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偶遇曹孟德(二合一)

孙策在汝阳县又待了几日,与长沙军的部将黄盖、程普等人多有交谈。一来问下他们对近期诸事的感想,二来看看这些人的心气和打算。

结果怎么说呢?

只能用不好不坏来形容。

这四将跟着孙坚不是一天两天,常年的出生入死,加上自己年事已高,心中多少有些倦怠。

他们固然觉得袁氏和世家一再欺辱,着实可恶、可恨。又觉得孙坚都已官至刺史,弟兄们总算捞上好日子,也无意继续跟世家掰扯。

除了一个朱治,其他诸将多是大字不识。就连黄盖都心知肚明,真要丢个太守官职给自己,日子绝对不如眼前舒坦。

孙策对此,并没有轻视、怪罪的意思。这都是人之常情,当兵打仗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嘛。

再说何止是程普、黄盖等人觉得心满意足,就连孙坚自己都常常夜宿军营,整日和将士们嬉戏玩闹,追忆彼此在长沙的日子。

辛辛苦苦大半辈子,以一介武人身份统辖一州,路上逢人便要被称呼一句‘孙公’。孙坚自己心中都在想,享受享受怎么了。

孙策在心中细想几日,便明白他爹就是这样的人。孙坚若是真有野心,在洛阳取得玉玺,就不该想着回长沙。

如果刘邦在这里,会把豫州的官职,大肆分发给袁氏看不入眼的世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亲近袁氏的世家,自然就有疏远的世家。善用此处,大事自然可成。

如果是项羽碰到类似的难题,那么汝南的世家更要倒大霉。一声令下,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如果是曹操在孙坚的处境,那颁发的措施就更加有意思……

可孙坚到底只是孙坚。

就如现在的孙策,也是完全不同的孙策一样。

稍显不足的眼界,以及有限的自知之明,让孙坚清楚自己没有登顶三公的可能。

骁勇善战,只可为将。统谋策划,才可为帅。

既然一州刺史已是尽头,那就先停在这里休息休息吧。

孙策将一切看在眼里,便在深秋的某个午后,携带郭嘉、徐庶、赵云、魏延、邓芝等人启程回到安丰。

作为孙氏集团下的独立小班底,刚刚明确目标的创业集团,众人皆是踌躇满志,恨不得惜时如金。

这次回到安丰,提前得到消息的王安,早早领着官吏等在城外。

今非昔比,今非昔比啊。

之前只当是胡闹的少年郎,转眼就成了刺史之子。

王安心中欲哭无泪,脸上的表情却更加恭敬。

“吁————”

待孙策在道上勒住马,王安已经收拾好心情,迫不及待迎上来,问候道:“拜见少将军。”

孙策赶忙翻身下马,他虽有些意外此人的前倨后恭,但并不准备仗势欺人,仍客气道:“有劳府君在此久候。”

“应当的,应当的。”王安笑着作声,面上的表情却是微微放松。

他就怕之前的不配合,被得志的少年郎拿来发难。见孙策一副不在意的神态,他竟也生出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羞耻感。

孙策把缰绳交给赶来的邢道荣,目光看向王安的身后,步骘就混在其中。

两人默契的点点头,便在一片‘拜见少将军’的声音中,朝着城池内走去。

路上倒没别的事,孙策跟王安交流一下分田的详情,便把众人为自己安排的宴席推却。

非孙策不卖王安面子,而是这东西,这段时间实在吃的够多。甄家就不必说,就连孙坚那边,也是时不时摆宴跟黄盖等人共醉。

孙策再三致歉,就算是安抚住王安。

待不相干的人匆匆退去,孙策把手一挥,一帮心腹忙各自入座。

三四碟小菜,几杯清淡小酒,借着溶溶月色清谈,座下群贤聚集,倒也相得益彰。

因离开日久,宴席前半段都是步骘、赖恭两人在讲述近况。

听到城内城外相安无事,分田之事并没有反复的迹象。

孙策高兴得连连点头,郭嘉却在一旁若有所思。他如今的位置,被安排在左首。

少将军的意思不言而喻,此人虽是新来,却不容任何人轻视,往后更要多加尊敬。

步骘的讲述,被郭嘉从头听到尾,心中已生出几个问题。可他是初来乍到,虽知道孙策的志向,却不了解实施的过程,便把疑惑压下,留待日后慢慢对较。

用人就要信人,孙策很满意步骘、赖恭两人的处置情况。听闻城外的人家,已经逐渐开始入城安居,更是端起酒杯,欣喜道:“子山,子谦,你们劳苦功高,这一杯敬二位。”

步骘笑饮,赖恭却道:“我们这倒还有件麻烦事,可能要伯符头疼。”

“是什么?”孙策有些好奇,他记得自己交给二人便宜之权,可以完全替自己处理诸事,还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

“是刘辟。”步骘接下话头,又给孙策解释起,一个月前刘辟派人来问,他们能不能在安丰分些田。

当时孙策远在冀州,步骘左思右想,还是觉得可以接纳。

刘辟的人,经过大战,虽只剩下一万多人。可那些都是青壮,之前裁剪的老弱妇孺尚有不到一万人。

把这批人吸引进来,无疑能继续巩固他们在安丰的地基。

李英的忠心,已经在广成关证明过。他的意思最简单明了,这些人都是一起落难的兄弟姐妹,能帮自然要帮一把。

赖恭却是持反对意见,他觉得伯符之前能接受何仪、何曼的部众,是因为这两人死于刀下。

可现在刘辟还活着,如果把此人容纳进来。一来怕流民难以真正归心,二来刘辟的名声实在太臭,容易影响伯符的声誉。

为首者,最怕底下的兄弟提的意见都有道理。孙策在心中想过一番对策,又朝着身侧的郭嘉问道:“奉孝可有教我?”

这是自己第一次登台出谋划策,郭嘉并没有因为问题小,就摆出轻视的态度。他在心中稍作斟酌,便严谨道:“主公还是接下此人比较好。”

这个答案,跟自己的想法相同。孙策很是认可的点点头,又主动提上台阶道:“这是为何?”

眼见周遭人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郭嘉难得摆正坐姿,给众人开解道:“刘辟的名声是差,主公将其收下虽有损清誉。可咱们连他的人都能安置,等到此举的名声传开,自然能吸引更多流民涌入。”

这段话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如此一针见血的看法,更叫步骘双眼一亮。

赖恭亦是回味过来,心道:可不是嘛,当下的名声虽被刘辟所污。可伯符善待流民,不介意叛贼身份的好名声,也能因此传开。

哎呀呀,怎么一个徐元直不够,还来了个郭奉孝。

伯符到底是哪里找到的人,为何看事、判事、做事总有惊人之才。

等等,他为什么叫伯符为主公?

后知后觉的赖恭环视堂内,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点。过去他们一起聚饮,众人总是不拘小节,要么把桌案拼在一起,或是面对面坐着大快朵颐。

今天再看看,伯符已经独自坐在上首。自己这一列是郭嘉、徐庶、步骘的顺序。

而对面,则是魏延、邢道荣、邓芝、李英,最后才是一个叫赵云的后来人。

这个家,是不是要变啊?

赖恭的惊异,又在推杯换盏中渐渐逝去。

这个问题,他决定等明日去问问步骘、徐庶。

…………

…………

翌日,孙策刚刚起床,便带着邢道荣赶往城外。

刘辟已经等了他一晚上,得知少将军要来,内心那叫一个紧张。

若说现在的刘辟心中最佩服谁,除了已故的大贤良师,就只有孙策了。

毕竟是一场一场血战,打出来的威信。让刘辟有时候做噩梦,梦到的都是孙策拿马鞭指着自己喝问:刘辟,你敢背叛我?

每每梦中惊醒,刘辟的后背都是一片冷汗打湿衣襟。

这样下去,自己怕是要折寿。

刘辟痛定思痛,这才心生投奔之念。如今见到正主亲临,更是不敢摆什么年长者的架子。一见到孙策下马,就拉着龚都上前,脸上全是讨好的笑容。

“少将军。”

“少将军若是有事,唤我们二人一声便可去城中拜会,何必自己辛劳跑一趟。”

孙策只朝着两人点点头,便带着邢道荣、赵云、魏延开始巡视营区。流民安居这些细致的工作,步骘都是亲自料理。

孙策一路看下来,见各处都没问题,流民的衣食住行都有安置,心中很是满意。这才对着一旁小心谨慎的刘辟、龚都道:“你们俩真要跟着我?”

“千真万确。”刘辟一拉龚都,两人赶忙趁手作揖,态度很是诚恳。

“为何?”孙策有些疑惑,明眼人都看出来,跟在孙坚那边,能拿到的官职更大,待遇也更优渥。

“跟着我,可没有什么高官厚禄。”孙策颇为玩味道。

“不要钱不要钱。”刘辟赶忙摆手,此前经过李英的宣传,他手下的士卒心思都在安丰。

刘辟携人来此,固然有被孙策打服的成分,更多的是军中士卒已经开始另寻明主。

“我们听闻李英等人曾将各自的钱财赠……托付给少将军。”龚都看了一眼刘辟,后者马上道,“这些年,我们身上也有些不义……也有些积蓄,愿倾囊相助。”

这是要交投名状啊。孙策失笑,正欲摆手拒绝,说些君子不夺人所好的体面话。

可一想,自己手头也是处处用钱,郭嘉等人已经奉自己为主,就不好再拿孙坚的俸禄。

“也罢,你们二人既有此心,我也成全你们。”

孙策一番快人快语,倒叫刘辟和龚都心安不少。

您拿了我们的钱,以后就不许打我们了哦。

几人正欲继续说笑,营外突然跑进一个传令兵,急切道:“少将军,曹校尉遣使作客,正在营外等候拜见。”

曹操?听到访客的大名,孙策心中不禁嘀咕:曹老大现在不是去扬州募兵了吗,怎么绕到我这里来了。

顾不上耽搁,孙策让众人各自去忙,只带着一个赵云就往营外赶去。

…………

…………

曹操这段时间真不好过,他在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的帮助下,总共募集到四千多的精兵。

这些士卒都是出自丹阳县,是天下闻名的骁勇善战。

志得意满的曹老大,本来高高兴兴走在回家的路上。半道听闻孙策率军击败的董军的消息,更有意往安丰拜访一番,算是切磋下打败徐荣的军略。

谁知他们这伙人刚走出寿春,曹操招募的士卒便一起叛变,不愿追随曹操去遥远的兖州作战。

四千多个丹阳兵,几乎跑了个一干二净,只剩下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手头的几百人,还愿意跟着他们晃悠。

蒙此大难,曹操却没有任何沮丧的情绪,在等候孙策的同时,尚有闲情拉着几个亲族讨论起军营的摆设。

“看来这孙策能打赢徐荣,果然是有几分真本事。”曹操的话中,是藏不住的欣赏之意。

夏侯惇为人直爽,素有战骨傲气,不像曹仁那般稳重,立马道:“我看也不过如此,打战还是要看勇武。”

当下人的主流想法多是如此,东汉虽然内忧不断,但近期的大乱只有一个黄巾贼。这些人打起仗来,什么时候讲过军法。都是仗着人数多,一通胡冲蛮干。

要到诸侯乱战的开始,许多名将带兵打仗的水平,才会逐渐正规化,并且步步上升,直到出类拔萃。

曹操已经敏锐感知到变化,他就像夏日里第一只鸣动的蝉,意识到今后的日子颇有秦末的混乱。

这样的情况下,不会打战、不会自我提升,是决定不行的。

曹操有意指点夏侯惇几句,却见到营内有二人骑马而来。定眼一看,领头的一个不是孙策又是谁?

“曹公。”

曹操的年龄跟孙坚一样大,又是旧识,孙策名义上还是小辈,岂敢失礼。

一声曹公,叫的曹操眉开眼笑。他就是这样的人,得意时,会给袁绍写信炫耀,上些小人得志的脸色。失意时,也不会自暴自弃,而是自我总结。

“许久未见伯符,如今你到是名声远扬。我在扬州时,就常听闻你的事情。今日路过此地,特意带家将来看看你。”

曹操也没说虚话。当下的名气,除了袁氏兄弟独一档外,再除去荀彧这样的名士世家。各地诸侯中最有名气的人,就是孙家父子。

不然孙坚为何会志得意满?

只因这份讨董的收获,已经超过孙坚的心中预期。

孙策不敢托大,在马背上抱拳道:“当不得曹公赞誉。”他看了一眼曹操身后,见那些士卒多有些倦色,便主动道,“曹公远道辛苦,何不在此歇息一、二日,让晚辈替家父款待一番,可好?”

曹操本就是不拘小节的性格,岂有不答应的道理。忙笑着应下,让家将率队入营驻扎,又随着孙策一道入城。

稍作歇息,两方人,连同各自的手下,以及被请来的王安一起开宴,也算是盛事。

席间,曹操不免打听起广成关的经过。

见其饮酒之际,还不忘此事。孙策心生佩服,更不愿隐瞒。那怕知道此人是自己今后大敌,也是直接坦诚相告。

毕竟战法之道,只要久经战阵,总能无师自通。

就连刘备打了一辈子的战,到最后也是妙手不断,可谓一时名将。

更何况是曹操呢?

对于孙策在战前的盘算、决断,曹操听得极为入神。他早年参与过黄巾之战,可跟徐荣这样的名将对阵,却是败的彻底。

当听到孙策对袁绍不在中军坐镇的判断,曹操更是将其引为知己,连声道:“悔不知当日,该早早书信与伯符商议此事。”

曹操也是个妙人,直接把当时营中诸侯的小心思一五一十说出。都把郭嘉、步骘等人听的傻眼,更吓得王安如坐针毡,不愿双耳听到这些丑闻。

“那么说,这孔使君是被吓死的?”孙策真被此事震撼,又一次见识到世家子的下限。

“哼。”曹操露出不耐的态度,抱怨道,“早知他们如此,就该让本初下令,逼他们交出兵权。若如此,我们现在该坐在洛阳城中把酒赏月,天下皆安矣。”

未发生的事情,又能奈何呢。孙策失笑,心中更是暗道:你怎么就没想过捅袁绍一刀呢?虽然你早晚会怎么干!可还是忍不住期待你跟袁绍翻脸,不再以小弟自居的模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