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章太炎的轉注假借理論

轉注與假借,是漢字新造過程中的兩種途徑,也是漢字運動過程中的一對矛盾,亦是漢字發展過程中的兩大規律。先説途徑。轉注、假借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合爲漢字六書,轉注、假借爲後兩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爲前四書,前四書指向一個漢字中部件與整體的關係,即内部構成,而後兩書指向漢字與漢字之間造字理據的關係,即外部聯繫。雖然兩者看上去有較大的差别,但是本質卻是一致的,即都是爲新造漢字而服務的。再説矛盾。章太炎對此矛盾有精闢的闡述:“轉注者,䋣而不殺,恣文字之孳乳者也。假借者,志而如晦,節文字之孳乳者也。”[1]一個是放縱(《説文·心部》“恣,縱也”)文字的孳乳,一個是節制文字的孳乳;一個是使新造字變多,一個是使新造字變少。這便是漢字運動過程中的一對矛盾。後説規律。雖然轉注與假借是漢字運動中的一對矛盾,但這對矛盾並不是不可調和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消彼長的,兩者一起成爲了漢字發展的兩大規律,缺一不可,對此章太炎亦有非常精闢的闡述:“其音或雙聲相轉,疊韻相迆,則爲更制一字,此所謂轉注也。孳乳日䋣,即又爲之節制。故有意相引申,音相切合者,義雖少變,則不爲更制一字,此所謂假借也。”[2]“二者消息相殊,正負相待,造字者以爲䋣省大例。知此者希,能理而董之者鮮矣。”[3]章太炎正是從轉注與假借這兩個方面入手,進而進入語源研究。這種以轉注與假借作爲語源研究基礎的方法,應該説是正確的、高效的,因爲他抓住了漢字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有規律可尋則會加强研究的系統性,無規律可尋最終只能囿於零敲碎打而終成一盤散沙。下面就從轉注與假借兩方面來研究章太炎的語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