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推进与整合组织:科学理念、规划实施与整合发展
- 丁志伟
- 4947字
- 2024-05-21 15:07:19
三、成长基础
(一)地理区位的“天时”
“中原”之名因其横跨中国中部黄淮平原而得,此外,中原地区的主体部分河南省正处于九州之中,素有“中州”之称。“逐鹿中原”“中原系民心,中原支国脉”都是对中原“天下之中”地理位置、交通区位和军事重要性的最好例证。中原地区正位于国家地图版块的“心脏”部位,古往今来就是一块宝地,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由于中原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表征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表征中国,所以经常被冠以“中国经济社会的缩影地区”。中原地区的强盛与其区位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因其地处沃野平原,背靠秦岭、太行,濒临悠悠黄河,通达四面八方,所以东西南北文明于此交汇,天南海北商客于此互通,其显耀的地位促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优越的地理区位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使其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三千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或军事中心,因此“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概括了河南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了中原地区“天地之中”的优越性。
由此可见,中原城市群在地理区位上存在天然的优势,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在文化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中”文化,因此中原地区依托“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加强核心城市与中原经济区、中原文化区的协同和共鸣,形成地域相连、山水相依、经济协作、文化认同的地域综合体,也就有了建设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基础。然而,中原地区的人们长期从事农耕生活,小农意识明显且观念有时候相对闭塞,因此相较于东部沿海发达的地区,创新意识不足,经济转型的节奏不快,各项建设的步伐相对滞后。中原城市群若想取得高质量的发展和整合,必须把城市之间的板块凝聚力激活,加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步伐,寻找跨越式发展路径助力前行,才能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的城市群建设中取得新的成绩。
(二)交通串联的“地利”
交通不仅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城市之间输送客流、物流的重要通道,更是城市体系串联和经济社会往来的核心支撑,因此交通又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中原城市群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其交通便利,素有“九州通衢”之称。河南省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主体,尤其以郑州为核心的都市区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区,正位于陇海线、京广线黄金十字大交叉处,也是高铁纵横交汇的核心区。同时,京九、焦柳等干线纵贯南北,宁西干线横穿东西,形成全国交通运输的“中原交汇”。在全国高铁“八纵八横”主通道的基础上,河南省凭借京广线和徐兰线“十”字形骨架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正在加速形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同时也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不仅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主枢纽城市,而且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近年来,郑州正在加快市内地铁规划建设的速度,也十分重视与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如今,郑州市不仅在陆地上发挥着交通优势,也在积极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正在建设以航空运输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中心,促进了航空、铁路、公路“三网”深度融合发展,城市、城际、区际和国际客货流的高效集疏、中转、分拨、配送,未来必将会形成国际化、立体化的交通枢纽,进一步助力中原城市群城市间的高效联系。
(三)共谋发展的“人和”
为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和促进中原崛起,把河南打造成一个经济高质、社会和谐的强省,全省人民上下一条心,同心谋发展、同力建中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河南省直面现实、攻坚克难,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务实发展、协调发展,致力于“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谋发展,带领着中原儿女极大地改善了中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形成了以郑州市为中心带动的区域发展战略,也得到了诸多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支撑。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经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指出其定位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201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其发展战略定位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复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其战略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一批国家战略规划获批,河南省战略叠加效应更加凸显,综合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当前,河南正在奋力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也是全体中原儿女勠力同心、共同上进精神的积极体现。上述战略、政策、局面的取得,是一亿中原儿女的共同努力结果,是中原人民上下一心、同心协力、共同上进的结果。现如今,河南省大力培育本土人才,鼓励高级人才返乡创业,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到中原城市群建设中来,以依靠自身力量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并努力实现“三化”协调和“四化”同步,建设好中原地区这片沃土,以实现中原儿女共同的心愿——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谱写更加绚丽的中原建设新篇章。
(四)历史发展的“积淀”
古往今来,中原是诸多代表性文化的发源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历史长河中经济社会发展脉络的印迹之地。河南省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孕育地,延续着千年来的文脉遗存和历史变迁,成就着“悠且长”的时空轴和人文轴精神内核。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是以河南省为中心不断发展演变的。从夏商周三代到隋唐宋,中原参与了中国大部分的历史进程,是名副其实最早的华夏核心人类活动区。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省占据四席,分别是郑州、开封、洛阳、安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河南省是农耕文明的至高地、元典思想的诞生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地、四大发明的发端地、炎黄子孙的祖根地、文学艺术的昌盛地,河南省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其地域优势、文化内涵、精神传承等,使得悠悠中原自古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比较突出的地理与文化优势。此外,中原地区的人文景观也格外的丰富,围绕着这片区域建设的都城数量也较多,所以中原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较高,且多数县、镇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历史的沉淀为今天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留下了城镇发展的基石,也为中原地区的城镇体系建设塑造了基本的轮廓。如今中原地区正以郑州市为核心,以原有的一些城镇格局和现有的交通体系、城镇体系为支撑,加强与周边的城市的互动、联动,助力中原城市群现代化城市建设。除了历史文化的沉淀外,当今城市群的发展更需要各部门之间高度密切联系,也更需要城市借助于现代化交通方式加强联系,因此,未来的中原城市群建设,需要其内部城市进一步聚合,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内部的联系强度,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的方式,突出出中原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使其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品质更具中原韵味。此外,区域内部的紧密联系需要在文化上有高度的认同感,这就需要弘扬并传承优秀的中原文化,打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加强城市文化生态保护,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从而构建具有历史沉淀、个性鲜明的中原城市群。
(五)空间整合的“聚力”
当今,国家级城市群的规划大多是跨区域进行的,如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等,因此,中原城市群若想实现国家级的跃升和贴上现代化城市圈的标签,必须联动周边区域进行跨区域整合,才能在国家板块经济的竞合中占有一席之位。空间整合是一个与建筑学和系统论相关的复合衍生概念,重点强调在核心要素的支撑下有机组合和功能提升,因此,在空间整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构建和完善城市—区域的联动发展机制,在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下,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进行整合,通过合理分工协作而承担不同的功能,克服单个城市在资源空间等方面的不足,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单个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从而实现共同协调发展。
从空间上看,中原城市群位于全国经济的地理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沟通和促进全国各经济区交流合作的中枢之地,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原城市群的初始范围是以郑州市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和焦作等九个城市,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后,中原城市群承载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重任,将范围扩大为以河南为中心的五省,不仅包括河南全部的18个省辖市,还包括安徽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的12个市。单从区域范围看,中原城市群的协调难度就非常大,加上跨区域联动的行政壁垒、区域竞合等,使得中原城市群的空间整合之路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尽管如此,经过多年来对其城市、区域空间资源的整合,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配置,在加强区域沟通和合作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原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未来的空间整合之路上,依然需要借助核心城市的影响、区际之间的联动、跨区域的协作,甚至需要迈出更大的步伐,因此未来在持续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之中,要以空间整合的基本原则、核心理念为基本准则,优化城市之间的组合方式和布局结构,提升城市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进而以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现代城市体系支撑空间整合。
(六)国家战略的“倒逼”
中原地区在历史上曾是群雄逐鹿之地,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不临江、不靠海、不沿边的板块优势不再明显,甚至形成了中原坍陷、凹陷的说法。然而,勤奋上进的河南人一直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内陆省份的发展之道,探索出了一条不以牺牲生态与环境、粮食与农业,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支撑、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工业化为动力的现代化新路子,也获得国家一些战略的叠加支撑,加快了中原崛起的步伐。然而,在2011年之前,中原城市群周边的省份获批了很多国家级的城市群支撑战略,如湖北的武汉都市圈、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山东的蓝色半岛经济区等,唯独河南省缺乏国家级的区域板块支撑战略,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带动、区域整合效应等亟须进一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召开多次重大议题、学术会议,加上外界的各种宣传效应,以及中原儿女的民心所向,确定了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在诸多要素的支持下,2011年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国务院指导意见出台,2012年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2016年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出台,使河南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国务院关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使得中原城市群成为继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后的第七个国家级城市群,也使得中原地区有了跻身国家级竞争的区域战略支撑。目前,国家的发展战略除了围绕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展开外,也逐渐开始给予位于中西部的一些城市群政策支持,其中很多规划和文件明确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其区域增长极的各种经济社会效应。近年来,国家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也提供了多项战略支持,为中原地区探索内陆开放型城市群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的良好平台,使得中原地区的国家级战略叠加效应更加凸显,也使得中原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正如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规划中的一些文字表述,推动中原城市群跨区域联动发展,有利于形成中国重要的人口和城镇密集区,释放中部地区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能;有利于增强战略腹地效应,打造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交通枢纽;更有利于河南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原城市群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