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刚柔并济,行稳致远
- 职场课:刚柔并济方能行稳致远
- 陈琳
- 2449字
- 2024-07-15 16:53:32
这是一本为职场新人、即将踏入职场的准新人,以及在职场打拼了两三年仍在苦寻发展方向的半新人量身定制的书。
人在职场走,谁没有过迷惘的时候?即便是行业资深人士、“白骨精”,也可能因为遇到新情况一时不知所措,更何况是羽翼未丰的职场新人、准新人、半新人。
一入职场,各种问题便接踵而来。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才能“稳定”发展?遇到发展“瓶颈”了要不要立马跳槽走人?和上司合不来、“怼”上了,被“穿小鞋”了该怎么办?遭遇企业不合理用工甚至是故意“挖坑”,有没有对应的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对入职前三年的“萝卜干饭”熬不住,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态?
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职场越发“卷”了。两三年前,人们还在为大厂的“996”工作制是否合理争论不休,没承想,不久之后,大厂纷纷裁员,校招名额缩减。还要不要进大厂的争论风头盖过了“996”话题。连名校高材生们都不得不开启“下沉”之旅,为一个烟草流水线上的岗位挤破头,研究生争相去小城镇当公务员,博士应聘城管,拿着高薪的程序员为了上岸裸辞考公、考研……让人不得不感叹,职场的规划、计划赶不上变化。
道路千万条,发展第一条。怎么才能走得顺、走得好,走出个出人头地,走出个硕果累累,是职场人要思考的问题。教育学中有所谓的发展“关键期”概念,其实,初入职场,正是职场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期。这段时期的各种抉择,对今后的职场之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走好这段路,其重要性毋庸多言。
但现下的情况是,纵然心中满怀丰满的理想,职场人不得不面对骨感的现实。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11月,全国16—24周岁城镇青年失业率达17.1%。而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在职人士捧牢饭碗已显艰难,就业情况严峻,职场情况多变,让欠缺阅历、技能稚嫩的职场准新人、新人和半新人处于被动地位。
笔者在多年的采访生涯中发现,很多人对职场的认知,不是来自工作中所见所闻,就是来自亲朋好友的辗转讲述,抑或是媒体报道的典型案例,以及难辨真伪的“野生”鸡汤文。
不成系统、零敲碎打的认知方式,让很多职场“打工人”在遇到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棘手问题时,仍然“手足无措”,甚至“慌不择路”,作出不理智的选择。
归其原因,一是缺乏处理应对实务的技巧,对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不甚清晰,不知道法律武器的正确“打开方式”。高智商的名牌大学研究生在就业之初被企业经营者忽悠签下阴阳合同,在劳动维权中吃了大亏,并非网文小说的桥段,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一些学校和学院为指导毕业生就业,在校园网站上挂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每个字固然都不陌生,但仅靠阅读法律条文,新人们就能在踏入职场后无师自通、学以致用了吗?不排除有特别优秀、聪明的毕业生可以做到,但多数学生急需专业人士指点。
二是当遇到职场上种种与切身利益相关问题时,因为缺少历练,受了委屈,形势所迫,没能抗住多方压力,吃了眼前亏却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但此后又因此心态失衡,聚焦于眼前的得失,犹如大赛中动作走形的运动员,“一步错,步步错”,满盘皆输。
但也不能一味把锅甩给青涩的职场新人。笔者曾请教过一位对工会、劳动维权熟稔的资深媒体人,这才发现,他对周末双休并非法定节假日,企业安排职工实行“大小周”并不违反劳动法的情况不甚清楚。更何况是初涉职场的人。
另外,与职场人、劳动者密切相关的法条“散落”在各种法律文件之中。人们常用的劳动维权相关法律,其实包括了《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而涉及更具体的问题,比如工伤,就有《工伤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还有不少地方出台的条例、办法,比如关于上海企业支付职工工资,就有《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而与之毗邻的浙江,也有《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民法典》也有内容涉及劳动者的权益、人格尊严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经济发展、各行业态快速更迭,让新职业、新行业、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传统行业有传统行业的“打法”,“新赛道”有“新赛道”的规则。中国社会结构的多样性、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观念与时代新兴理念的交织交融,造就了职场的丰富多彩、复杂多样。
互联网技术升级迭代,共享员工、灵活用工等新形态就业方式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用工关系,相关劳动维权争议出现,可能一时难以找到对应的法律条款对其进行解释。很多人忽然发现,每逢有职场“新物种”出现,一些原有的法条就不适用于判断和处理现下的新情况了。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只要社会还在发生变化,职场进阶的机会就仍然存在。但是,不确定性增加,变化越来越频繁,如何适应,对职场人来说是考验也是挑战。
笔者的观点是,无论职场如何变化,刚柔并济,永远是行稳致远的不变法则。刚,是守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柔,是职场待人接物的观念和技巧。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即便面对棘手问题,仍能理性、自如地用刚柔相济的手法处理,就是职场“江湖”中的高手。而成为这样不怕“风浪”的高手,如果没有高人从旁指点一二,恐怕要花很多年,多走不少弯路。
作为采写、编辑过众多职场报道,对职场有多年深入观察的前资深媒体人,笔者觉得有必要写一部职场“启蒙”书,用真诚的表达对初入职场“关键期”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各个击破,让读者对如何刚柔并济地“行走”职场“江湖”有基本概念和科学理解。
这本书,没有生搬硬套管理学、心理学的专业词汇,也没有机械教条的ABC。笔者精选了职场发展初期年轻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和话题,通过具有典型性、可读性、思辨性的职场故事和相关的法律条款,用过来人真实职场经历、遭遇和智慧(部分案例人名采用化名),接地气的语言,为年轻的职场人指点迷津、打气加油。
“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当职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我们能做的就是以正确科学的职场认知、从容的职场心态应对职场上的各种问题,在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拿出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进退有度,少走弯路,更快成长,更快成才。
变化不停,学习不止。你我共勉。
2022年5月28日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