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教育和黎人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选定一种标准,那么教育便是首要突破口。

回望汉唐宋时期,汉民族那份文化上的优越感,让他们能够以一种平和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外来文明的先进之处。

佛教的传入、大开海上贸易、印度梵文单词融入汉语,这些无不是文化交流的硕果。直至明末,徐光启等人仍保持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翻译《几何原本》,汲取西方科技成果。

然而,后来的满清却以文化阉割的方式摧毁了这种自信,再蓄意引导汉民族精英知识分子走向极端的犬儒之道后,她才彻底失去了那一丝自我进步的机会,被推进了黑暗落后的深渊。

“教育!”周怀图决定继续不遗余力的推行扫盲计划。

首先是团练的士兵必须参加,随后,这一计划逐渐扩展到全体工人和适龄儿童,虽然目前还无法实现全面的义务教育,但得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选择。

在课程设置上,目前仅开设了两门基础学科:语文与数学。

语文就是基础的识字,数学也只是简单的加减法。

周怀图还推广了炭笔,小小一支炭笔,每支成本不过区区七个制钱,却能让学生们拥有更多练习写字的机会,从而加速他们对文字的掌握。

为了激励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这支队伍将由专人担任参谋长和训导官,每日早晨进行半个时辰的操练。作为奖励,他们每天还能获得多个鸡蛋或是一两米。”

虽然如今的村学条件简陋,宛如偏远山区的扫盲小学,教学主力也是那些不脱产的账房和识字的工匠,但这也没办法,现在周怀图所掌握的资本还是太少了,只能先以这样的方式初步推进。

看着经济和文化逐渐按照自己设想的轨道前进,周怀图也终于松了口气,现在也只能这样先凑活了,而接下来,就是下一个目标了。

周怀图敲了敲自己的脑壳,轻声说道:“系统,调出附近的矿产分布图。”

……

短短半个月内,这群匠户所在的聚落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周怀图在工场、军队中全面推行月薪制,并且提前支付了第一个月的工钱后,这里的小商小贩开始活跃起来,市面上颇有了几分欣欣向荣的景象。

琼州岛风大、雨多,泥土路面晴天扬灰、雨天满地稀泥,出行十分不便,周怀图见状,便以史无前例的低价出售建材。

这一下,几个心急的村民率先动手,开始翻建房屋。渐渐地,这里再也不是那个破败不堪的小农村了。

与此同时,通过一番贿赂与天地会的疏通,杜义河竟意外获得了百户的名头。于是,这个聚落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会文卫。

今日,杜义河这位新任百户又带着些许财物,前往邻近的文昌县城进行交际。回来的时候,还带回了些没了去处的难民们在会文卫里安顿了。

但今天他还带回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朝廷本月刚为文昌县任命了一位新县令,这本是寻常之事,但最要命的是,这位新县令上任没几天,竟在巡视途中被黎夷劫杀!

原来是整个琼州府又出了一次黎苗冲突,黎人是琼州岛上最大的少族,也是海南的原住民族。

而明代开始,朝廷就不停从广西征调的苗人土兵来到海南岛,甚至鼓励苗人迁移到琼州岛,这也是朝廷惯用的以夷制夷的手段。

黎族人口众多,昌江、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乐东、东方、陵水、三亚等地到处都有。

如果算上与外世隔绝的深居五指山腹地的“内之黎歧”,那么人口就已将近有七、八十人。

相较之下,万历十年时琼州府的汉人人口仅约二十五万,再加上不到十万的苗人,总数上显然处于劣势。因此,在黎苗冲突中,官府往往偏袒苗人,当然这种手段也常常玩脱。

就比如这位新到的知县大人就玩脱了,最后只被人给送回来了一个脑袋,而且嘴还被撕开了。

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脾气往往刚烈不屈,或者说就是臭,明朝最著名的海南人海瑞,都敢指着嘉靖皇帝的鼻子骂,撕你个知县的嘴又算什么!

琼州府已向各地卫所发出严令,要求加强戒备,这也正是杜义河能够如此轻易地晋升为杜百户的原因所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琼州府能战的兵马早就调到广州或福建去了。

要知道,明代海南岛的“黎乱”情况贯穿了从洪武到崇祯的整个明代历史,尤其是成化以后,大小“黎乱”勃发,此起彼伏从没停过。

而且,从万历后,朝廷的重心逐渐北移,黎人真的是没吃过亏的,虽然这个局面背后大明朝自己内忧严重的原因多一些,但是大明在这座岛上的力量从来没有这般虚弱过。

琼州府城城墙长4100多米,高9米多,宽6米多,设东、西、南三座城门及四座角楼,有子城、月城、护城河。

然而,除了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之外,剩下的县城城墙却只能勉强称之为小土墙,根本无法黎人的侵袭。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这几日,整个会文卫上下其实是在一种紧张、欣喜而又焦急的状态中度过的。

欣喜的是,会文卫在周怀图的带领下,逐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紧张的是,周边黎人的动静越来越频繁,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

这种情绪随着会文卫周边真的出现了黎人的动静,而达到了顶点!

周怀图作为会文卫的实际决策者,更是感到头疼不已。

因为系统显示,最近最方便的一处露天铁矿,竟然位于附近的黎人地界之内。

现在这状况,他要是派人进去开铁矿,非得打起来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