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国家治理与经济发展
- 苏剑主编
- 2268字
- 2024-06-28 18:48:59
第一篇 长期发展
本篇由7篇文章构成。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经济发展:任务、挑战与应对方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在即。面对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需要明确经济发展的四大阶段性任务:“十四五”末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35年人均实际GDP较2020年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50年人均实际GDP较2020年翻两番,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过在此过程中,中国将面临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矛盾、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较快下滑以及外部环境趋于复杂四大挑战。为此,中国需要从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合理规划发展路径、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加快推进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四个维度构建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方略。
《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梳理与总结了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的设想是国民革命胜利后建立单一的公有制。在战争年代,由于根据地和解放区主要在农村,党对所有制结构的探索与实践主要集中在土地问题上。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化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所有制形式和结构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引进外资和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逐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新的概括,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两个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结构。这种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的探索和成长过程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新发展格局解析》通过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地位、发展条件和战略部署进行解析,提出新发展格局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经济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和战略调整的与时俱进精神。通过分析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说明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是事关我国经济全局的战略决策与深层次变革。通过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说明这个理论和战略的根本目标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通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以我国高质量、创新型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和外部发展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为中国未来15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让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的可持续性研究进展》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如何维持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养老金制度涉及的问题众多,本文聚焦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两个角度来研究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首先,本文总结出了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次,本文结合代际和代内公平问题,探究了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与社会福利的关系。再次,本文从人口老龄化的两个直接原因——预期寿命延长与生育率下降两方面,综述了对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的冲击。最后,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
《从人口普查观察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新变化》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人口流动最新变化、主要动因和影响。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向保持基本稳定,中西部省会城市吸引力增强;人口省内流动明显增加但出现分化;流动人口老龄化、从业人口向非生产性服务业转移;流动人口消费“本地化”趋势增强,代际消费模式差异明显。大规模流动人口在延续人口红利的同时,其新变化也将影响我国消费结构和产业投资方向,加剧大城市与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分化,加大大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对此,应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通过规划和政策,增大和优化公共产品供给。
《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基于罗默经济增长模型梳理了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的数理逻辑,从理论上阐述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论研究表明,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且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均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的交互项显著为正,表明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为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应不断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水平,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注重“三个统筹”》提出碳中和宣示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深远意义,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要注重“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两步走”战略与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把握好能源革命的节奏。在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前,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的平衡,在2035年之后加速推进能源转型。二是统筹好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与灵活性电力资源供给,加快推进电力系统转型,搭建能源转型的另一重要支柱。避免可再生能源与火电“比翼齐飞”式的能源转型和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瘸腿”式的能源转型。三是统筹好能源系统与能源体制的“双转型”,构建基于市场的机制,而不是单纯地依靠行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