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大卓治疗心血管病经验撷英
- 段文慧 杜健鹏编著
- 884字
- 2024-06-14 15:54:39
第一章 辨治心血管疾病临证学术特点
一、重视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是对机体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机制的阐释。病因病机学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治病需“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同样是对疾病的认识,现代医学多从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物理或化学性因素及器官、细胞、分子、基因等方面的病理改变来阐释疾病。而传统中医学则将导致人体患病的因素概括为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外伤等,并采用审症求因、辨证求因或以效析因、取象比类、演绎推理等方法,阐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尽管两者认识病因的方法不同,但对象皆是患病机体,目的皆为求患病之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医病因病机学的发展和创新,经反复临床实践检验逐渐凝练升华。史教授在中医疾病现代病因病机研究方面,倡导宏观和微观结合,辨病和辨证结合,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例如高血压的病机,以往多认为以肝阳上亢为主,现代医学发现,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伤、血管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聚集等病理环节,而这些病理改变归属于中医“血瘀”的范畴。故史教授认为,高血压的病机多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肾亏虚,血脉瘀滞,血脉不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胸痹病机的认识可概括为“阳微阴弦”,即在正虚的基础上,痰浊瘀血痹阻心脉。而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肌坏死基础上发生心室重构,是导致心肌梗死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中医“毒”邪致病的特点(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直中脏腑和腐肌伤肉)有相似之处。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存在“毒”邪致病或瘀毒从化联合致病的病因病机,瘀血阻滞脉络,血行缓滞或不循常道,溢出脉外,瘀久不消,组织器官变性坏死,则蕴化成毒。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在血管内皮下沉积,并引起慢性炎症,逐渐形成自内膜突出的斑块而导致血管腔狭窄。史教授根据这一病理特点,提出动脉硬化“痰瘀互结,血管微癥瘕”的认识,采用活血散结、化痰消癥法进行治疗,经临床验证有确切消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