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来自欧洲的信

陈安德得令后,将手中的布包打开,里面是一个折叠的油纸。

他将油纸打开,里面又是一张折叠的普通纸张。

再打开普通纸张,里面是两封信件。

看到陈安德在信件外面包了这么多层,朱慈煊明白对方十分爱护这两封信件。

陈安德用双手将手中信件呈交给皇上。

接过两封信件,朱慈煊仔细看了看信封表面。

显然历经数年,信封已有了岁月的痕迹,显得有些陈旧。

但在陈安德的细心保护下,信封没有破损,更没有开封的痕迹,保存的十分完整。

信封上面写着两种文字,一种是外语,另一种是汉语。

朱慈煊学过英语,还过了英语六级,但对其他外国语言就一窍不通了。

两封信封上的外语都不是英语,所以他只能看上面的汉字。

他拿起第一封信件,上面显示写信人是教皇亚历山大七世。

朱慈煊小心翼翼的打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件仔细阅读。

信上的文字也是两种,一种是外语,另一种是汉语。

仔细读了一遍,却见上面写的都是官话套话,大体就是感谢明朝皇室信仰基督教,上帝会保佑你们云云。

对于朱慈煊最为关注的军事援助方面,便是没有任何提及。

只是稍微提及在亚洲的各国基督教徒要支持大明,为明军提供便利。

显然,这封信只能给自己“精神鼓励”。

于是,朱慈煊拿起第二封信封,上面显示这是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所写。

打开后,同样是两种文字。

朱慈煊认真读了一遍,发现里面的内容和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差不多,大都是官话套话,对自己的帮助不大。

不过总体上要比教皇的信件实用一点,因为它确实提及到了军事援助的事。

信上说如今葡萄牙刚刚从西班牙独立,经常遭到西班牙人的进攻,所以无力派兵支援明军。

但是,等到葡萄牙彻底击败西班牙人,让对方承认自己独立后,便会派军帮助大明。

根据朱慈煊对于历史的记忆,葡萄牙的独立得到西班牙的认可要等到1668年,离现在还有6年。

最关键的是,不用等到六年后,六年前若昂四世就已经去世。

等到1668年,葡萄牙国王的继任者还会不会遵守若昂四世的诺言,恐怕不太好说。

所以,这个军事援助是够呛可以得到了。

好在信里还提到了另外一个援助。

若昂四世让在亚洲的葡萄牙殖民者要多多帮助明军,尤其是为其提供火枪、火炮,以帮助大明复国。

除此之外,若昂四世还提到葡萄牙舰队也要在海上帮助明军。

显然,对于这个援助,朱慈煊很感兴趣。

在这个时代,西方科技已经开始领先东方。

虽然领先的不算多,但在军事科技方面,往往领先一点点就可以改变战局。

所以如果能多搞点葡萄牙枪炮,还是不错的。

最主要的是,欧洲海军科技领先东方更多,如船体结构、大炮、作战阵型等。

如果可以获得一些欧洲海军科技,对于大明海军的建设可谓十分有利。

想到这里,朱慈煊问陈安德道:“你们之前去过澳门,那里的葡萄牙人有没有按照他们国王的命令帮助你们?”

陈安德摇摇头:“这些下地狱的家伙,完全忘记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他们为了和鞑虏做生意,即使我们提到他们国王的命令,他们也不愿意帮助我们。”

听到澳门的葡萄牙人不愿意帮助自己,朱慈煊的脑子开始快速转动:

“葡萄牙强盛的时间是在15、16世纪,如今已经17世纪,葡萄牙早已衰落。在东方,葡萄牙更是被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吊打,殖民地越来越少。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葡萄牙人在东方应该只剩下两块殖民地:一块是中国澳门,另一块是帝汶岛。

“澳门地区的葡萄牙人是指望不上了,他们压根就不愿意帮助自己。

“所以,只能看帝汶岛上的葡萄牙人愿不愿意遵守他们国王的命令了。”

于是,朱慈煊又问陈安德道:“爱卿到欧罗巴这么多年,可懂弗朗机人的语言?”

陈安德回道:“臣自然是懂弗朗机人语言的,而且还会写他们的字。除此之外,臣还懂红毛夷语、义大利语等。”

听到陈安德懂这么多欧洲国家的语言,朱慈煊心中大喜。

以后和欧洲人交往,还得靠他。

“好,好呀,陈爱卿真乃国之栋梁。”朱慈煊夸奖道:

“爱卿在外游历十数年,辛苦不已,你先下去休息,待你休息好,朕定会好好奖励你。”

“遵命!”

陈安德领命后,便跟着一名明兵离开。

他这些年来一直在外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十分辛苦。

如今终于找到大明皇帝,完成自己的使命,觉得自己了却一件心愿。

所以在被安排到一间房屋后,便躺在床上休息,睡的十分安心,十分香甜。

这一觉,他便睡到第二天中午,显然是太疲惫了。

等他醒后,朱慈煊再次召见他。

先是给他升了官,然后奖赏了他大量财物,以褒奖他十三年的“外交之旅”。

待奖励完毕后,朱慈煊让他向大明将士讲述自己在海外的见闻。

大明将士大都连南洋都没去过,就更别提中东、欧洲了。

所以听到这些见闻,都是震惊不已,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向往、好奇的表情。

倒是皇帝朱慈煊似乎没怎么感到惊讶,甚至还能为大家讲一些连陈安德都不知道的事情。

看到皇上知道的这么多,别说是普通将士了,就是陈安德也是震惊于皇帝的“见多识广”。

而朱慈煊表示这些都是太祖托梦告诉自己的。

听到此,众人对“太祖托梦”的传说更信了几分,对光复国土的自信心也大大增长。

正当将士们谈天论地,高谈阔论之时,前方的船只一阵骚动,将士、百姓们似乎都在欢呼、大喊大叫。

听到声音,朱慈煊等人也走出房间,来到甲板。

往远处一看,却见不远的地方,显现出一片蔚蓝。

那是大海的颜色!

印度洋,我们大明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