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提要:本篇说明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序变化规律以及人应如何适应它,以调养五脏神志的意义。“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预防疾病,长保健康的一种思想。这种预防思想,就是在今天,也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注释】

①春三月:指农历的正、二、三月。按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②发陈:推陈出新的意思。

③万物:古人常指草木。

④广步:缓步、漫步之意。

⑤被发缓形:被,通“披”。缓形,松解衣带,使形体舒缓。

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象征顺应春阳生发之气的神志活动;杀、夺、罚,指与春阳生发之气相悖的神志活动。

⑦寒变:夏月得病之总名。

⑧奉:供给的意思。

【白话解】

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生机发动,草木欣欣向荣,为适应这种环境,人们应当夜卧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开束发,舒缓形体,以便使神志随着生发之气而舒畅,要顺应生发之气的神志活动,而不要逆着生发之气的神志活动,才与春阳之气相适应,这就是春天的养生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就会伤肝,到了夏天,就要发生寒变的病,这是由于春天生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天盛长的条件也就差了。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注释】

①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月。按节气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②蕃(fán繁)秀:茂盛。秀,华美。蕃秀,草木繁茂,华美秀丽。

③天地气交:天地阴阳之气,上下交通结合的意思。

④华实:开花结果。

⑤华英:指人的容色。

⑥痎(jiē皆)疟:疟疾的总称。

【白话解】

夏季的三个月,是草木繁茂秀美的季节。大自然中阴阳之气上下交通结合,各种草木开花结果,为适应这种环境,人们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要使心中没有郁怒,容色显得秀美,并使腠理宣通,夏气疏泄,精神饱满地与外界相适应,这就是适应夏天“长养”的道理。如果违反了这个道理,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就会患疟疾。这是因为夏天长养的基础差,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也就差了。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注释】

①秋三月:指农历的七、八、九月。按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②容平:指草木形态到秋天已达成熟阶段。

③兴:起。

④飧(sūn孙)泄:完谷不化的泄泻。

【白话解】

秋季三个月,是草木自然成熟的季节。天气劲急,地气清明。在这个季节,人们应当早卧早起,和鸡活动时间相仿,使意志保持安定,从而舒缓形体。但是,怎样使意志保持安定呢?主要是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得到匀整。这就是适应秋天收养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会损伤肺气。到了冬天就要生飧泄病,这是因为秋天收养的基础差,供给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注释】

①冬三月:指农历的十、十一、十二月。按节气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②闭藏:是生机潜伏的意思。

③坼(chè彻):裂开。

④使气亟夺:气,指“阳气”。亟,通“极”,有藏的意思。

⑤痿厥:四肢枯瘦,软弱无力。

【白话解】

冬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寒凉的天气,使水结冰,地冻裂。这时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睡晚起,一定等到太阳显露时再起床。使意志如伏似藏,好像心里很充实,又好像已经得到满足。还必须避开寒凉,接近温暖,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使阳气藏而不泄。这就是适应冬天藏伏的道理。如果违反了这个道理,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就要得痿厥病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冬天闭藏的基础差,供给春季生养的能力也就差了。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注释】

①天明:天蒙。阴霾晦暗。

②不精:精,通“晴”。不精即不晴。

③数(shuò朔):屡次。

④天地四时不相保:春、夏、秋、冬不能保持阴阳变化的正常规律。

⑤未央:未到一半。

⑥奇病:重病。

【白话解】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天气潜匿清净光明的景象,永远无尽,所以万物能长存而不能去。如果天气阴霾晦暗,昼不见日,夜不见月,邪乘虚窍而入,酿成灾害。因而流畅的阳气,就会闭塞不通;沉浊的地气,反而遮蔽光明。云雾弥漫不晴,那么,地气不得上应天气,甘露也就不能下降了。甘露不降,草木就枯槁,而不会茂盛了。再加上贼风屡次到来,暴雨不断袭击,春、夏、秋、冬不能保持相互间的平衡,与正常的规律相违背,这样的话,万物长不到一定程度便都夭折了。只有圣人能够顺应自然变化,注意养生,所以身体没有重病。如果万物都不失保养之道,那么它的生气是不会衰竭的。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少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太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背〕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注释】

①肾气独沉:谓肾气衰惫。

②四时阴阳:指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变化和一年阴阳变化规律。

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保养心肝,秋冬保养肺肾。

④坏其真:真,有“身”义。即坏其身。

⑤内格:关格,古病名。

【白话解】

如果违反了春天之气,那么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使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如果违反了夏天之气,那么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就会发生心动的病。如果违反了秋天之气,那么少阴之气就不能收敛,就会使肺气燥闷。如果违反了冬天之气,那么太阴之气不能潜藏,就会使肾气衰弱。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顺应这个规律,在春天、夏天保养心肝,在秋天、冬天保养肺肾,以适应养生的根本原则。假如违反了这一根本原则,便会摧残本元,损坏身体。所以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由来,死生的本源。违背它,就要发生灾害;顺从它,就不会得重病。这样才可以说掌握了养生规律。不过这个养生规律圣人能够奉行,愚昧的人却会违背它。如果顺从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生存,违背阴阳变化规律,就会死亡;顺从这个规律就会安定,违背了它,就要发生祸乱。如果不顺从阴阳四时的变化而违逆它,就会生病,病名叫关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兵〕,不亦晚乎?

【白话解】

所以圣人不治已发生的病而讲究治未发生的病,不治理已形成的乱,而注重在未乱之前治理。假如病已形成以后再去治疗,乱已形成以后再去平治,打个比方,这就好像临渴才去掘井,临战才去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