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雄心万丈

唐蕃古道不仅是中原王朝与吐蕃政权之间重要的经济线、文化线,也是二者相互军事征伐的军事运输与补给线。

鄯州作为唐蕃古道重要组成部分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交通节点。

处在槽型走廊中的鄯州在吐蕃攻唐的军事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吐蕃而言,占领鄯州就能掌握进攻唐王朝的主动权。

与此相反,对唐王朝而言,丧失鄯州将使陇右处于不保之地,丧失陇右将使关中地区失去西面军事保护屏障,将长安置于吐蕃军事攻击的危险境地。

当年李恽大父李祎就是为了防御吐蕃,方才创建了后世大名鼎鼎的神策军。

因此,唐后期鄯州的军事战略地位突出,成为唐蕃之间生死必争的军事要地。

也正是因为鄯州的特殊地位,是以陇右节度使的驻地也被设置在了鄯州。

不过李恽这折冲都尉的驻地却并不与陇右节度使在一个地方,而是在更西面的鄯城。

“鄯州城雄伟,不愧是重城。”

李恽骑马到高坡上,看着远处的鄯州城感叹道。

李瑄道,“说起来如今这鄯州城还是郡王殿下当年重建的呢……这城墙就有四丈高,护城河宽二十丈……”

李瑄当下就把鄯州城的情况报了出来。

李恽点了点头,“走!”

当下打马往鄯州奔去,众人赶忙跟上。

大约半个时辰后,李恽终于抵达了鄯州城下。

“来者何人!”

出示了证明,确认了李恽的身份后,守城兵士这才放李恽一行入城。

进入城后,李恽带着人直奔陇右节度使府。

“可是宁远将军当面?”

刚到门口,一名身穿五品常服的男子就迎了出来。

“在下正是李恽,不知公是?”

“某乃陇右节度长史,张匡,衙将已经在等着将军了”

中年男子自报身份。

他口中所说的衙将就是大名鼎鼎的哥舒翰。

“末将李恽,见过长史。”

李恽自然知道他,立刻拱手拜见。

“将军请随我来!”

很快两人就来到了正厅。

“将军,宁远将军李恽到了!”

“进来吧!”

李恽闻声跟着张匡进了大堂。

“这就是哥舒翰!”

“末将李恽拜见将军!”

“李将军果然年少有为啊……”

“比起哥舒将军,末将还差的远,以后还要请将军多多指教!”

“哈哈,李将军过谦了!”

哥舒翰并没有为难李恽,很快就让人给李恽办完了手续。

“以后这鄯城就拜托李将军了!”

“都是为国效力,只要李恽不死,这鄯城就不会有失!”

口中这样说着,但李恽却不自觉的想到了鄯城乃至鄯州的命运,安史之乱爆发后,因为陇右,河西镇之兵大部分被调走平叛,这就给了吐蕃人机会。

吐蕃人趁机对陇右、河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河西、陇右之地几乎全部落入吐蕃之手。

这鄯州也不例外,而且还成为了吐蕃进攻长安的桥头堡。

一直到唐末张议潮方才收回鄯州,可惜好景不长,张议潮死后,鄯州再次被夺。

一直到宋神宗时期方才短暂夺回,可惜的是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上台为相,竟然又转手以鄯州乃是蕃地把鄯州送给了西夏。

离开鄯州城,李恽一行又花了一日的时间方才抵达最终的目的地鄯城。

“下吏左/右果毅都尉张平/马汉拜见都尉。”

折冲府一众官吏簇拥着李恽进了府。

当天晚上李恽在自己的都尉府宴请了属下的各级军官。

宴会上众人也是其乐融融,这些军官多数也曾经是李祎的部下,与李辉、李瑄两人也相熟,是以很快也就打成了一片。

……

转眼之间已然过了半个月,经过这段时间,李恽也基本了解了如今鄯城和其周边的情况。

鄯州虽然军队众多,但李恽并没有指挥边军的权力。

他能够指挥的是鄯州的府兵,原本鄯州该有十营府兵,三千余人,但实际上只有不到两千人,而能战之辈更是不足一千。

“这才几年时间,这鄯州府兵竟然已经败坏到如此地步!”

李瑄面露恼怒之色。

这鄯州他心中也是有着特殊的感情的,他年轻时候就随李祎在此戍边,曾经与吐蕃进行了大小数十战。

李辉却是叹息一声,“府兵崩坏天下皆是如此,这鄯州好歹还有两千人,总比咱们初到犍为之时好吧。”

李恽笑着拍了拍李瑄的肩膀,“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咱们就从整顿本地府兵开始吧。”

……

李恽一向是雷厉风行的性子,很快就开始了对鄯州府兵的整顿工作。

他先是把府兵全部召集起来,经过一番挑选,李恽淘汰了其中的老弱,最后只留下了九百余人。

其余的一千多人,李恽则计划安排进行屯田。

鄯州虽然地处边境但土地还不错,适合耕种的地方其实不少。

当年李祎在鄯州之时,就曾经组织过屯田,只是这些年来,因为战事频繁再加上府兵的持续崩坏,这河中屯田也败坏下来。

鄯州境内主要有两条河,北面是湟水,南面黄河。

经过一番考量之后,李恽计划屯垦之地选在了北面的湟水与黄河之间的湟中谷地。

这一块区域在汉时就是有名的农耕区,当年就是羌人就是依靠这河湟之地养活了数十万之众。

大名鼎鼎的河湟义从就是从生活在此地小月氏人中征召的。

汉军彻底征服此地之后,也曾经在此进行过大规模的屯田,根据记载巅峰时期有三万余户。

当时还修建了大规模的水利系统,虽然因为长时间的荒废,许多水利设施都已经无法使用。

但毕竟基础还在,比起完全从头再来却是好了许多。

李恽选择在此实行军屯,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沿着湟水而上,就可以进入被吐蕃控制的西海之地。

为了更好的进行军屯,李恽打算把自己的驻地也搬到了河湟谷地。

……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此时的河湟之地,正处于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气温要比后世高许多,也不见后世的干燥,反而颇有些后世江南之地的湿润。

“真是一处善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