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凡例
一、《毛詩詁訓傳》原書經注相間,本次整理時,予以重新排版。具體做法是:先列《詩序》,解釋《詩序》的鄭《箋》文字另起一行排版。經文按章排版,將毛《傳》、鄭《箋》按照原次序移至每章後,毛《傳》另起一行排版,鄭《箋》亦另起一行排版。
一、整理本書名改稱“毛詩箋”,以合叢書體例;各卷卷端題名則不做改動,仍稱“毛詩”,以保留原本面貌。每篇詩前原無標題,爲便於閲讀和翻檢,整理時增加了篇題。
一、經文之分章、釋義,凡毛、鄭相異處,整理時按慣例,以鄭爲準。
一、依叢書體例,整理時删去原書所附陸德明《釋音》。
一、工作底本(後簡稱“底本”)爲國家圖書館藏宋巾箱本《毛詩詁訓傳》。張元濟先生刊刻《四部叢刊》,所收《毛詩》即影印自此本而略加描潤。惟此本非盡善之本,且有鈔配與鈔補,其間頗有訛誤,故適當加以校勘。
一、參校本爲日本 足利學校本《毛詩正義》(後簡稱“足利本”)、五山版《毛詩詁訓傳》(後簡稱“五山本”)、清仿相臺五經本《毛詩》(後簡稱“相臺本”)、清 武英殿本《毛詩注疏》(後簡稱“殿本”)和阮元校刻的清 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本《十三經注疏》之《毛詩正義》(後簡稱“阮刻本”)。經、傳文字,通校以段玉裁《毛詩故訓傳定本》和竹添光鴻《毛詩會箋》。
一、爲盡可能地保留原本面貌,整理本保留底本中的異體字。但底本中明顯的訛字逕改,俗字一般改爲正字。
一、本書標點時,適當參考了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兩漢全書》本《毛詩詁訓傳》、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繁體標點本《毛詩正義》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毛詩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