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阎象之言
- 三国:人在徐州,口粮开局
- 重楼百尺
- 2015字
- 2025-01-22 22:20:05
兵贵神速!
陈敬无从得知陆康什么时候会死,只知道今年孙策就会开始席卷扬州,逐渐荣获江东小霸王的威名。
而现在已经是四月下旬了!
既如此,也就说明陆康撑不了多久。
为了救下陆康,陈敬没有时间再跟诸葛玄客套。
诸葛玄的面色又是一变。
“陈先生抵御曹操,于徐州有大功,既是先生之请,玄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出兵庐江,兹事体大,还请先生就坐,容我与先生商量一二……”
陈敬竖起了三根手指头。
“无须太多兵马,敬只需三千人,便可以解庐江之围!先生乃豫章太守,豫章富饶,仅仅只是三千人,于先生而言,不过一句话的事。又何须商量?”
豫章富饶,再加上现在是乱世初期,豫章还算是安定,召集个三千士兵并不算太难。
陈敬又说道:“若是先生不愿,也可以放开通道,敬在彭泽还有五千士兵,只需要借豫章船只通路前往庐江,不需要先生一兵一卒!”
原本陈敬带领两千余丹阳兵,再加上朱皓的部队,凑个五千精锐并不是难事。
“这如何使得!”
诸葛玄断然拒绝。
这个建议太危险了。
哪怕诸葛玄愿意相信陈敬的人品,但假途伐虢血淋淋的前例摆在眼前,诸葛玄说什么也不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不是在开玩笑,以陈敬他们的本事,就算只有五千人,诸葛玄相信也绝对足够他们假途伐虢了!
“三千人!就三千人!”
谈判技巧,只要把天花板掀了,人家就会同意你开窗了。
现在陈敬这第二个建议俨然是要把诸葛玄的天灵盖给掀了,诸葛玄又哪有不答应陈敬的道理?
陈敬大喜,又拉着张飞和太史慈给诸葛玄行礼。
“我等,谢过诸葛公大恩!庐江百姓,也定然不会忘记诸葛公大恩!”
……
与此同时,淮南郡袁术这边。
淮南郡便是原先的九江郡,去年兴平元年,袁术改九江郡为淮南郡,治所仍然定在寿春。
袁术在匡亭之败后,一直盘踞在淮南,尔后又凭借孙家人的骁勇不断扩张地盘,把手伸到了豫州。
彼时,陈王刘宠与陈相骆俊固守陈国,袁术不敢冒犯,但不代表他对于豫章没有想法。
汝南郡本来就是袁术的老家,汝南袁氏在汝南本地可谓是根深蒂固,树大根深。
哪怕汝南袁氏的人也并不是太看得上袁术的作风,但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袁术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占据了整个汝南郡。
但是他的统治并不得人心。
在刘宠和曹操的攻势下,袁术几乎在战争一开始就失去了汝南的治所平舆,只得退保汝阴。
而刘备这边,虽然只有一万人,但领头的两位将领却不一般。
以拥有徐州牧实权的刘备为主帅,带领两位骑将,分管五千人。
其中一位,白袍银枪,阔面重颐,姿颜雄伟,面貌却显得颇为柔和。
另一位,与刘备差不多年纪,已经不能称为小将,却依旧目若朗星,手持一把胡弓,观察着战场局势。
另一路,刘繇麾下,虽说最能打的太史慈已经被刘繇借给了陈敬。
可是实际上,此时的刘繇军中,就算加上太史慈,领兵打仗最厉害的,依旧是刘繇本人!
须知,刘繇本身就是斗败了孙贲与吴景之后,才获得了扬州牧,振武将军的官职,割据丹阳!
就算驱逐孙贲与吴景之时,二人势单力薄,可之后二人借助袁术之势,与袁术委任的扬州刺史惠衢一同攻打刘繇,依旧未能占到半点便宜!
而此时的太史慈,不过一小将,压根就没带过兵,又谈何与刘繇比较?
两路人马齐头并进,就算不占兵力优势,不日却也可在寿春汇合!
四刘同盟,眼看着昔日的路中悍鬼,已经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
于此时的袁术而言,他只感觉,连杯中的蜜水都不好喝了……
“啪!”
与其他人的府邸相比,袁术的住处显然是相当华丽,金碧辉煌,在外界的光辉照耀下,或许到了晚上也不用点灯。
“刘宠来惹我!刘繇不敬我!现在就连刘备这个织席贩履的穷小子也敢来冒犯我!他们莫非把我当成是纸糊的吗!”
袁术对于这些汉室宗亲没有半点的尊重。
刘宠和刘繇还好说,毕竟早就名声在外。
可是刘备……他不过是一个织席贩履的穷小子!他有什么能耐,居然敢来捋自己的虎须!
值得一提的是,袁术的年纪并不小,他跟陈珪可是一辈人,年轻的时候还曾经一起游学。
可惜此时的袁术也只能发出怒吼。
他手下的大将,纪灵,桥蕤,张勋,甚至连雷薄,陈兰,戚寄这样的无名之辈都早都派了出去。
于夫罗,刘辟,何仪之类的三教九流,袁术也早都召集了起来。
该动用的势力,袁术也早都动员了。他总不可能跑到战场上,大喊一声:“我是袁公路!我是个……”
然后语惊四座,敌军自退吧?
袁术的手下还有不会带兵的文士。
排在前头的便是长史杨弘与主簿阎象。
这两人从相貌来看,便是天差地别。
杨弘长着八字胡,一双眼珠子相当灵活,在这般情况下,还是挤出了些许笑意。
阎象则是一脸板正,有着一绺美髯,目光如炬,做出一副沉思状。
“明公稍安勿躁,某……还有一计可施!”
正在创新大汉语录的袁术一听这话,立刻就有了神采。
他赶忙冲到了阎象面前,两手摁在他的肩膀上,急切道:“元易有何妙计,快速速道来!”
阎象,字元易。
他叹了口气,颇为无奈地说道:“可遣使与吕布言明利害,使其出兵袭扰陈国。”
“再遣袁氏子孙与袁绍诉说同宗之情,请其出兵相助。”
“之后,壮士断腕,撤离汝南郡,使刘宠与刘表相争。”
“孙伯符尚在庐江,其可抵御刘繇。”
“如此,最不济我等尚可保有淮南……屈身守分,以待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