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火鸡思维”

一只火鸡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打鸣、吃食,对此它已经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直到感恩节这天早晨,等待它的是突然被宰杀,事情朝着意料之外的方向急转直下。面对每一天,人们容易不假思索,过往的经验悄悄地接管了判断未来的方向盘。惯性思维压制了警醒的思考,新的危险容易被置之不理。

很多人不愿意相信东南亚或者印度对中国制造的替代性,这些地方的种种劣势被反复提及。然而,跨国企业正在考虑那里,以便躲避危险的地缘政治危机。越南和印度,是中国制造面临的两个极为典型的竞争对手。

越南的人口不足一亿,甚至不及河南一个省的人口数量。这种人口规模似乎让人很容易忽视它,认为越南无法形成一个足够大的劳动力市场。越南国土狭长,位于该国北部的首都河内和位于南部的胡志明市构成了两大经济中心。越南的供应链很难横向扩展,形成绵延不断的支撑,而且它非常依赖中国南方的供应链。基础设施、电力、劳动力组织纪律性不足等,容易让人忽略越南制造的重要性。

火鸡思维使人们忽略了正在发生的变化。越南并不能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全球制造中心。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全盘复制“中国制造”的成功经验,可能性都很低。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国家和地区交叉融合的供应链,会让大量的供应商迁移到那里。中国在越南的制衣厂所用到的化纤布边,有一部分来自日本东丽集团建在泰国的化工厂。填满一大张清单的全部选项会是缓慢的,但进度显然是可见的。

越南的增长并不缓慢,它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出口的桥头堡,最终目的地是欧美。经过纺织服装行业的大发展,越南也有了积极的目标。它正在布局医疗设备领域,寻求将其作为汽车和电子产品之外的第三大潜在制造业支柱。它制定了医疗器械市场的目标,在2030年可以满足40%的手术室设备的需求。越南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制造产业结构的升级战中表现得非常活跃。例如越南最大的房地产企业集团VinGroup拥有多项产业,在汽车、电子领域都成为越南制造的佼佼者。它旗下的VinFast电动汽车不仅在美国上市,还在墨西哥建立新的工厂。它与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公司也开始建立合资公司,共同生产精密零部件。能够参与顶级品牌的复杂供应链,是每个国家都要迈出的重要一步。而极具特色的是,大型本土企业站了出来,完成了与跨国供应链的对接。

“全球化经济+集中化制造”的范式正在被修改。未来的全球制造,不会再围绕着一个“拥挤的世界工厂”而展开。快速反应的本地市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都助推了分散式制造,世界各地的“分布式工厂”将开始繁荣。跨国公司未必会大规模撤离中国,但分散生产基地已经成为重要战略之一,这会削弱中国作为超级网络节点的优势。

为了应对中国的高效供应链,这些新工厂也找到一些现实的方法,“更多的库存”成为流行做法。库存很高,这是一种新的成本负担,对于在中国已经娴熟运营工厂的企业家而言,他们很难忍受这种浪费。但是,这就是供应链在迁移初期必然面临的阵痛。在越南,光伏组件制造商所使用的化学酸碱材料,在中国国内只需要备货一周的库存,更卓越的公司干脆做到零库存——背后依靠的是强大的供应链的支撑。而处于光伏产业发展早期的越南,组件制造商必须准备三个月的库存。只要下游供应商能够运转起来,供应链瓶颈就会被一点点消除。当化学酸碱材料工厂也搬到越南时,沉重不堪的高库存问题开始缓解,整个光伏产业的制造效率就会显著提升。

只要工厂的数量和规模在持续增加,就会带动供应链和技工的发展,不断生成新的能力。

大工厂会形成“领头羊效应”,吸引其他供应商的跟随。很多小工厂会逐渐围绕汽车整车厂来建立工厂。更多的企业一旦到来,就可以相互借力。池塘的水越来越多,除了大鱼之外,小鱼小虾也会让池塘生态丰满,生机盎然。

这些供应链的迁移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零敲碎打的单个企业行为,它呈现了集体移动的特征。超级工厂的模式开始遇冷,多元化供应链开始出现。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守卫并加强供应链,重新建立应对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