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工作。因为是新来的同志,按惯例要负责包“山寨村“,它是离乡镇机关最远,也是乡里最大最穷条件最艰苦的一个村。早上6点从乡镇机关出门,坐两趟船,走十余公里山路,大概中午12点多才到达村支两委的办公所在地。
每次前往那个宁静祥和的村庄,当小船轻轻靠岸,我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岸边的一道风景所吸引。只见一位形单只影,身形单薄的女子,静静地坐在被阳光轻柔抚摸的石头上,常常身着一袭红衣,宛如一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的野花。她的双手轻轻托腮,眼神穿越层层碧波,定格在遥远而模糊的水天一色的远去,一动不动,宛如一尊雕塑,看起来既有一种超脱尘世的静谧,又透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哀愁。
这样的场景,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日复一日地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激发了我的好奇与遐想。终于,在某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当我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我决定走近这位神秘的女子,探寻她背后的故事。我轻声询问,试图打破那份沉静:“妹子,你为何总是独自坐在这里,望着远方?你的家,是否就在这附近?”
她闻言,缓缓抬起头,那双深邃美丽的大眼睛,透着让人难以捉摸的空洞与迷茫,与我短暂的对视后,她站起身,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在等一个人,他说过会来接我,无论多久,他都会来接我。我想信他一定会来接我。”言罢,她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忧伤与无奈,随即转身,沿着蜿蜒的山路,口中自言自语:“他会来接我的”,一步步缓缓走去。
那一刻,我才真正注意到她的身姿,高挑而瘦削,如同山间最挺拔的竹子,五官精致,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不凡的气质,尤其是那双眼睛,忧郁而美丽,仿佛藏着千言万语,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我心中疑惑更甚,这样一个美丽优伤的女子,为何会选择留在这个偏远闭塞、以“光棍村”著称的山寨村?要知道,在这里,像她这样的佳人,几乎是凤毛麟角,她的存在,无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种种猜测与不解。或许,她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往,或许,她在等待的,是一个能带她走出这片大山,给她幸福归宿的命中注定之人。而我,作为这个故事的旁观者,看到他忧郁悲伤的神情,只能默默祈祷,愿她的等待不会成空,愿那份执着与坚持,最终能换来属于她的美好未来。
同我上岸的船夫老舍,一脸沧桑,眼神中透露着对这片水域无尽的熟悉与淡然。见我满脸狐疑地凝视着远处那位神情恍惚的女子,他便用那饱经风霜的嗓音对我说:“她是个疯婆娘,疯了好多年了,这附近的老百姓都知晓她的故事。”我心中顿生好奇之心,反问道:“是真的吗?她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老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仿佛是在为那段尘封的往事而感慨:“确实是真的,她年轻时也是个很素里(方言,漂亮的意思)的姑娘,从镇上嫁到我们村里来了,也很贤惠。可惜啊,人乖命不乖,好日子没讨得好过,最后竟把自己弄成了一个疯婆娘。”
说到这里,老舍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仿佛是在回忆那段遥远的过去。他继续说道:“我们这些人啊,看着她从妙龄少女变成了中年寡妇,心里都不好受。但又能怎么办呢?她已经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拉都拉不回来啊!”
一路上,老舍断断续续地讲起她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无奈与哀伤。我静静地听着,心中五味杂陈。那个在岸边徘徊的身影,成了这片水域上一道难以抹去的风景,也让我听到了一段让人唏嘘不已的传奇。
原来她叫冯豆,她的家坐落在遥远大山之外的一个热闹集镇上,那里相较于山村而言,多了几分繁华与喧嚣。十九岁那年,命运的车轮悄然转动,将她引领至了这个宁静而又闭塞的山村。原来她的丈夫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木匠,拥有着令人称赞的好手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被冯豆的父亲邀请到家中做木工活,他那精湛的技艺和朴实的性格深深打动了冯豆的父亲。于是,热心的邻居被请来做媒,一番撮合之下,冯豆便与这位木匠结下了不解之缘,最终嫁到了这个对她而言全然陌生的地方。
结婚当日,整个山村都沸腾了。木匠,这个曾经孤苦无依、由村里老木匠一手拉扯大的孤儿,竟然娶回了一个如此美丽动人的媳妇,而且她还是来自大山外面那个繁华镇上的女子。这一消息迅速在村里传开,轰动了全村。村民们纷纷议论,都说木匠这是走了狗屎运,简直是癞蛤蟆吃上了天鹅肉,让人好不羡慕。
山寨村,这个地处偏远、资源匮乏的地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光棍。这里的人们生活艰苦,家家户户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地方上甚至流传着一首民谣:“有女莫嫁山寨村,家家家当用秤称,一箩红薯一担姜,年年都在度饥荒。”这首民谣生动描绘了山寨村的贫困与无奈。
然而,冯豆的到来,却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给这个闭塞的山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她那来自镇上的时尚气息和温婉可人的性格,让村里的女人们眼前一亮,也让那些穷单身们看得眼馋不已。他们纷纷感叹,自己何时才能有这样的好运气,能娶到一个像冯豆这样美丽又能干的媳妇呢?冯豆的出现,不仅让木匠的生活充满了色彩,也让整个山寨村都对她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冯豆嫁入木匠家后,日子如同山间溪水,缓缓流淌却也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波澜。木匠,一个朴实无华的手艺人,他的生活重心似乎永远都放在了那把刻满岁月痕迹的斧子和无尽的木工活上。每当晨曦初破,他便带着一身的匠气与对家的不舍,步入茫茫大山之外,去寻找那些能够让他手艺得以施展的地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做木工活,有时二,三个月都难得回家一次。给新婚燕尔的冯豆带来了无边的孤独与寂寞,冯豆也记不清多少个夜晚,自己被山中的怪叫吓得瑟瑟发抖,蜷缩在被窝里默默流泪。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匠的身影,在冯豆的眼中渐渐模糊,成为了一个遥远而熟悉的背影。
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年的婚姻生活如同指缝间的沙,悄无声息地滑落。木匠深知家中劳力单薄,为了让这个家更加稳固,他决定在山外物色一个合适的徒弟,以传承自己的手艺,同时也为家中增添一份力量。代健,便是这样一个被命运安排进他们生活的年轻人,他比冯豆年长一岁有余,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木工技艺的渴望,踏入了木匠的家门。
按照当地的习俗,“三年徒弟,两年长工”,意思是:徒弟拜师进门以后,头两年主要是帮师傅家里打杂,第三年才开始传授手艺。代健开始了他在木匠家的生活。他不仅要学习木工的手艺,还要承担起家中的杂务,从清晨的第一缕炊烟到夜晚的最后一盏灯火,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代健不仅身材魁梧,更有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他的言语间总是充满了风趣与幽默,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与木匠的木讷少语相比,代健的出现如同一阵清风,吹进了冯豆封闭已久的心田。
在那些漫长而孤独的日子里,冯豆与代健之间的情感悄然生长。他们一起劳作,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再到最后的依赖,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又不可抗拒。代健的温暖与陪伴,让冯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感共鸣,她那颗久旱逢甘霖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
然而,情感的河流一旦决堤,便再也无法回头。在一次不经意的触碰中,两人的情感如同被点燃的干柴,熊熊燃烧,最终突破了道德与伦理的底线,走到了一起。这段禁忌的情感,如同山间的野花,虽然美丽却也带着几分苦涩与无奈。它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与底线,也让这个原本平静的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风暴之中。
村里的光棍冯老二,游手好闲,是远近闻名的混混,对木匠家的老婆冯豆,早已心怀不轨,垂涎其美貌多时。他时常借着串门之名,往木匠家中跑,每次来都对冯豆动手动脚,言语间尽是轻浮之意。冯豆性格刚烈,不愿受此屈辱,与徒弟代健两人合力,多次将冯老二赶出了家门。
然而,冯老二并未就此罢休,他心中那股邪念愈发强烈,竟开始暗中盯梢,企图抓住冯豆的什么把柄。某夜,他躲进冯豆家柴房里,图谋不轨,却意外发现了师母(即木匠的妻子)与徒弟代健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私情。这发现让冯老二如获至宝,他心中暗自盘算,如何利用这一秘密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是他多次威胁冯豆,要将她与代健的秘情供之如众,可无论冯老二如何威胁,冯豆死活不从。
冯老二见冯豆态度如此坚决,终于恼羞成怒。便将师母与代健的私情添油加醋地告诉了木匠。木匠一听,如五雷轰顶,心如刀绞,顿时失声痛哭。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视为亲人的徒弟和妻子,竟会背着他做出这等苟且之事。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木匠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悄悄回到了家中。他蹑手蹑脚地来到卧室门外,猛地推开门,果然将二人捉奸在床。那一刻,木匠的愤怒如同火山般爆发,他抄起一旁的木棍,对着冯豆就是一顿痛打,直打得她哭天喊地,求饶不止。而代健见状,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师门。
经此一事,木匠的家庭彻底破裂,他对冯豆和代健的背叛感到痛心疾首。而冯老二虽然暂时得逞,但心中也并无多少欢喜,因为他深知,自己这般作为,害人不利己,恐惹大祸。村里的人也对此事议论纷纷,都在感叹人心的险恶与世事的无常。
代健回家以后,整个村庄仿佛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关于他的事情早已在乡间小道上被传得沸沸扬扬,版本众多,每一个细节都被村民们添油加醋地描绘得绘声绘色。村头巷尾,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同情,有的唏嘘,但更多的是不解与指责。这样的氛围,让代健全家人的心里都像是压了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觉得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他们走在路上,总感觉背后有无数的目光在指指点点,让他们觉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
代健的父亲,一个平日里沉默寡言、性格刚烈的男人,得知这一切后,更是气得脸色铁青,双眼圆睁,仿佛要喷出火来。他不停地在家中踱来踱去,嘴里骂骂咧咧,声音因愤怒而变得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充满了失望与痛心。他无法理解,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让家族蒙羞,让他在邻里间抬不起头来。
而代健自己,面对着这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和家人的失望,内心更是充满了愧疚与自责。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无法解脱。他开始害怕见到熟人,害怕听到那些刺耳的闲言碎语,更害怕看到家人因他而遭受的白眼和冷遇。在这样的精神折磨下,代健渐渐变得消沉,整日足不出户,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灵魂。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代健做出了一个极端的决定。他悄悄地来到村边的河边,望着那水流湍急的河面,心中充满了绝望与解脱的渴望。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跳入了冰冷的江水中。那一刻,他仿佛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由。然而,这一切的代价却是他年轻的生命和家人的无尽悲痛。
两年后,木匠镇上的几位同事相约来到木匠家中做客,大家围坐在院子里那颗历经风霜的老槐树下,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佳肴,空气中弥漫着欢声笑语与食物的香气。酒过三巡,话题渐渐转向了各自的生活琐事,其中一位同事忽然放低了声音,神色凝重地对木匠说:“你知道吗?一年前,咱们镇上有件事情挺让人难过的,就是你的徒弟代健,他……他竟然跳江自杀了。那么好的一个孩子,说走就走了,真是让人想不通啊。”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猛然击打在木匠的心头,他手中的酒杯微微颤抖,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而在不远处,冯豆正站在灶台前,专注地翻炒着锅里的菜肴,准备为这场聚会增添一份家的味道。然而,同事的话语如同风中的细语,不经意间飘入了她的耳中,那一刻,她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一般,手中的锅铲不由自主地滑落,发出“哐当”一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木匠闻声望去,只见冯豆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眼中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一股无名之火在他心中腾起。于是,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冲动地站起身,两步并作一步走到冯豆面前,毫不犹豫地扇了她两个耳光。这两巴掌,既是对冯豆的责备,也是对他积压在心中已久的愤怒与怨恨的发泄。
冯豆被打得踉跄几步,几乎要跌倒,但她强忍着泪水,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然而,当她的目光再次与木匠那充满怒火的眼神相遇时,所有的坚强瞬间瓦解,她像是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转身冲出了家门,消失在夜色之中。
那一夜,木匠家中再无欢声笑语,只有冯豆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小山村寂静的夜空中回荡,久久不散。从那以后,冯豆就像变了一个人,她的眼神变得空洞而迷离,嘴里常常喃喃自语:“他会来接我的,他说了,他会来接我的。”这句话,成了她心中唯一的执念,也是她精神崩溃后唯一的寄托。
人们都说,冯豆是被代健的死讯击垮了,她的灵魂仿佛随着代健一起,飘向了那条遥远的江面,再也无法回来。
冯豆疯了以后,她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一般,曾经那个笑容可掬、勤劳善良的女子,如今变得眼神空洞,精神愰忽,呆若木鸡。木匠带她四处求医问药,从村头到镇尾,从乡间郎中到城里名医,甚至请来了和尚道士在家里敲锣打鼓,驱魔除鬼,但病情却始终未见好转。那些曾经与她谈笑风生的邻里,如今看她时眼中多了几分同情与避讳。一年后,那个曾经承诺要与她白头偕老,共度风雨的木匠,竟然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从此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乡亲邻里们看着冯豆日渐消瘦的身影,心中都不免生出几分怜悯。每当饭点时分,总会有热心的邻居悄悄送上一碗热腾腾的饭菜,或是在寒冷的冬夜,为她送去一床温暖的棉被。然而,冯豆的娘家人,却因她“伤风败俗”的行为,与她断绝了往来,任由她在小山村晃荡,风雨中飘摇,也不愿意接她回娘家,甚至无人理睬。
冯豆似乎并不在意世人的眼光,她每天都会来到那个熟悉的水库码头边,无论风雨,无论寒暑。她静静地坐在水边,目光穿过层层波纹,仿佛在寻找着什么。水库里的几位船夫,早已习惯了她的存在。他们中有人心生邪念,妄图趁虚而入;有人则心生怜悯,想要娶她为妻,给她一个安稳的家;还有人只是单纯地想要关照她,帮助她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但无论他们如何示好,冯豆总是显得那么冷漠,仿佛她的心中只有那个已经离她远去的木匠。
每当有人试图劝说她放弃等待,告诉她小木匠代健已经不会再回来时,冯豆就会立刻变得歇斯底里。她的眼睛会瞪得滚圆,声音因愤怒而变得尖锐,骂对方是“骗子”“没良心”。或许,在她的心中,那个代健从未离开,他只是在某个遥远的地方,等待着合适的时机来接她回家。这份执念,如同一道枷锁,将她牢牢地困在了过去的回忆里,无法自拔。
就这样冯豆在水边静静地坐了十余年,日复一日,无论风雨变换,她的身影都成了那片水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光荏苒,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岁月在每个人的脸上都刻下了痕迹,而冯豆的模样,却似乎永远定格在了那个青春洋溢的年纪。
某天,船夫老余到市里来,他问我:“你还记得冯豆吗?”我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说:“就是那个总是坐在水边,眼神中带着淡淡哀愁的女孩,我当然记得?”
老舍叹了一口气,说道:“三年前的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那场雨下得特别大,冯豆不慎掉进了水库里。当时,雷声轰鸣,雨顿起匡(方言:瓢泼大雨的意思),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根本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失踪。直到第二天,天气放晴,当我们习惯性地来到水边,却发现冯豆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那里。我们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跑到冯豆的家中寻找,却依然不见她的踪影。那一刻,所有人都开始怀疑,冯豆可能出事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三天后,有人在水库中央的一个小岛旁边的古樟树下,发现了一件的红衣的衣服在哪儿随风飘动,我开着船赶过去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那正是冯豆,她竟然站立在水中,双眼睁得大大的,她面容平静哀怨,仿佛在看着前方某个遥远的地方。”
说到这里,老舍的眼眶已经泛红,他的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我知道,这个老单身汉,虽然顶着各种风言风语,但多年来却一直默默地关心着冯豆,暗中接济于她。他的心中,对冯豆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我叹了口气,感慨道:“真是可怜啊,冯豆姑娘。”我想:她的一生,似乎总是充满了苦难和不幸。这究竟是命运对她的捉弄,还是这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给他造成的悲情呢?
冯豆走后,村里开始流传起各种关于她的传言。有人说,她是被代健接走了。也有人说,深夜听见过她在村头,或水边哭泣。
船夫及村民们见她可怜,便凑钱买了一副棺材,将她葬在了那个小岛的樟树下。那里,是她生前最喜欢的地方,也是她最后停留的地方。此时,我仿佛看到: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那片樟树林上时,冯豆那淡淡的身影,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可怜的冯豆!但愿她化作一棵忘情树,永远伫立在水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