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Ⅱ(典藏版)
- 魏炜 朱武祥 林桂平
- 2655字
- 2024-09-10 17:10:45
1.4 总结
共生体的三大定律
DG公司从模式2.0演化到模式3.0、模式4.0,其利益相关者总集、活动系统总集都相对稳定,换言之,其共生体外延在商业模式整个演化过程中保持一致。那么,在演化过程中,共生体效率的变迁和对比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一般来说,关于共生体,我们有以下三大定律。
定律一
在无耗散的共生体内,企业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共生体的效率无差异。
在共生体边界确定的情况下,如果每个交易过程中,价值都能够等值地从共生体的某个利益相关者(或某个活动系统)传递到共生体内的另外一个或几个利益相关者(或另外一个或几个活动系统),中间没有价值减值,我们称该共生体为无耗散的,反之则为有耗散的。所谓不同的商业模式,指的是活动系统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归属关系发生了变化。
无耗散的共生体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每个交易过程都要消耗交易成本,而所有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都已经全部内化到共生体内某一个或几个活动系统和利益相关者中;第二,每个交易对象都包含多方面属性,而所有属性都已经被充分定价并交易,且交易过程满足第一个条件。
所谓不同的商业模式,指的是活动系统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归属关系发生了变化。共生体的效率由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综合结果给出。在无耗散的理想条件下,由于共生体定义了利益相关者集合的外延(同时也确定了资源、能力的外延),活动系统集合的外延,因此不同的商业模式只是划分活动系统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对应归属关系,共生体没有能力错位、权利配置错位、交易成本等内部价值耗散,考虑到共生体边界确定,跟外部没有价值交换,因此并不影响共生体本身的效率。
定律二
在有耗散的共生体内,企业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共生体的效率不同。
共生体在两个方面将有可能产生耗散:第一,交易成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内化到共生体内某一个或几个活动系统和利益相关者当中,另一部分产生了外部性,并没有传递到共生体内活动系统和利益相关者中,出现了价值损耗,后者不为零。第二,交易对象的多个属性中,某些属性没有被充分定价或者在交易过程中产生了外部性,出现了价值损耗。
在共生体边界确定、存在耗散的情况下,企业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切割重组等行为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不同,共生体内部的价值耗散也不同,导致共生体的效率差异。例如在模式2.0中,随着农户规模的扩大,农业服务公司与农户的交易成本呈指数增长,价值耗散增加。而当演化到模式3.0时,这种分散式交易被大规模种植田间管理、土地集中流转的集权式交易代替,价值耗散减少,共生体的效率因而得到提升。但是,模式3.0不能有效控制大规模种植所带来的偷甘蔗、分散监督等交易风险,继续进化到模式4.0后,降低了交易风险所带来的价值耗散,才进一步提升了共生体的效率。
故而,我们有与定律二等价的定律三。
定律三
在有耗散的共生体内,企业选择某个最高效率的初始商业模式,就可能优于其他商业模式通过改变而实现的效率改善。
商业模式改变是有成本的,企业对商业模式的完善设计和正确选择是有意义的。如果不同商业模式建立的耗散相等,那么,共生体的效率就取决于商业模式本身的交易价值大小和商业模式改变的耗散高低。任何商业模式的改变,都需要对活动系统、利益相关者进行切割、重组,耗散一定的价值,这种价值耗散不应该被忽略。如果一开始就选定某个最高效率的商业模式,由于避免了(切割、重组过程的)价值耗散,其效率将优于其他初始商业模式通过改变(演化或重构)而实现的效率。
即使现存的商业模式不合理,如果商业模式改变(切割、重组)的成本无限大,或改变的价值耗散增量大于交易价值增量,则没必要进行该项商业模式改变。更推进一步,如果共生体的总价值耗散超过交易价值,那么,除非有外部价值的输入,否则共生体将死寂,焦点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将走向崩溃。
商业模式改变的方式有切割、重组。具体而言,切割指的是分解资源投入,分切活动环节(业务活动、管理活动,纵切、横切)和分割产出(利益相关者角色)。重组指的是重新定义活动系统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归属关系。
商业模式改变的目标是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一个:交易价值提升、交易成本减少、交易风险降低,且效率(交易价值、交易成本、交易风险的综合结果)更高。这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努力方向。
定律三无疑表明了商业模式设计的重要性。在商业模式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其初始条件是不同利益主体的资源能力禀赋。当不同利益主体把其资源能力禀赋参与到商业模式时,不同资源能力其积聚的过程和规模不同,形成不同利益主体下新的不同资源能力束。这些资源能力束将成为下一阶段商业模式设计和实施时点的新起点。同一时点的利益主体、资源能力束所形成的交易结构整体就是当时点的共生体全景,而不同时点的利益主体、资源能力束、共生体结合到一起,就是一个动态的商业模式演化图谱。当同一共生体中大量利益主体都通过商业模式演化时,其积聚的资源能力束得到加强,竞争地位得到提升,这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产业升级。所以,经济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微观交易结构中不同利益主体的资源能力束动态积聚在中观、宏观结构的反映。
在同个行业,存在多个不同的焦点企业,它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从而其共生体也不同,与之对应的最高效率商业模式也不同。这些焦点企业,由于商业模式彼此不同,在其所处的市场就形成了垄断力量;但是,它们的垄断都只是模式的垄断,而不是市场需求的垄断,这就给其他企业留下了创新的空间。因此,同个行业内出现很多彼此不同的商业模式,就其商业模式而言是垄断的,达到了最高效率;就其市场而言,又是彼此具备创新能力、良性竞争的。因此,我们把这种垄断称为“完美垄断”。
对传统的市场格局而言,完美垄断的出现无疑是颠覆性的。以往传统所讲的颠覆,是属于破坏性颠覆,指的是一个市场新进入者把传统在位者消灭。商业模式多样化独特性所带来的“完美垄断”,其颠覆是建设性的,而非破坏性的,其存在激活了市场创新力量,使其他市场竞争者不懈创新,共同把市场推向更高层次,是将商业模式效率和市场效率推向更高水平的颠覆。因此,我们又把完美垄断称为“建设性颠覆”(Consruptive=constructive+disruptive)。
[1] 这里忽略“通过零部件供应商去拓展设备销售”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路。
[2] 指把活动系统切成一个一个的活动,例如图1-12中纵切为三个活动。
[3] 指每个活动又可以进一步切分为更细小的活动。
[4] 这种切割,只是原有活动系统总集的新切分形式,在活动系统总集上并无区别。例如,申请贷款,与之前农户和糖厂共同负担农业生产资料的先期投入,是同样活动系统的不同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