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四川龙门山中段的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地震持续了约2分钟。在这短短的瞬间,以汶川县映秀镇为震中,周围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时间,天崩地裂,不计其数的房屋倒塌,山体崩裂滑坡,道路隆起或沉陷,桥梁断开,交通阻断,通信瘫痪。数万条鲜活的生命被生生掩埋。

在漫天的灰尘中,到处都是断裂、崩塌、破碎,到处都是被埋压之人凄惨的哭叫声和求救声。成千上万的人一时之间陷入了恐慌、绝望、无助、窒息的氛围之中。倒塌的废墟遍布,大地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

此次地震,震级特别大,地震烈度特别高,地震波及的范围特别广,影响到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灾区范围纵贯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6个省(区、市)的23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受灾总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

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都造成了重大的破坏及损失。截至2008年9月25日,此次地震共有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4625余万人受灾,1510万余人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地震导致建筑物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种类之多,破坏之大,举世罕见。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计8523.09亿元,其中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经济损失为8451.36亿元。

汶川特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是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勇敢地挺起胸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精神长歌。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艰难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已历经10余年的岁月,却依旧鲜活地铭刻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

汶川特大地震是一次浅源性地震,震源深度为10~20公里,持续时间较长,加之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转换带上,因此造成的破坏尤其巨大,抢险救灾任务十分艰巨。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3分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启动了应急机制。在地震发生两个多小时后,成都军区的两架直升机冒雨起飞,前往灾区查勘灾情。

与此同时,灾区的9100名驻军部队官兵紧急出动,南北并进,奔赴救灾一线。

距地震发生不到10小时,12000余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了灾区。

在短短的几天内,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了超过11万兵力,是此次抗震救灾斗争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此次抗震救灾的过程,鲜明地彰显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生命高于一切,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是抢险救灾的首要任务。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点生还的可能,我们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救援部队等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截至2008年9月2日,成功抢救被埋压人员84017人,解救被困群众149万,创造了世界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地震过去仅仅两个星期后的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随后,中央决定,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19个援建省市视援建工作为己任,“要钱出钱,要人出人,要力出力”。四川全省21个市州中受灾较轻的13个市州,一边抗灾自救,一边伸出援手,主动承担起13个重灾乡镇的对口支援任务。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截至2011年4月,灾区重建农房190.85万户、城镇住房28.83万户,建成学校3839所,建成各类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2169个,建成各类基础设施项目5000多个,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灾后重建目标,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灾后重建的一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