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指导用书(下册)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 8289字
- 2024-06-21 19:03:08
第三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要点一 主要病原体及临床表现
1.主要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常见有鼻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埃可病毒及腺病毒等。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多为继发,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多见。
2.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程度相差较大,与年龄、感染病原体和机体抵抗力有关。轻症病例仅有鼻部症状;重症病例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如中耳炎、风湿热、心包炎、骨髓炎等疾病。上感分为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
◎要点二 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小儿感冒发生的原因,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寒、热、暑、湿、燥邪等。小儿肺常不足,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外邪易于乘虚侵入而发为感冒。外邪客于肺卫,导致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喷嚏及咳嗽等症。因此,小儿感冒的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亦常累及肝、脾等脏。
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瘟解毒。治疗兼证,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
◎要点三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
特殊类型上感:①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流涎、咽痛等。体检时可见咽部红肿,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可见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约1周左右。②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7型所致。好发于春夏季,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体检时可见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约1~2周。
◎要点四 常见兼夹证(夹痰、夹滞、夹惊)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一)常见兼夹证的中医病因病机
1.夹痰 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则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此为感冒夹痰。
2.夹滞 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有饮食不节,致乳食停积,阻滞中焦,则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此为感冒夹滞。
3.夹惊 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易致心神不安,睡卧不宁,惊惕抽风,此为感冒夹惊。
(二)治疗原则
(1)夹痰 偏于风寒者,治以辛温解表,宣肺化痰;偏于风热者,治以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2)夹滞 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3)夹惊 解表兼清热镇惊。
◎要点五 中医辨证论治
(一)主证
1.风寒感冒
证候: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
证候: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
证候:发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泛恶,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指纹紫滞。
治法:清暑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4.时邪感冒
证候: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高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痛,心烦,目赤咽红,肌肉酸痛,腹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黄,脉数。
治法:清瘟解毒。
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二)兼证
1.夹痰
证候:感冒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2.夹滞
证候: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3.夹惊
证候:感冒兼见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骤然抽风神昏,舌质红,脉浮弦。
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细目二 肺炎
◎要点一 常见病原体及发病机制
1.常见病原体 发达国家中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其中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因。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婴儿衣原体感染有增多的趋势。
2.发病机制 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当炎症蔓延到细支气管和肺泡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变窄,导致通气功能障碍;肺泡壁充血水肿,炎性分泌物增多,导致换气功能障碍。通气不足引起缺氧和CO2潴留,导致PaO2降低和PaCO2增高;换气功能障碍主要引起缺氧,导致PaO2降低,为代偿缺氧状态。患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强,呼吸辅助肌参与活动,出现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同时心率也加快。缺氧、CO2潴留和毒血症,可导致机体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
◎要点二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小儿外感风邪,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之令不行,致肺被邪束,闭郁不宣,化热烁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从而出现咳嗽、气喘、痰鸣、鼻扇、发热等肺气闭塞的证候,发为肺炎喘嗽。其病机关键为肺气闭郁。
◎要点三 临床分类方法
1.病理分类 按解剖部位分为: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其中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多见。
2.病因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原虫性肺炎;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如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 病程<1月者,称为急性肺炎;1~3个月称为迁延性肺炎;>3月者称为慢性肺炎。
4.病情分类
(1)轻症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无全身中毒症状。
(2)重症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亦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要点四 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1.支气管肺炎 起病急,发病前多数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以发热、咳嗽、气促为主要症状。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也可表现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新生儿及体弱儿可表现为不发热;咳嗽较频,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有痰,痰色白或黄,新生儿、早产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气促多发生于发热、咳嗽之后,月龄<2个月,呼吸≥60次/分;月龄2~12个月,呼吸≥50次/分;1~5岁,呼吸≥40次/分。气促加重,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等。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若病灶融合,出现肺实变体征,则表现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管状呼吸音。新生儿肺炎肺部听诊仅可闻及呼吸音粗糙或减低,病程中亦可出现细湿啰音或哮鸣音。
2.腺病毒肺炎 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急骤发热,大多自第1~2日起即发生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至第3~4日多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的高热。咳嗽较剧,频咳或阵咳。呼吸困难多开始于第3~6日。重症者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及口唇甲床青紫。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初期听诊仅有呼吸音粗糙或干啰音,发热4~5日后方可闻及湿啰音。
3.合胞病毒肺炎 多见于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发热、咳嗽、喘憋为主要症状。约2/3的病例有发热,多为高热,最高可达41℃,高热时间大多为1~4天。咳嗽大多为干咳。中、重症病儿有喘憋,呼吸困难,出现呼吸增快、三凹征、鼻翼扇动及口唇发绀。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肺底部可闻及细湿啰音。毛细支气管炎在喘憋发作时,往往听不到湿啰音。
4.支原体肺炎 多见于年长儿,婴幼儿感染率也可高达25%~69%。发热、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热型不定,大多在39℃左右,热程1~3周。刺激性剧烈咳嗽为突出表现,有时阵咳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咯痰黏稠,甚至带有血丝。年长儿常伴有咽痛、胸闷及胸痛等症状。婴幼儿则起病急,病情重,常有呼吸困难及喘憋。肺部体征因年龄而异,年长儿大多缺乏显著的肺部体征,婴幼儿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有时可闻及湿啰音。部分婴儿可闻及哮鸣音。
◎要点五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及主要治疗方法
1.诊断标准 ①心率突然加快,婴儿超过180次/分;幼儿超过160次/分。②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③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④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尿少或无尿。具有前5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2.主要治疗方法 主要镇静、给氧,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轻心脏负荷。
◎要点六 抗生素药物选择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①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药物。②早期治疗。③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④足量、足疗程。⑤重症宜联合用药,经静脉给药。
◎要点七 中医辨证论治
(一)常证
1.风寒闭肺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
证候:初起证候稍轻,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稠黏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重证则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扇,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辛凉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闭肺
证候: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扇,喉间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4.毒热闭肺
证候: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扇,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5.阴虚肺热
证候: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气虚
证候: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二)变证
1.心阳虚衰
证候:骤然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或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或神萎淡漠,右胁下出现痞块并渐增大,舌质略紫,苔薄白,脉细弱而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2.邪陷厥阴
证候: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双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细目三 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疾病。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唇口青紫为特征。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剧。本病包括了西医学所称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本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初发年龄以1~6岁多见。大多数病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在正确的治疗和调护下,随年龄的增长,大多可以治愈。但如长时间的反复发作,喘息持续,难以缓解,甚至终身不愈。本病发作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及气候多变时易于发作。
◎要点一 西医发病机制
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是哮喘的基本病变,由此引起的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征。参与这些基本病损的形成过程有:
1.免疫因素 本病患儿都存在由免疫介质、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参与的气道黏膜病理改变过程。一方面是IgE介导的作用,过敏原与特异性IgE结合,引起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白三烯(LTs)、血小板活化因子、组胺、前列腺素等介质,使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支气管狭窄,发生哮喘;另一方面是非IgE介导作用,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能产生IL-5等细胞因子,IL-5可促使嗜酸性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并促进其分化成熟,延长其存活时间。在嗜酸性粒细胞颗粒内含有的碱性蛋白(MBP)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等,能损伤呼吸道及肺上皮细胞,使神经末梢暴露,从而形成气道高反应。
2.神经、精神因素 β肾上腺素能使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或同时伴有α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反应性增加,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促进哮喘发作。
◎要点二 中医病因病机
1.病因
(1)内因 肺、脾、肾三脏不足是哮喘形成的主要内因。
(2)外因 感触外邪(接触异物、异味及嗜食咸酸等)。
2.病机 其病机为外因诱发,触动伏痰,痰阻气道所致。小儿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调护失养,或病后体弱,导致肺、脾、肾三脏不足,水湿代谢异常,凝聚成痰,痰饮留伏于体内,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哮喘发病,主要是因痰饮久伏,遇到诱因,一触即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若痰气交阻气道加重,导致肺气闭阻,气滞血瘀,心血瘀阻,出现口唇、肢端发绀,甚则面色苍白,头额冷汗,肢冷脉微等阳气欲脱的危象。
由于感邪的不同,体质的差异,所以病性上又有寒热虚实的区别和转化。哮喘发作,若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动伏痰,则为寒性哮喘;若感受风热,夹痰内阻,痰热蕴肺,则为热性哮喘;若肺络痰热未清,又感风寒,可见寒热夹杂;若体质虚弱,外邪夹痰伏留肺络,又可成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哮喘反复发作,可以导致肺气耗散,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伤肺肾之阴,故在缓解期可出现肺、脾、肾三脏的虚损之象。
◎要点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
(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
(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
(5)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
2.鉴别诊断 哮喘需与肺炎喘嗽相鉴别。哮喘以咳嗽、哮鸣、气喘、呼气延长为主症,大都不发热,常反复发作,多有过敏史,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痰壅、气喘为主症,多数发热,两肺听诊以湿啰音为主。
◎要点四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依据及治疗
1.诊断依据
(1)持续咳嗽>1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2)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
(3)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过敏原(变应原)检测阳性可作辅助诊断。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2.治疗 因为发病机制与哮喘相同,都存在气道慢性反应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所以较长期地应用控制药物吸入激素或β2受体激动剂或长期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取得较好疗效。并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
◎要点五 西医治疗原则
采用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发作期,抗炎、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缓解期,应坚持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触发因素,自我保健。
◎要点六 中医辨证论治
本病在发作期以八纲辨证为主,缓解期以脏腑辨证为主。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治疗时当攻邪以治其标,并分辨寒热虚实,随证施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当扶正以治其本,治以补肺固表,扶脾益肾,调其脏腑功能;若虚中有实,虚实夹杂,则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一)发作期
1.寒性哮喘
证候:咳嗽气促,喉间哮鸣,咳痰清稀色白,呈黏沫状,形寒无汗,鼻流清涕,面色晦滞带青,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浮滑,指纹红。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2.热性哮喘
证候:咳喘哮鸣,声高息涌,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闷膈满,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秘结,舌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指纹紫。
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定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
3.虚实夹杂
证候:病程长,喘促迁延不愈,动则喘甚,面白少华,形寒肢冷,尿频或小便清长,伴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舌淡,苔白或腻,脉细弱。
治法:降气化痰,补肾纳气。
方药: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加减。
(二)缓解期
1.肺气虚弱
证候:面白,气短懒言,咳嗽无力,语声低微,倦怠乏力,容易出汗,反复感冒,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肺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2.脾气虚弱
证候:面色虚浮少华,食少脘痞,大便不实,倦怠乏力,痰多而咳,舌淡,苔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3.肾虚不纳
证候:面白少华,形寒怯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动则心悸气促,遗尿或夜间尿多,小便澄清,舌淡,苔薄白,或舌红,苔花剥,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固本。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要点七 急性发作期西医治疗
1.吸氧 用面罩或双导管吸氧。氧气浓度以40%为宜,每分钟约4~5L。
2.β2受体激动剂 首选吸入治疗。将β2受体激动剂药液放入雾化器中,用空气压缩泵加氧吸入,第1小时可每隔20分钟吸入1次,以后每隔2~4小时可重复吸入,病情好转后,可每隔6小时吸入一次。
3.静脉用药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危重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应尽早使用。甲基泼尼松龙每次1~2mg/kg,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每4~6小时静脉滴注一次。好转后可口服泼尼松。静脉滴注氨茶碱可作为治疗儿童危重哮喘的一种选择。
儿童危重哮喘经氧疗、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应及时给予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对未做气管插管者,慎用镇静剂。
细目四 反复呼吸道感染
◎要点一 诊断标准
1.年龄0~2岁,上呼吸道感染每年7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3次;年龄3~5岁,上呼吸道感染每年6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2次;年龄6~12岁,上呼吸道感染每年5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2次以上。
2.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1次至少要间隔7天以上。
3.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足,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不足者需观察1年。
◎要点二 中医病因病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造成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又作,往复不已之势。其发病机理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禀赋不足,体质虚弱 若父母体弱多病或在妊娠时罹患各种疾病,或早产、双胎、胎气孱弱,生后肌骨嫩怯,腠理疏松,不耐自然界中不正之气的侵袭,一感即病,父母及同胞中亦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2.喂养不当,调护失宜 人工喂养或因母乳不足,过早断乳,或偏食、厌食,营养不良,脾胃运化力弱,饮食精微摄取不足,脏腑功能失健,脾肺气虚,易遭外邪侵袭。
3.少见风日,不耐风寒 户外活动过少,
日照不足,肌肤柔弱,卫外不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弱,犹如阴地草木、温室花朵,软脆不耐风寒。一旦形寒饮冷,感冒随即发生,或他人感冒,一染即病。病后又易于发生传变。
4.用药不当,损伤正气 感冒之后过服解表之剂,损伤卫阳,以致表卫气虚,营卫不和,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多,卫阳不能外御而易感。药物使用不当,损耗小儿正气,使抵抗力下降而反复感邪不已。
5.正虚邪伏,遇感乃发 外邪侵袭之后,
由于正气虚弱,邪毒往往不能廓清,留伏于里,一旦受凉或疲劳后,新感易受,留邪内发;或虽无新感,旧病复燃,诸证又起。
总之,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藩篱疏松,阴阳均较稚弱,复感儿则肺、脾、肾三脏更为不足,卫外功能薄弱,对外邪的抵抗力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一旦偏颇,六淫之邪不论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受,均及于肺。正与邪的消长变化,导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要点三 中医辨证论治
1.营卫失和,邪毒留恋
证候:反复感冒,恶寒怕热,不耐寒凉,平时汗多,汗出不温,肌肉松弛;或伴有低热,咽红不退,扁桃体肿大;或肺炎喘嗽后久不康复;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脉浮数无力,指纹紫滞。
治法:扶正固表,调和营卫。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证候: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黄少华,常自汗,厌食,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质淡红,脉数无力,指纹淡。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3.肾虚骨弱,精血失充
证候:反复感冒,甚则咳喘,面白无华,肌肉松弛,动则自汗,寐则盗汗,睡不安宁,五心烦热,立、行、齿、发、语迟,或鸡胸龟背,舌苔薄白,脉数无力。
治法:补肾壮骨,填阴温阳。
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