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课本

“高丽、宝岛?那不就是流放?我何罪至流放?”

“你们聚众造反,没有夷族,只是流放,已格外开恩。殿下还特别恩赐你们当教师,有功绩便可升官回来,尚不知足?”

“一丘之貉,你们都是一丘之貉!”

宋忠说道:“你们为什么在曲阜,为什么帮孔家。从你们聚集在街上那天开始,你们就注定有这一天。殿下开恩,给你们一个机会,若你们不想抓住,现在就可以走。”

望着宋忠似笑非笑,退开的离开大门,刚刚还叫嚣的学子全部迟疑了。

被人从曲阜抓到京师,又从京师被带到松江府,哪怕期间有糊涂的人,也已经从家人、朋友口中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尊师重教是文官士绅的潜规则,但这有一个大前提,必须忠心皇帝。此时还是洪武年,不是百年后三杨整合江南打造强势文官集团时期。

朱雄英用的是大明律光明正大抓了孔家,还是当着曲阜百姓的面公审的孔家,就这样学子们还站在孔家这边,代表学子忠诚孔家胜于皇帝,胜于国家。

若是解救这些学子同样代表与学子一条心,在朱元璋看来就是不忠,朝堂文武没有一个人会做这种事。

这就代表没有任何有权势地位的人会救他们,他们只能自救,若一直关在京师等着审判,自己连带着家族都会成为有罪之家,未来几代人无法科举,他们将成为家族罪人。

当他们被带去松江府,他们的家人、朋友都提醒过他们,让他们听命于朱雄英,戴罪立功才有一线生机。

这群学子因祸得福,有了一个跟着朱雄英做事的机会,有道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读书就是给皇帝当官,既然已经被太孙看重,那就没必要继续读书了。

可惜学子乐极生悲,他们没想到做事的地方那么偏僻,和流放没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流放,至少流放的地方还是国内,宝岛都没有几个汉人。

但真要不管不顾离开,没几个学子敢做,他们知道离开这道门后再没有翻身的可能,乃至被直接抓起来,严重点真的会被夷族。

“怎能曲解圣人之言,万万不行!”

要说为了自身利益流放也就忍了,当学子拿到朱雄英给的教科书后傻眼了,这哪是什么有教无类,教化万民,分明是妖言惑众。

如果他们真的拿着这种教科书去教学,被国内的儒生知道了,那等于被直接开除出儒生群体,以后不但他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家族里的后代也不会有任何大儒给背书。

其实说起来这个世界的所有国家,包括大明在内都没有一套通行的教科书体系,大明还好点,有科举在上面圈着,至少需要读什么书有概念。

教育完全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出来的学生自然符合老师的价值观,而不是国家需要的价值观。

这个问题一直到后世都只有几个国家才能解决,特别是牢美,他们的学生一直到中学都没有教科书,都是老师发一些复印的讲义,还不让带回家,回家后想要自学都没书本。

当朱雄英规训了乡绅,了解完大明当前的教育环境,当即说服朱元璋,调集一批大儒,编撰一批全国通用的教科书,从今以后教师必须按照课本教学,不能随意发散。

按照朱雄英的设想,大明学生需要学习许多科目。

小学科目:国文、国武、数学、科学,为主科目;德法(道德法律政治)、卫生、琴棋书画、农工为副科目。

中学科目:主科国文、国武、数学,三门都要学,都要考;副科都要学,德法、生物(农工)、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琴棋书画,选一门主考。

显然那些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老儒生不会答应,国文、国武没话说,数学也就罢了,其他一些科目他们坚决抵制。

最后还是朱元璋拍板,其他都按照朱雄英说的,只摘除地理、物理、化学三门,偏偏是最重要的三门。

摘去这三门,代表科目全都是文科,那以后的学生就只会一门心思当官,也只有当官才配得上读那么多年书。

这不是朱雄英希望看到的,他知道只有足够的理科工程师,才能强化、加深工业化,才能更快速提升国力,提高国民收入。

无奈朱雄英早就把三门课还给老师了,其它科目都能想办法从大明当前社会环境编撰成套教科书,唯独这三门,只能依靠朱雄英脑中的知识,以致于没有足够的知识编撰成册。

朱元璋索性将这三门剔除,安抚抵制的大儒,并告诉朱雄英,等他编好书本再谈以后。

朱元璋很认可朱雄英的统一思想,他认为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就是忠于朱家,他还特意让大儒编撰德法课本时加入其中。

统一课本是消灭士大夫舆论权的开始,朱雄英刚来大明的时候就给朱元璋规划过,谁都没想到这一天那么早到来。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士大夫掌控舆论几百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更改的,需要等到新学校建立,新学子毕业,占据社会上下,没个几十年不要想成功。

为了加速这个任务,朱元璋还在朱雄英的建议下开始发行报纸。

其实从西汉开始朝廷就发行诋报,不过诋报是给官吏看的,报纸则发行到民间,成为舆论咽喉。

能够发行报纸,离不开灵气动力装置和造纸术的提升,否则没有廉价的纸张,廉价的报纸,普及也就成了奢望。

孔家学子、翰林院学生动不动就被别有用心的官员、老师鼓动,就因为没有通行的教科书,没有通行的价值观,只会听从老师,妖言惑众也深信不疑。

朱雄英就是要把这一套在国内剔除,要把这一套用在国外,让国外的学子认可大明的教师,认可大明灌输给他们的价值观。

要灭亡一个国家很简单,办法多种多样。

想要灭亡一个民族就难了,首先要亡其史,再控制他们的年轻人。

幸好,这世界上只有华夏一个千年传承的民族,其他民族的历史不难洗。

“殿下,只有几个死脑筋,宁愿回去背罪。”

“我们这条船总会有人掉队,也会有人不愿意上,不必为不加入、掉队的人苦恼,因为总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殿下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