣请命。”常茂也站了出来。
请命领军者众多,朱元璋很是开怀的大笑三声,随后点了蓝玉的名字。
“蓝玉。”
班列中的蓝玉连忙站出:“臣在。”
“怎么你不发一言啊,莫非不想担此任?”
“回皇上,臣自觉年少才疏,因此最近一直在家闭门精读兵法。”
“不错。”朱元璋满意颔首:“读书是好事,既然如此,那朕就不问你了,姬五六。”
“啊?臣在。”
姬五六没想到会被朱元璋点了名字,因此赶忙走出:“臣在。”
“你怎么不请命?”
“皇上,臣没带过兵啊。”
姬五六直接言道:“您让臣听调听宣还成,这单独领军,臣怕干不好,所以不敢。”
“那你想去不想去?”
“臣。”姬五六凝语,弱弱说道:“臣能说实话吗?”
“大胆直言。”
“臣不太想去。”姬五六硬着头皮说道:“臣的贱内快要生了,臣想在家守着媳妇。”
“胡闹。”
朱元璋顿时愠怒道:“你是我大明的将军,怎么能如此没有志气,收复故土乃男儿使命,难道还比不上你媳妇生孩子吗。”
姬五六被骂的面酣耳热,赶忙跪地。
“臣粗鄙不文,得有今日全靠着侥幸跟随在皇上和开平王麾下立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功劳,是故臣更加不敢领兵,臣一人荣辱无碍,但若是耽误了皇上和社稷大业,臣纵是粉身碎骨也难偿报。”
“朕不想听你说这些虚话狡辩,你说虚话的本事还嫩着呢。”
朱元璋叱问道:“朕只想知道,这陕西你去还是不去。”
“臣可为副将。”姬五六忙道:“冲锋陷阵、摧城拔寨臣皆愿为先锋。”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朱元璋气乐了:“你不愿意朕就偏让你去,魏国公。”
徐达看了一眼姬五六,抱拳:“臣在。”
“出兵的事你来安排吧,加姬五六征虏大将军,统军八万收复陕西,耿炳文、宋晟为副将,傅友德为总兵官。”
“是。”
应下后,徐达看向姬五六:“沧城伯还不领旨。”
“臣,领旨。”
姬五六满心苦涩的应下这份差事。
皇帝真是奇怪,人家越是不愿意干的事非要人家做,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