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 胡真 吉广庆主编
- 856字
- 2024-06-12 18:49:03
二、心理健康概述
早在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指出:“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之后,世界著名的激励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从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2022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报告指出,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死亡人数已经超过战争和自然灾害致死人数之和,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其中,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心理危机及自杀不容忽视。
早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就给出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可以看出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定义有相同的地方,后者所指的心理健康也包括了“生理、心理、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的意义。
1.生理方面 是指个体身体状况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没有疾病,各项生理功能在正常范围之内,没有不健康的体质遗传。大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健康的身体,特别是健全的大脑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个人的意识、情感和行为才能正常运行。如果身体不健康,特别是大脑不健康,往往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
2.心理方面 是指个体对自我持肯定态度,具有自我认知的能力,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优缺点,并主动丰富自我体验,与环境相适应,在人际关系上良性互动。同时,现实中的自己既能顾及生理性的需要,又能顾及社会道德方面的要求,能积极调适心理状态,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3.社会行为 是指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个体行为符合生活环境中的文化常模而不离奇古怪,所扮演的角色也符合社会要求,并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可见,心理健康是个体一种持续且高效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知、情、意、行的统一,以及人格的完善和社会适应良好。据此,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分为4个等级:即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