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观画
- 清穿:胤礽也能当皇帝
- 鹤延甲
- 4035字
- 2024-10-21 19:59:53
从六岁多起,他就想办法找人询问生母的长相。
后来发现,能问的人真不多:就只有康熙,太皇太后,太后,姨母妃和二姨母。
别人就不用问了,问了也白问。
康熙的其他妃嫔,还有宫女,她们或许见过元后,但是后宫规矩大,多数人都不敢描述元后长相。
赫舍里家里的亲人和仆人,也有不少熟悉年幼的元后,可是,她们更不敢说什么。
即便说了,也是翻来覆去的几个好词,没有参考价值。
胤礽问的最多的,也是让他获益最大的人,是二姨母,吏部尚书伊桑阿的夫人乌云珠。
乌云珠是元后的堂妹,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对元后的长相一清二楚。
一方面,堂妹描述堂姐样貌,没有多少忌讳。
另一方面,乌云珠是八旗里面有名的女诗人,掌握的的词汇量大。她用来描述长姐相貌的词语,细腻而又准确。
另外,虽说没有元后本人做比照,胤礽还是可以用姨母妃来做“底子”,她是生母的亲妹妹,样貌上必然有诸多相像之处。
有了姨母妃的底子,二姨母的描述,外加自己的脸部特征,还有对赫舍里家众人相貌的观察,再做增减,胤礽觉得万事俱备了。
因为,胤礽现在的水平,他已经可以画出“超写实主义”画作,也就是号称人肉照相机的“照相写实主义”画作。
顾名思义,其清晰度可以媲美后世的照片,甚至可以再加艺术修饰,超出照相机能带来的美感。
就这样,画完慈宁宫大佛像,没有什么停顿,胤礽就开始画生母像。
除了重大节日,还有期间跟随康熙巡视一次京畿以外,胤礽依然是每天用一个时辰来画画。
如果到休沐日,则是半天画画。
胤礽画了数十张画稿,烧掉大多数,最后只留与心中生母的形象最重合的一幅画完。
最终,到四月中旬画成,又用了半月时间,亲手装裱起来。
现在,画像就在书桌对面墙上挂着,可以对外“官宣”了。
尺寸巨大,按国画尺寸算,约有二十八尺,换算一下,也就是高2米,宽1.55米。
画用黄绫盖得很严实。
两刻钟前,胤礽邀请二姨母乌云珠进来看画,主要是想让她看看有没有哪里画的不像。
不成想,差点把乌云珠骇晕过去。
太监们把她扶出去时,又把外面喝茶等候的二姨夫伊桑阿吓得不轻。
多亏毓庆宫每天都有轮值的御医,才缓过来。
胤礽为了说明那是画出来的,不是生母显灵,还在大殿上给伊桑阿夫妇俩表演了一次速写。
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他用炭笔寥寥几笔,就把伊桑阿夫妇俩的半身像给画了出来,画的惟妙惟肖。
一边画,一边给他们科普西洋水彩画基础知识,并且还说,这种画技会传播出去,以后见多了就稀松平常了。
当然了,这个时代,能不能有人达到到胤礽的水准,还两说。
把依然惊诧不已的二人送走后,胤礽也挺无奈——还是考虑不周啊。
没想到“人肉照相机”技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么震撼。
“太子爷,二位姑姑醒了,御医说无碍了。”胤礽的贴身哈哈珠子太监德柱,躬身进来禀告。
“呼——,”胤礽长舒一口气,“本宫出去看看。”
德柱口中的“姑姑”,可不是康熙的姐妹,更不是太子的长辈,而是隶属内务府的“女官”。
外面一共六个“姑姑”,都是胤礽生母入宫开始,就在身边贴身服侍的宫女。
当时元后身边共有十名宫女伺候,十年前元后去世后,被康熙分指到太皇太后和太后处当值。
其中一人当年就因病出宫,不久病逝。
其他九人,因当值年满十五年,宫里给了恩典和嫁娶银子,陆续放出宫去嫁人。
五年里,有两人没于产关,还有一人病逝。剩下的六人产关顺利或者不愿生产,皆被内务府返聘宫中。
因年龄大但又没那么大——最小的三十岁出头,最大的三十六七岁,又因伺候过太皇太后、太后和元后,极通宫中规矩,所以被内务府安排到宫里当“教习姑姑”。
专门教各宫、王府、贝勒府的公主、格格、新进宫女和秀女规矩礼仪。
自从胤礽在宫里打听生母长相开始,就知道这些“姑姑”的存在。
几年来,虽然没有从她们口中获取多少有用的信息,但是胤礽依然没跟她们断了联系。
除了逢年过节有赏赐,每次元后忌日,都要把她们请过来,再加赏赐,连过世的四位的家里也有赏赐。
她们也是对太子感激亲近,每年都会亲手做日常衣物来给他贺生。
她们是今天最后一批来给胤礽贺生的“其他人”,也是第二批“观画人”。
送走伊桑阿夫妇俩后,胤礽就犹豫,要不要让“姑姑”们看画。
让看吧,怕把她们吓出好歹来。
不让看吧,胤礽不甘心,就怕自己画的不够像。
不知道怎么的,不甘心的情绪持续抢占理智高峰。
还是让看吧!
安全起见,看画前,先给她们预防性说了一通。
“请几位姑姑进来,是因为本宫最近画了一幅额涅的画像……”
“……姑姑们跟了额涅十年,都是额涅身边最亲近的人……”
“……几位姑姑帮着看看,这画,到底像不像额涅。如果有不像的地方,一定要告知本宫……”
“……先给姑姑们讲明,这是画,是本宫花了五年时间画成的。或许画的很像,依然是画,并非鬼神显灵……”
……
结果,说了个寂寞。
黄绫刚拉开,立马就是一片惊呼,全都喊“皇后显灵”。
其中有两位直接晕了过去,她俩五六岁就在赫舍里家,给元后当侍女。
另外四位也是哭成一团,眼看着就喘不过气来。
胤礽赶紧把黄绫拉上。
后面又是一阵鸡飞狗跳,太监们把晕倒的两位架到院子里,找御医诊治。
其他四位也扶到院子里,还让茶房煮了安神汤,每人都喝了一碗。
胤礽从书房出来,见到六位“姑姑”气都喘匀了,也松了口气。
又有些遗憾,看来是问不出什么来了。
“奴才无礼,奴才有罪,请太子恕罪。”六位“姑姑”见到胤礽出来,一齐跪下请罪。
“真情流露,何罪之有?”胤礽坐在德柱搬来的椅子上,一摆手叫她们都起身,“几位姑姑是额涅身边的贴心人,那就是本宫半个长辈,本宫不怪罪。”
“奴才斗胆,请太子让奴才们再看一次画,奴才实在是想念皇后……。”
其中一位又跪下央求,其他人也一并跪下,又开始哭。
“画不能再看了,”再看就真出人命了,胤礽可不敢让她们再看,“皇上,太皇太后和太后可还都没看过……”
正说着,门房太监过来禀报:
“太子爷,慈宁宫刘忠,刘公公来了,在门房候着。”
刘忠是太皇太后的贴身太监,胤礽常见的。
“叫进。”胤礽点头。
一会儿,一个三十来岁的太监进到院内,见到胤礽,立马笑嘻嘻的跪下磕头:
“奴婢刘忠,恭贺太子千秋,祝太子爷万事如意永顺遂,福禄寿喜绕心怀!”
“哈哈,起喀,借谙达吉言,赏!”
不用胤礽再吩咐,德柱直接取了一等荷包,拿给刘忠。
“奴婢谢太子爷赏!”刘忠双手捧着荷包举过头顶躬身谢赏。
“谙达客气。可是老祖宗和祖母有吩咐?”
“回太子爷话,太后让膳房雅喀穆准备了全羊宴,太皇太后说,等着太子爷过去开火。”
雅喀穆是御膳房的御厨,祖上在关外时就是御厨,祖传的手艺擅长各种烤肉,尤其是烤羊肉。
他本来在乾清宫御膳房,因手艺好,被康熙调到慈宁宫膳房听用。
“好,正想这一口呢。谙达回去跟老祖宗和祖母说,本宫随后就到。”
胤礽搓搓手,从早上去皇陵祭奠生母,到现在就喝了几口奶茶,还真有点饿。
“太皇太后还说,让太子爷带着画过去。”刘忠又说。
“本宫知道了。”
毓庆宫这儿有什么事,除了报到康熙那里,还要抄一份要送到慈宁宫。
之前闹得鸡飞狗跳的小半个时辰,慈宁宫早就得了消息。
刘忠行了跪安礼,起身回去了。
“几位姑姑也看到了,太皇太后和太后等本宫带着画过去呢……”
“……今儿就到这儿吧,姑姑们的礼,本宫很喜欢……”
“哪天本宫再画一幅额涅的像,再请姑姑们来……”
“额涅身边的老人,就只有你们了,可都要好好的。如有事儿,直接来本宫这里,有些事儿,本宫还可以做主……”
胤礽上辈子是哑巴,这辈子也习惯沉默,只乐意对亲近的人多说几句。
等六位姑姑捧着荷包,抹着眼泪离开后,他看看自鸣钟,已经快未初一刻,下午一点多。
于是,胤礽就准备去慈宁宫。
他亲手把生母画像摘下,卷起,放到午前取回来的长匣子里。
再吩咐太监,把三个装着“钳子”的匣子一并带上。
什么钳子?
产钳。
怎么来的?
胤礽自己画图,找内造办金玉作的匠人做的。
现在是1684年,其实,欧洲早在几十年前,已经有了初级的产钳。
不过,这项技术作为一个秘密,掌握在一个专门给人接生的家族里面。
他们每次使用产钳,都是抬着一个大箱子进产房,然后赶走其他人,连产妇也要蒙上眼。
以至于,所有的人都以为,他们用的是个什么巨大复杂的机器。
正史上,这项技术要到十八世纪中期,也就是六十多年后,才慢慢开始普及,并且一直在改进,到二十世纪才定了型。
当然了,胤礽画的图纸就是后世最成熟最科学的样式。
为什么要做产钳?
因为胤礽前世在迷茫的查找自己的身世时,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古代遇到妇人难产时,“保大还是保小”是怎么操作的文章。
那就是:如果保大人,就用大剪子伸进产道,把孩子剪碎;如果保小孩,那就用大剪子剪开产道口……
看到文章当时,他就有点受不了,穿越过来后,发现自己居然就是难产儿,额涅是血崩去世的。
他感同身受,多少次控制不住,在被窝里偷着落泪。
现在这个时代,不夸张的说,女人过产关,至少一半人要遇到难产,而且出人命几率极高。
经常是孩子保住了,大人没保住,要么是大人保住了,孩子没保住,最惨的是大人孩子都没保住……
儿奔生,娘奔死,母子相见如过阎王殿走一遭!
产钳或许不能解决所有的危险情况,但是,按后世的数据,用了产钳,就有百分之四十的几率,可以保母子平安。
还有很多极端的情况,起码能保一个,不至于一尸两命。
将心比心,胤礽怎么也得把产钳做出来,推广出去。
几年来,他的“课外生活”并不都是画画,看医书也是他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是很多汉人士大夫的座右铭,作不了锦绣文章,也要懂点岐黄之术。
甚至,康熙本人也通医理。
乾清宫的东暖阁的书架里,就有一个书架专门摆放医书。
《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千金方》,《伤寒杂病论》……华夏几千年的医学著作几乎都在,而且满汉文版本都有。
胤礽八岁时,已经学了两年满文,一年汉文,于是就抽空去书架上拿医书看。
康熙开始以为他就是好奇才去看医书,毕竟,八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看懂这些大部头。
但是,慢慢的康熙就发现,胤礽真是在看,而且看懂了。
因为他经常提一些很深层次的问题,有时候连被后世调侃为“大清搜索引擎”的高士奇,都给问住了,只能传御医来回答。
再后来,发现胤礽看的医书内容,提的问题都是妇人科和金创科。
康熙觉得奇怪,就问胤礽为什么。结果,他回了一句,康熙差点落泪。
“儿子想治产后血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