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何通过孩子的常见症状判断病情
发热
发热又称为发烧,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在通常情况下,发热的定义为体温超过37.5℃,但由于孩子的体温调控能力较差,因此年龄越小,体温越高,呼吸越快,囟门隆起的幅度就越明显。腋下的水银温度计测试体温是最准确的,但是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一些父母则会选择耳温枪或额温枪测试,较好的耳温枪与实际体温会相差0.3℃以内。
我还见过父母以“孩子反复低烧”为由前来看诊,询问半天,发现孩子并没有明显异常体征,而“反复低烧”的原因,是很多父母听从网上说肛温测量比较准确,所以量体温时测的是孩子的肛温。这种测量方法其实不太建议频繁使用,肛门温度比正常体温偏高,会造成孩子“低烧”的假象,时间久了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发热病因分为感染性发热(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和非感染性发热;而中医则认为发热可以分为外感风寒、积食内伤、惊恐发热、阴虚低热、生理性发热等;也可按照发热温度的高低分类(口测法):低热为37.3~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在对待发热时,有些家长频繁服用退热药物(如泰诺林、美林)但效果并不明显,有时孩子还会在服药后4小时,出现复热的情况,这是由于发热的病因没有找对,出现反复发热,是孩子在告知我们,“体内热太盛啦”“体内水太少啦”“有病原体侵袭我身体啦”等,因此在面对发热时,找到病因比盲目退热更重要。
寻找发热病因时,一定要总结以下几点。
①孩子发热前曾去过什么地方?周围有没有空调或者穿堂风?户外活动时,周围有没有频繁咳嗽或者打喷嚏的孩子?去完公用卫生间后有没有洗手?以此来判断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
②孩子发热时精神状态怎么样?是否正常吃饭、睡觉、玩耍?如果孩子哭闹严重,要观察嗓子里是否有水疱,频繁抓头发、抓耳朵要预防急性中耳炎。家长可以通过以上症状来判断,孩子大概需要推拿几天才能有效。一般精神状态好的孩子,每天推拿两次,一天就可以痊愈;若孩子哭闹严重,精神状态欠佳,或发热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可能需要推拿2~3天才能退热。
③发热后能不能正常出汗?出汗后能不能退烧?通过出汗情况来判断孩子是不是感染风寒/风热,两种情况的治疗原则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感染风寒的情况,可以采用祛风散寒的穴位,如一窝风、列缺,也可以用药浴包泡脚,打开毛孔,让寒气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同时还需要观察孩子的额头和前发际线是否有汗出来,这个时候保暖很关键。感染风热,就要祛风散热,这时平肝清肺和天河水就是主要穴位,很多孩子如果出了汗还不退烧,大概率是风热引起,也要及时补充水分,注意病后是否出现嗓子沙哑、眼睛发红流泪(急性结膜炎)等症状。
④发热后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呕吐、泄泻、腹痛,来判断孩子是不是由于内伤脾胃引起的发热。
⑤年龄为9~18个月的婴幼儿,应观察其退热后是否有疹子,特别是大腿内侧、面部、前胸和腋下,来判断是否有幼儿急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