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朱棣:爹,你没死啊!

就在朱允炆瘫坐在地,众臣失措之际,一个身穿青衫、面带淡然笑容的男子突然开口打破了僵局:“太祖陛下,太子殿下,事已至此,再责骂建文也无济于事。”

他拱手施礼,语气平和却不失威严,“朱允炆,毕竟是您的亲孙子,如今历史既已注定他败北,不如顺水推舟,让事态按原本的方向发展下去。”

朱元璋微微皱眉,目光锐利地打量着眼前的男子。

随后,他的神情缓和了几分,轻轻点头:“你说得对,咱这老骨头,来到这里,自然不会让大明江山断绝,只不过……”他瞥了一眼朱允炆,叹了一口气,“孩子总归是我的孙子。”

朱标在一旁看向自己的父亲,似乎也接受了这个提议,缓缓道:“既然如此,那就顺势而为,让这大明的江山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正当大殿内气氛稍微缓和之际,外面的喊杀声骤然响起,愈发逼近。

朱允炆脸色一变,神色愈发紧张,然而,朱元璋却丝毫不为所动,只是负手而立,静静地等待着变局。

大殿外,两道身影步伐急促地接近,燕王朱棣与他的次子朱高煦踏着血迹,带着一股凌厉的杀意大步而来。

朱高煦目光如电,心情激动万分。一路上,他砍杀敌军,杀入皇宫,已经忍不住幻想自己取代兄长朱高炽成为世子的荣耀。

他脑海中浮现出父亲当年对他说的那句话:“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这句话,像是一张巨大的画饼,让朱高煦心中生出无尽的雄心壮志,以至于他忘却了朱棣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话。

他觉得,今日便是自己的功成之时。

然而,当他和朱棣一起踏入奉天殿时,却看见了大殿内那三道熟悉的身影。

朱棣原本带着胜利者的得意与冷峻,跨入大殿,抬头却猛然僵住。

他看到立于殿中正前方的朱元璋,愣在原地,张大了嘴巴。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嘴里本要说出的那句“允炆,大侄子,四叔来看你了……”硬生生被卡在喉咙里。

“啪嗒——”

朱棣手中的长刀应声落地,回音在大殿内回荡。

随即,他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满脸惊恐。

“爹!大哥!你们……你们没死啊!”

朱棣哆嗦着,声音带着几分颤抖。

在靖难之役中,他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从藩王起兵,最终夺得天下的胜者,他以为这一次可以尽情宣泄积压已久的情绪。

却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看到的竟是这般超乎想象的一幕。

面对那道威严的身影,他所有的骄傲和杀意瞬间烟消云散,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徐长风的注意力落在了朱棣身上,他手中不知何时多出了一把折扇,微笑着看着眼前的场景。

与此同时,朱高煦终于反应过来,惊恐地说道:“爹,爷爷和大伯早就去世了,这是建文的圈套啊!”

“咱们好不容易走到今天,不能被他们骗了!”

朱高煦的言辞尖锐,但朱棣内心的不安却愈发强烈。

无论如何,北平是他的起家之地,而这片封地正是朱元璋当年赐予的。

朱标,更是他从小敬重的大哥。

如今见到这两位早已去世的人突然复生,任谁都难以保持平静。

尤其是他时常在梦中见到大哥,质问自己为何欺负朱允炆,而朱允炆更是朱元璋亲手立下的天子。

朱元璋冷着脸,正要发作之时,朱棣却喝止了朱高煦:“闭嘴,卸甲!”

朱高煦满心不甘,但看到父亲的坚决,只好无奈地解下战甲。

朱元璋对朱棣的这一决定露出了满意之色。

不论如何,朱棣依旧是他曾经熟悉的老四。

虽然朱棣起兵不光彩,作为藩王起兵谋反,但徐长风说他能开创“永乐盛世”,对于朱棣在后世的功绩,朱元璋还是有所欣慰。

然而,他很快陷入了两难境地——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孙子,这让他一时不知该如何抉择。

就在朱元璋轻咳一声之时,百名甲士骤然现身。

徐长风带朱元璋和朱标来到后世,自然不会不做准备,因此特意让他们的甲士随行。

当这些甲士现身时,大殿内的所有人都不禁为之震撼,无法怀疑眼前的朱元璋就是那位开创大明的洪武皇帝。

朱元璋冷冷地看着朱棣,忽然语气一转,轻声说道:“我还以为,老四你已经不认我这个爹了呢。”

声音虽不大,却仿佛击中朱棣心中的某个柔软之处。

他接着叹道:“你受苦了,老四。”

这一句简短的话,瞬间击溃了朱棣压抑已久的情感。

他猛地跪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哽咽着大哭道:“爹!儿臣好想您啊!”

朱棣的泪水打湿了身前的地面,泣不成声:“如果您没有死,大哥也还在,咱们一家人就不会分开,不用再经历生死离别……”

他哭得痛彻心扉,平日里沉重压抑的委屈在此刻尽数宣泄出来:“儿臣真的怕啊!如果我不作出选择,建文就会对儿臣下手,要杀我啊!”

“老五他们被流放了,老十二那么好的人啊,却被自己的侄儿逼得走投无路……”

“儿臣也不想这样,可是……可是我没有选择啊!”

朱棣的哭诉声在殿中回荡,回忆起那些年中的挣扎与无奈。

朱元璋和朱标早已明白了他的处境,但听到这一番动情的哭诉,他们依然无法再责备他,只是陷入了默然。

这时候,朱元璋叹息着,伸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目光中不再是曾经的严厉,而是更多的怜惜:“老四,我不怪你。我这次来,就是为了了结这些事的。”

朱元璋的安慰仿佛一剂温暖的药,稍稍抚平了朱棣心中的伤口。

而一旁的徐长风看着眼前这一幕,内心不由得感慨万千。

朱家的父子之情,历经风霜却依旧如此深厚。

这种赤诚相待的亲情,在历朝历代的权力斗争中,实在是太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