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看着娘装好的这一书包花生,刘东来就想起杨老师,想起上师范的那些事。

他想起,毕业前的一个月,在师范的大教室里,他试讲过一节政治课,就是杨老师安排的。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讲课。那是一个专门用来排演文艺节目的大教室,雪白的墙壁,大白天,屋顶上所有的灯管,全打开,整个教室透亮而庄严。教室里没有课桌,一排排的小方凳子上,坐满了密密麻麻的学生,全神贯注地望着刘东来。那时,刘东来留着短短的寸头,穿着那件挂破了一个洞,自己又用线缝上的裤子,穿着那件发黄的白背心,一只手握着拳头,一只手拿着一根白粉笔,没有带书,也没有带教案,非常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他望着台下亲爱的同学。那是一张张熟悉的青春焕发的脸,那是一张张热情的对他投来期望的脸,那是一张张陪同他在这个校园里,共度过两年时光,叫他一生也难忘记的情同手足的脸。他看着这些生动的笑脸,站在讲台上,有点心跳。可心跳之后,他这个土得没法再土的野小子,面对几百名学生,讲起课来,竟然神采飞扬,双手挥舞,眼睛放光。讲完那节课,意外地迎得一片掌声。同学们的眼里,发出一种赞美的光,有几个女生的脸竟然笑得开了花。

所以下乡实习,在龙华中学代表他们同学试讲时,杨老师又安排了他。杨老师用信任和期待的眼神看着他说:东来,你讲吧。试讲前,杨老师还专门给他们几个同学做了示范。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一个砖瓦平房的教室里,前排坐着他们几个同学,一共五个人。刘东来记得那个教室,和他上中学时的教室一样,每一张桌子上,都有学生划过的痕迹,都保留着学生们那鲜活的生命的气息。那个黑板,也和他上中学时的黑板一样,水泥的,表面涂上黑色的涂料,粉笔字写在上面,板擦一挥,就能擦掉。地面也和他上中学的地面一样,泥土的,晚上学生放学扫地,能把整个教室弄得尘土飞扬。他们坐在这个教室的时候,桌子和凳子上的尘土,还有厚厚的一层。他们都拿张纸,擦了擦桌子的凳子,聚精会神地听杨老师讲课。杨老师就像对着一个大教室的人讲课一样,字字句句,有板有眼,有条有理,生动形象。现在想起来,杨老师的音容笑貌,还浮现在脑海里。那个矮小的身材,那张精瘦的脸,那双鬼机灵的眼睛,那个一闪一闪的近视镜,还有,杨老师和刘东来等三个男生在一个宿舍,同吃同住的身影,一直在刘东来的眼前闪现。课讲完了,杨老师指了指手表,说:“你们看,一分一秒也不差,就这样讲。”

晚饭后,杨老师又让刘东来说课。伙房前,学校石灰板的乒乓球案子旁,明亮的月光下,龙华中学的老师们和师范的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听刘东来说课。这个时候乡下中学的老师们,都是吃住在校的,有几个老师手里还端着饭碗,碗里还带着剩余的菜汤,带着黏糊糊的粥沫子,直接把碗筷放到乒乓球案子上,拿个凳子,坐下来。有的拿着书,有的拿着本和笔,有的还拿着小纸扇。让人感到非常亲切的老校长,拿来一盏煤油灯,放到刘东来的面前。煤油灯没有灯罩,发黄的,暗淡的灯头,一跳一跳的。夜晚凉爽的小风吹过来,知了在头上的柳树上吱啦啦地叫。月光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柳树的叶子落在案板上,落在每一个人的头发上,亲切的小虫子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围着油灯扑啦啦地飞。所有的老师和师范的同学,全神贯注地看着刘东来。杨老师亮亮的眼睛里,放着期望的光。他说:“东来,往前靠一靠,离灯近一点。”刘东来说:“我就这么说,不用灯,不看教案。”于是他就有点像背书似的,给大家讲了起来。

第二天上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刘东来望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披着一身彩霞,踏着脚下的绿草,带着一脸的自信,走进教室,面对学生和龙华中学的老师,勇敢地讲完了他的人生第一节实习课。下了课,他悄悄地走到学校东边的小门前,那个小门,窄窄的,是单扇的木门,只能一个人走过,他好奇地拉开了那个木门,门外,是一个池塘。池塘边上长满了绿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野花,周围是绿油油的庄稼地。池塘里,水不多,但很清。他蹲在池塘边,洗了洗手和脸。一只可爱的小蛤蟆,张着嘴,瞪着眼,鼓着肚子,蹦到他的脚下。校园里,孩子们的笑声,好响好响。在这个僻静的地方,他一遍遍想着自己讲课的得与失。突然一个小男孩儿,从那个小门里跑过来,扑在他的身上,紧紧地搂着他的脖子。刘东来回过头来。看到这个孩子,肉嘟嘟的圆脸蛋,两只大眼,溜溜地转,那么明亮,那么欢快。这个孩子说:“老师,你讲的课真棒。”刘东来擦了擦手,也抓住了这个孩子的手,望着他那天真可爱的样子,一句话没有说出来,两滴激动的热泪,差点滚到孩子的脸上。刘东来情不止禁地抱了抱他,还用他的大鼻子在他可爱的小鼻子上亲了亲。刘东来一直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名字,后来也再没有遇到过他,但他却给了刘东来人生的,伟大的,自信的力量。

刘东来这样想着杨老师,想着上师范的事,娘就把饭端过来,叫他吃。吃了饭,他洗了把脸,骑上家里的大水管的自行车去衡水。娘把这个装花生的包,挎到他肩上,还像对待孩子一样,摸了摸他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