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内耗思维:阿德勒的16堂钝感力训练课
- 羊梨笔记
- 2498字
- 2024-12-18 17:53:58
序言
精神内耗与解读方式
你是一个容易内耗的人吗?
也许你已经给自己贴上了“容易内耗”的标签,也许你并不认为自己整体上是一个容易内耗的人,但在某些时候、某些场景下,你可能还是感觉自己受到了精神内耗的困扰,忍不住胡思乱想。
有时候,你可能在人际关系中受挫,感觉自己不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的人群和环境,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被孤立、被针对。
有时候,你可能特别在意别人的态度。别人轻飘飘的一句话,你就容易多想,担心对方是不是在指桑骂槐。
有时候,你可能感觉自己特别容易陷入各种情绪,如愤怒、沮丧、羞耻。当你意识到这些情绪的存在时,你会发现它们已来势汹汹,负面情绪笼罩着你,让你困在情绪的泥沼中,什么都不想做,也什么都做不了。
有时候,来自长辈、老师、上级的批评,会让你特别犯怵,甚至进入“越被批评就越没自信,而越没自信就越被批评”的恶性循环。
有时候,你可能感觉自己特别容易过度紧张,尤其是在见“大人物”的时候。还没与他们见面,你心里就在打鼓;等到见了面,可能已经哆哆嗦嗦、紧张得不成样子了,甚至大脑一片空白,把原先精心准备的腹稿忘得一干二净。
有时候,你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过于“一点就着”。复盘时,在你如今看来不过尔尔的一件小事,当时却令你怒火中烧,失去理智。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甚至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到底在悲观什么,但只要一想到未来,你的内心就涌出一股莫名的焦虑。
有时候,你会埋怨自己太好说话,像个“好好先生”,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讨好型人格。比如你明明很不想做一件事情,但就是不好意思开口拒绝,稀里糊涂就应了下来……
如果我们有反思、自省的习惯,那么可能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类似的回忆:在那些当下,我们仿佛被困在精神内耗的笼子里,对怨愤、沮丧、焦虑、恐惧、纠结、紧张、羞怯等情绪过于敏感,然后判断力被干扰,行动力被束缚,表现大失水准,令自己很失望。
每当这些场景出现的时候,你可能都希望:要是自己的钝感力再强一些就好了。只要自己的钝感力强大起来,就会远离精神内耗!这个想法没错,但问题是:怎么加强钝感力呢?
也许,你研读过很多关于钝感力的图书,也尝试过很多类型的心理调节术,却收效甚微……
也许,你对加强钝感力这件事本身就存有疑虑:如果自己的钝感力加强了,是不是会有情商降低等副作用呢?
用一句有“标题党”嫌疑的话来讲就是:关于钝感力,你从前的理解可能都是错的!
如果你对钝感力心向往之,却又不得要领,那么也许你该试试本书分享给你的这套来自阿德勒心理学的钝感力心法。
在开始正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宕开一笔,简单聊聊阿德勒心理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生于1870年,卒于1937年,出身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家庭,是心理学界的一位殿堂级宗师,也是个体心理学派(又称为阿德勒心理学或者阿德勒学派)的创始人。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虽然在今天的心理学界中存在感并不是很强,提及率也不是很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过时。恰恰相反,阿德勒心理学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它也是如今活跃在心理学界的诸多流派的共同源头之一。
比如在后来的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等流派中,我们都能看到阿德勒心理学的精神内核在闪闪发光,看到它的生命力和实用性。
阿德勒心理学致力于探索人类错误思想和问题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从阿德勒学派的理论成果和方法论中,我们可以窥见钝感力问题的底层逻辑。
阿德勒在自己的著作里,无比强调这么一个概念:interpretation。这个词的常见释义是解释、翻译。而在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论体系里,interpretation意味着一个人解读世界的方式。
如此一来,interpretation这个概念范围便可大可小:往大了讲,它能指代一个人解读整体世界的方式,跟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接近;往小了讲,在一个具体情境的局部,它又能指代一个人对当前情境的解读方式,也就是这个人如何看待当前情境,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如何看待正在和自己发生交互的他人。
无论概念是大还是小,interpretation这个术语都可以被我们翻译成“解读方式”。在阿德勒心理学看来,一个人一切行为的源头、一切情绪的源头,都在于他对外界信息的解读方式。
以嗟来之食的故事为例,一个穷困潦倒的人,遇见有人向自己施舍食物,但那个人语气又不太客气,他会怎么解读这个场景呢?假如这个穷困潦倒的人把对方的行为解读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那么他就会萌发屈辱、愤怒的敌对情绪;但假如把对方的行为解读为善意施恩,那么他将萌生感恩的友好情绪。
面对同样的外界信息,不同的解读方式,会让我们萌发截然不同的情绪。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存在情绪问题,比如容易内耗、过于敏感、缺乏钝感力,认为自己的行为无法令自己满意,想要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问题,那么我们能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升级自己的解读方式。
升级自己的解读方式既是反击内耗提升钝感力的不二法门,也是阿德勒学派的心理疗法最为看重的方法论。它绝非仅针对控制情绪、调节情绪这一层面,而是深入解读方式层面,旨在让你升级自己的思维地图,改变自己对特定场景的思维认知习惯。
升级自己的解读方式不是心理调节术,而是认知升级。
跟随本书,你将踏上这样一段钝感力修炼之旅:你不必学习复杂晦涩的心理学知识,不必改变性格,不会失去从前的敏锐所带给你的种种好处……无须付出这些代价,你就能掌握驾驭情绪的密码,远离精神内耗。
不仅如此,你将学会的不只有驾驭情绪,还有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你将学会从更高的维度看待曾经困扰自己的生活难题,更高效地分配自己宝贵的注意力资源,从根本上解决过量情绪对自己的困扰。
而且,你将能够读懂各种人际关系的真相,读懂他人行为和情绪背后的逻辑,从而减少误解与敌意,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除了论道明理,在“术”的层面上,本书将提供庞大的“解读方式库”,帮助你在应对从前的旧情境和老问题时,找到新的灵感,从此在面对外部信息刺激时,拥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
这些崭新的解读方式,可以被归纳为16种思维工具,广泛适用于各种容易令人内耗的棘手情境。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关于钝感力问题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对16种反内耗思维工具的介绍,读者朋友可以把它们当作来自阿德勒心理学的16堂钝感力训练课。
下面,就让我们正式开启这段思维之旅吧!